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男人装》中国式性感 当代艺术展开幕
2010年12月3日,由时尚传媒集团旗下杂志《男人装》主办的“2010《男人装》中国式性感 当代艺术展”在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白空间展厅开幕。《男人装》主编兼出版人瘦马、《男人装》广告总监路璐,以及戚薇、焦恩俊、马天宇、巫迪文、张馨予、女子12乐坊、皓恬、齐千郡等明星纷纷到场,共贺艺术展开幕。张馨予还在现场签名赠送12月《男人装》杂志。 此次艺术展是在“中国式性感”这一主题的基础上,由业内知名的艺术家进行创作,作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装置等多种门类的主题诠释艺术品。 著名设计师吕越创作的作品名为《春归何处Where does the Spring Go》,用中国传统门帘嵌入女性内衣作为浮雕的调侃方式,表达对女性私密与公众;生命过程与归途的思考。 艺术家刘钊的作品《文字宴——食色性》通过设计的烹调,作出“食、色、性”的一桌文字佳肴。纵然不是一个美食家,每个人文化的嗅觉和味觉也可以品尝这精心调制的文化菜肴。吃出“性善、性恶”的滋味,端详“色身、色蕴”的品相,体味“食为天”的雄壮与浓烈。 艺术家章燕紫展出了六幅“踏莎行”系列作品以及两幅“憩”主题作品。其中《踏莎行》创作于2007年,作品选取现代女性的鲜活题材,运用独特别致的绘画语言,无背景,无情节,单纯的表现人物的美,以线条和墨色取胜。人物造型富有动感且颇有韵味,反映了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年人的审美趣味。这一系列作品曾在2007年 “百家金陵”画展上获得金奖。 艺术家郝友的三件雕塑作品,用流畅优雅的线条,表现出女性独特的美。郝友为2010“8.3国际男人节”创作的雕塑作品《生命的麦浪》今年曾入选卢浮宫艺术沙龙展。 在展览现场,一组由《男人装》特约摄影师拍摄的经典作品引起了到场嘉宾的广泛关注。这组作品不仅体现出《男人装》杂志在创刊7年的时间里对女性的充分关注,并运用独特的视角挖掘每一位女性身上的个性与美。 本次展览将于12月在北京、广州进行两轮展出,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式性感”的内涵,吸引更多的女性关注自身的美丽与性感。
“性感”,以及它的隐喻 文 / 瘦 马 西文与中文活在各自精彩的世界里,偶尔邂逅或者艳遇。英文sexual一词与其中文译语“性感”搁在一起,显得过于浓烈,“性感”却是逶迤缠绵的。 “性”与“感”分开时就是名词和动词的范儿,独立时各自语义清晰毫不含糊,合在一起则成为一个具有暧昧指向的名词,性别无特定归属。如果反向组合,就成为“感性”,这个词就几乎是献给女性的美丽礼物了。 “性感”一词差不多是舶来品,中国的古文里鲜见。大概是最初进来的时候身子没坐正,看起来姿势一直有问题,后来看客观察的眼神也出现了问题,问题之严重,连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愤然说出类似“看到半袖,就想到整个胳膊,看到整个胳膊就想到下半身”的话来。 “性感”在西方人之间的信号从来都是清晨窗户里透进来的阳光,不暧昧、不含混,却是海纳百川的。2006年我在伯克利大学学习财经新闻报道,来自《经济学人》的资深记者安德烈•克鲁司给大家授课。他经常用的口头禅就是“sexy”(性感),说起某某文章值得看,他就会说文章很“性感”,座中美国女生并未打喷嚏。后来我才理解在美国人眼里,“性感”早已脱离了身体,而演化成激荡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动力,于是,说文章性感也等同于说文章很厉害。 中外在语义上的差异之大还是令人生发探究的念头。在国人对“性感”的毫无定规的阐释里,有一条信息是交叉的,就是将性感与身体的瓜葛,美国人则可以分解开。中式旗袍的剪裁暴露端倪:衣领多呈弧形左右对称,以婉约方式表现女性颈部柔软;而两个高大的开衩,主要为了行动方便,顺便展示了女性修长的双腿,但恰恰是隐约之间的闪现,反倒凸显了旗袍的妖娆。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归到节点上,就是表面上“紧”,内心“骚”。如果说西人用服装来丰富自己的欲望的话,中国人则是用来遮蔽甚至消解欲望。 时尚行业在中国兴盛,最重要的意义是人们对时装产生了兴趣,并借助购买时装表达自己的态度,并逐渐认识到时装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控制和展示自己的身体。 西人对身体的理解多是透明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身体教育。当中国的家长们还在小心躲避孩子们关于性器官的发问时,西人则以公开展览的人体雕塑分享着人类审美的结果——对肌肉、骨骼的迷恋,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废墟上到处散见艺术家们创作的几十万件不同类型的人体雕刻。 具有强大隐喻性的“性感”,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自己的不凡。筚路蓝缕,上下求索。
关于《男人装》: -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时尚男性杂志 -《男人装》是最长于制造新闻话题的时尚类杂志,也是具有新闻话题性质的媒体中最具时尚特征的杂志;《男人装》更是善于在“风格”、“品味”上诠释消费的杂志。 -《男人装》的性格特征: 趣味 轻松幽默,谈笑间阐述观点 真实 拒绝虚伪,注重体验、分享、交换 实用 聪明消费,享受物质文明的快感 性感 解析性感,提升男性审美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