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庆
陈庆庆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她说:艺术是她获得灵魂自由的唯一之路。而之所以选择装置这种艺术形式,是因为唯有在这种艺术语言中,她觉得她的表达才更自由自在。
199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一个高潮时期,陈庆庆无疑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之一。出生于革命干部家庭的庆庆,在应该读书的年龄遭遇“文革”、曾被父母双亡的阴影笼罩、学过中医、做过杂志编辑、尝试过经商、游历过数十个国家……但最后竟舍弃一切,当起名符其实的装置艺术家,在许多从绘画转向装置的当代艺术家重围里,没有受过系统绘画训练的庆庆,其经历可谓是一个传奇。
2012年3月,“庆庆装置艺术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隆重开幕;11日,我们邀请艺术家陈庆庆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女性文化艺术研究专家陶咏白女士走进“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以下午茶的方式与听众分享庆庆对艺术本体语言的探究,对生命、性灵、人性的理解与表达,知名艺术评论家贾方舟先生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讲座活动。
作为庆庆的好友及其作品关注者,陶咏白女士用“小女孩过家家”来形容庆庆的装置创作。在她看来,成天摆弄着收集来的杂七杂八废品“垃圾”的庆庆,竟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作品中追问生命与灵魂、追寻文化和历史、甚至拷问现实、人生,这一点令人寻思不已。在谈及作品材料时,庆庆说自己所用的材料虽然没有限制,但它们必须传达出作品蕴含的信息。她特别提到这次展览中比较多用到的麻纤维和不锈钢材料——在庆庆看来,麻纤维是一种很“东方”的材料,看起来很柔软但有韧性,就像女性的性格;而不锈钢这种硬性材料,是现代工业的产物,给人坚硬、冰冷的印象,把它们做成女性衣服的形状,如作品名称《温柔的铜墙铁壁》所暗示,这正是现代女性用坚硬的外壳面对当今社会的处境。
而正如庆庆所言,人不可能总是追思一种东西,所以她在题材上也会与时俱进。从“裹小脚”中申诉过去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到“大脚丫头”中透露出现代女性所具有的独立思想,甚至到“家在箱子里、在椅子上”或者“永远在路上”,庆庆凭借对装置语言的执着探求与精准的把握、对各种材料的高度敏感,将个人哲学思想、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以及她对各种社会文化问题的思考,都以一种举重若轻、以小见大的方式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
在让观众理解作品本身的基础上,陶咏白女士也从自己的视角为庆庆“盘点”了这些年众多的作品——从表现形式来梳理,大致可分装置、行为两大部分;就装置艺术一类中又可分为现成品实物装置和灯箱装置(其中既有现成品也有电脑图片合成)两类;从所表现的内容来梳理,大致有女性系列、生命系列、黑色幽默系列。从这个角度出发,庆庆结合作品阐释了自己的见解,贾方舟先生则从理论上为观众梳理了庆庆的创作,并对观众关于“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等方面的疑问作了解答。
也许正如陶女士所说,“有了自由,她(庆庆)才能一吐心中块垒,因为‘吐’得痛快,所以她能如此乐此不疲地创作着她的作品。”
“庆庆装置艺术回顾展”将在今日美术馆持续展出到3月18日。
关键词:陈庆庆 装置艺术 讲座
相关新闻:
皮力:国际化是铺满鲜花的战场 “钱”力之外的文化管理 “被使用的艺术”——版画的当代应用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谈美术馆在艺术产业中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