新视觉:今日美术馆作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主流美术馆,可以说这和自身的艺术定位与社会定位分不开,最初的时候,您是这样理解“美术馆”这样一个概念和实体空间的?
张:实际上,美术馆有很多的定位,国际上的定义就强调了美术馆的使命和天然性格,最重要一点就是它的非营利性,具体说来,就是作为美术馆,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任务则是建设一种文化的生态结构。为了避免自身的一个矛盾,美术馆在定义上就强调了它的非营利性,另一方面就是建造文化的长远发展。美术馆的主要功能就体现在美术馆自身的收藏,它所推崇的文化有没有一种长远价值。对于美术馆来讲,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所建设的艺术和文化具不具备长远性,如果要成立一家美术馆,首先你得符合这两点基本定位,然后才能谈得上具体的怎么操作,现在社会上的很多美术馆也说自己是非营利性的学术美术馆,但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中国很多的美术馆都还没有那么纯粹。这样的话,就会给美术馆的属性带来错位和误导。其实,非营利性的概念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今日美术馆在改制以后,主要的定位就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公益美术馆。对于我们来说,今日美术馆首先是“美术的”,它的定位是一家美术馆,而不是画廊,除此之外,我们还具备非营利性公益美术馆的社会属性。今日美术馆做成这样的一个模式之后,因为没有国家的拨款,我们就得想办法生存,得有资金链,还得有渠道把资金引进来,在社会上筹集资金。
另外一方面,美术馆为什么要建立这么大的一个平台,除了美术馆,我们还有“今日艺术网”和7本艺术杂志,最主要就是起到一个平台的推动作用,如果要让大家来关注和支持你,你必须首先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媒介,很可能就会获得不了这么大的社会效应。有了这样的一些放射性平台,你才可能把有价值的,具有学术性的艺术传播到社会当中去,然后发挥它们的作用和效应,接着依靠带来的这些社会力量再推动我们的不断进步。所有这些平台的建立都是为了更高层次学术的推广,这个平台铺设的越大,覆盖面越广,大家对美术馆的关注点就越多,然后带来的机会也越多,最后建成一个巨大的社会网络联系系统。
新视觉:在当下的艺术生态环境下,给我们的感觉是“今日艺术网”是一个著名的艺术门户网站,《今日艺术》也是一本知名度非常高的杂志,更不用说今日美术馆作为主流美术馆的地位了,在实际的操作中,它们有一个怎样的相互关系? 张:你所提到的“今日艺术网”以及我们出版《今日艺术》杂志都是属于美术馆系统之下的,是为推动今日美术馆的学术而建立的辅助性机构,美术馆是一个非常讲究学术的平台。总的来说,都是为美术馆服务的,它们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扩大美术馆的影响,通过这些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宣传,可以把美术馆的学术理念传播出去;另外就是,通过这两个媒体平台的运营,也可以为美术馆带来效应,首先是社会效应,再就是商业效应,美术馆也要获得一定的资金,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相互循环。
新视觉:在当下的艺术生态环境下,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的突出和具有影响力,因而就会给人一种三者并驾齐驱的感觉。 张:“今日艺术网”能有这么好的成绩,我觉得它也是依托了今日美术馆这样一个平台。另外我们和“雅昌艺术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今日艺术网”是为今日美术馆服务,它没有其它的作用,是一个辅助平台的角色;而雅昌艺术网不一样,它是一个主体平台,展览活动则成了一个辅体性的东西。
新视觉:综观今日美术馆2009年举办的一系列展览,包括“有鸟儿飞过。。。马良芬黑白版画展”、“巴黎——北京:走向纯粹”、“运动的张力:隋建国新作展”、“虚假的真实——武明中个展”、“第一届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超常——杨千个展”、“FAT ART之目耳计划”以及“公元3009之考古发现——岳敏君个展”等,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以艺术家个展项目为主,这是我们展览呈现的一个基本方向吗,还是有其他因素的考虑? 张:我们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学术方向和研究重点,对于个展和群展的比重来说,也会有一个相互的平衡。2009年,我们的主推方向就是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我们把个案研究的定位放在首位,所以在展览呈现的形式上,这些相对集中的个展会在学术上形成一个大的关注点和学术研究的重点,所以说,今年的个展会相对的多一些,但是我们也有群展,占的份额并不小。我们每年的学术方向都会有所变化,可能今年的个展项目多一点,但明年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今日艺术文献展”和三个大的群展,根据展览的重要性,群展在时间段上也会比个展多。
新视觉:在选择艺术家时,会不会有一个专门的学术机构或是学术委员会来进行相应的前期沟通和了解,还是这样的一个选择过程是自由的,任何有想法、有创益的项目都可以参与进来? 张:对于今日美术馆的学术展来说,我们每年都会制订出下一年的相关学术框架,然后由学术委员会来专门审核和筛选相关的展览项目。这个过程完成以后,然后我们会在社会上邀请一定的资金扶持和企业赞助。另外,社会上的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向我们申请相关的展览项目,经过学术委员会的认定以后,我们会有一个梳理,合适的话,就会让他们在今日美术馆做展览。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展览不是我们主办的,但可以为美术馆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另外就是一些政府的艺术项目以及其它机构需要租借场地的展览。我们的主题学术展览都是由学术委员会来制定和审核的,一些觉得不符合我们学术定位的展览,我们是不会考虑的。
