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海报
主讲人康剑飞老师
文/杨洁 图/张颖
中国的当代艺术从80年代的本体语言研究到今天,可以说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形式(或者说样式)对于艺术家已经不是问题,但从本体出发来推动艺术本体的新发展却变得异常困难,那么,找到新的工作方法、树立新的认识观点就成了当代艺术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2年今日美术馆首场“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请来了中央美院版画系第六工作室主任康剑飞老师,与大家共同探讨“版画的当代应用”这一话题。康老师从自己创作三个阶段的作品——《何处不宜家》、《观看黑鸟的方式》、《作为媒体的艺术》——出发,阐释了自身对于整体艺术现状的基本判断和他个人的解决方法。
从1993 年进入中央美院版画系学习,95年师从谭权书先生学习木刻,到2006年,康老师花了11年的时间,用木刻的方式经历了一遍中国版画的历史:复制性版画、写实性版画、水印版画、表现性版画、观念性版画、表达性版画。他发现,这一过程是自然而然的,而且前一套作品往往会引发对之后作品的思考。2007年左右,他开始质疑该如何延续创作:坚持一种样式,还是直接表达某种情绪,或者干脆走向观念?他最后找到的答案是:其实如何选择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认识上的清晰——无论历史的序列如何发展,从结果来看版画无论从语言、技术、观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今天不论是文化艺术还是版画都处在一个从本体语言研究向下一个阶段过渡的时期(他称之为“后语言研究时代”),新的历史序列将从哪个方向开始,或者说从怎样的角度出发推进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是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是他版画研究的原动力。
有意思的是,现场观众里有一般的家庭主妇,也有版画专业的创作者,他们在观看主讲人演示的图片之时,出现了不同的爱好倾向——大众更为偏向图像性更强的作品,认为“很漂亮”,而专业内的人士则认为具有一定“研究性”的作品更有意思。如何把握版画自身发展以及与大众互动的关系?康老师提示,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想做一个怎样的艺术家,艺术家也应该像其他行业一样进行分类。作为学院里的一位教师,他更希望自己的作品体现一种研究性,这种研究性也许不能马上在社会上有效,但应该有一批人去做这种工作。虽然没有给出最明确的答案,但这个问题也许有待更多版画人去思考。
关键词:康剑飞 今日美术馆 版画
相关新闻: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谈美术馆在艺术产业中的地位 陈丹青:我越来越不懂毕加索 王鲁湘谈李可染与山水画写生 张子康:今日美术馆以培养年轻艺术人才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