新视觉:有时候您也会以策展人的身份来介入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艺术项目中吗,这个时候,您作为策展人的基本立场是什么? 张:我不做策展人,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一个态度呢,因为中国的艺术策展人往往会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尤其是我不参与具体的展览活动,因为我觉得今日美术馆是一个大的展示平台,我不想太突出个人化的因素,所以我们是把中国最好的策展人都邀请到我们这来做策展,大家共同来推进和建立一个当代艺术的活动基地。
新视觉:最初在2002年的时候,今日美术馆由今典投资集团注资成立,可以说和企业有着密切联系。到如今除了常规展馆外,我们还有今日美术馆出版社(香港)、今日美术馆杂志、今日美术馆艺术产业联盟等综合艺术产业实体,这越来越像一个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商业性的介入会不会削弱美术馆在学术上的独立性? 张:最开始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确是一家由今典投资集团注册成立的美术馆,但我们后来脱离了今典集团,慢慢的转成了一家社会化的、非营利的、由社会大众来共同参与建立和发展的美术馆。另外,对于美术馆的定位我们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美术馆所从事和展示的文化艺术项目是不能产生商业价值的。我们所进行的一些相关商业活动,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推动美术馆的学术服务,比如说我们的艺术礼品店、它可以看作是“把美术馆带回家”这样一个理念的延伸,一方面它可以推动艺术品欣赏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美术馆带来经济效应。它和把艺术直接转换为商品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另外就是美术馆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说我们的咖啡馆,它是起到服务功能的作用。如果一个美术馆没有相关的服务功能,那说明它的功能还不完善,就必须进行相关的商业服务,包括咖啡厅以及餐厅的建设等。所以说美术馆的商业活动,第一为美术馆起推动作用,第二就是为美术馆带来收入,但所有的这些商业活动都不和学术上的展览活动直接挂钩。
新视觉:我们注意到今日美术馆还有一个特别的“今日数字美术馆”项目,它主要依托于网络和数字化建设平台进行与广大观众的沟通,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超前的尝试模式,是不是代表了您对于今后美术馆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 张:建立和建设“今日数字美术馆”项目,可以说是我们对于美术馆未来发展模式的一个新思考。现在的美术馆做的展览越来越大,收藏的展品越来越丰富,但你的美术馆再大,它也是一个有固定面积限制的实体空间。另外,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对于图像的理解过程都是依靠网络媒体来实现的,因此建立一个虚拟化的数字美术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带来当代美术史的一个完整性。有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一定被我们的美术馆展示,但我可以进行数字化的收藏,进而完整我的学术资料库,并可以为以后的当代艺术研究带来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建立“今日数字美术馆”项目,不管是对于今日美术馆本身的收藏体系来说,还是放在社会收藏的层面上,它都非常重要。
新视觉:今日美术馆确立了“立足今天,展望未来”的进取理念,从最早由今典投资集团注资成立以来,到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美术教育基地和艺术展示平台,以您作为今日美术馆馆长这样一个宏观的位置来看,您对将来的今日美术馆有一个怎样的规划? 张:说实话,对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道路和未来,我们都还在不断的摸索。能够发展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因为美术馆整个的资金链、运营以及学术体系,都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但中国的社会情况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在于,社会的现实情况有它的复杂性,也有相当的活跃性。虽然说社会体制还没有国外社会那么健全和成熟,但越是不成熟就有无限的可能性,发展的速度也会相对越快,因为我们有不断的空间来进行思考和探索,在这样的推动当中,我相信美术馆会做得越来越好。
新视觉:接下来今日美术馆还会有哪些比较大的学术活动? 张:“今日艺术文献展”是我们接下来比较关注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们明年学术活动的一个重点。明年是第二届,相比第一届而言,它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艺术项目,差不多和双年展一样的规模,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比较大的艺术家个展和群展,都在我们的展览计划安排当中。
新视觉: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