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茎论坛”——中国首个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论坛 第一部分 背景 第二部分 项目描述 第三部分 目标 第四部分 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五部分 实施策略 第六部分 时间安排 第七部分 团队经验
第一部分 背景
随着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社会事业当中,在这其中,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作为社会创新的主要力量也非常活跃地在公益事业的一线热情的投入工作。 与其他类型的公益机构(如环保、卫生健康、扶贫或妇女儿童关爱等)相比,文化艺术类公益机构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和环境。在项目设计定位、团队管理、机构运作、机构发展方向定位,以及文化艺术视角的思考对公益项目的影响等方面,都需要更加仔细的思考和实践。 在这个进程中,许多文化艺术类公益机构都进行着各自的摸索和探究,越来越多的经验、反思和突破性的进展涌现出来,值得分享。 中国文化艺术类的公益机构,非常需要一个深入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可以相互学习和启发,向社会展现创新的文化艺术模式如何进行社会实践。并且,籍此,彼此间建立愈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第二部分 项目描述
2010年9月,由“长征计划”(www.longmarchproject.com)发起,福特基金会资助,以多家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机构为基础,联合文化、教育相关政府机构及企业界、学术界、公益界、艺术界、媒体人士共同举办“根茎论坛”项目。 “根茎论坛”项目跨度为13个月,于2011年7月8日至9日,开展为期两天的论坛交流活动(北京),并于2011年4月至7月开设5场外围分论坛(杭州、北京),论坛结束后,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印制出版物。 “根茎论坛”是以论坛交流为主轴,以艺术、文化、教育为工作面而连接起各种现场的综合性交流、教育活动。“根茎论坛”执行团队负责联络、策划设计和组织。 项目在对福特基金会过去多年来所资助的20多个文化艺术公益机构/个人进行前期拜访、学习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各个项目机构/个人及其多年来从事文化艺术与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各自当前所面对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策略和工作方法,于整体考量之后转化为对论坛结构和议题的策划设计,对沟通方式进行相对合理的设定,并进一步和更广范围关心社会文化公益的机构进行联络和讨论,对论坛结构和议题的设计进行完善。 论坛除了会有针对性的安排不局限于项目话题本身的、扩展到各文化艺术公益机构/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独特能量的讨论、讲座,还会在论坛举办前在高校、企业、媒体进行讨论、讲座,在论坛举办期间穿插进行展示、放映活动,并安排共同阅读学习资料的活动。 希望通过论坛联系到中国正在从事或者以文化艺术作为基础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相关机构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打造中国首个以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为核心的论坛活动。
时间表
合作方 • 40余个中国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组织/个人 • 其他公益领域组织,包括但不限于基金会/事业单位/草根NGO等 • 关注本领域的艺术家/学者/媒体/企业 • 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等艺术类院校 参与机构/个人名单(部分待定): 社会公益组织/项目: 云之南人类学影像展、蒲公英行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云南省群艺馆民间艺人调查命名项目、陕西师范大学妇女文化博物馆、贵州大学民主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女子监狱女性罪犯的艺术教育项目、土风计划、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工友之家、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侗族大歌申遗领导小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记忆网、影弟工作室、苗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长征计划延川剪纸项目、花旦工作室、栗宪庭独立电影基金、中国美术馆、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福特基金会、阳光文化基金会、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
学术支持: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 陆兴华、巴登尼玛、邓敏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吉华、赵耀鑫、张晓
艺术家: 赵川、陈界仁、高士明、邱志杰 媒体: 《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中央电视台《中华情》栏目、《当代艺术与投资》、《社会创业家》、《南方周末》、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百度
场地合作: 工人体育馆“创意之窗”、中国美术学院
第三部分 目标 根茎论坛项目,不是要解决某个局部或某个专业领域的问题,而是要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开放我们对已面对问题的认识——行动出发点的“容量”有多大,“创新”就有多大,因为真正的创造性潜藏于芸芸众生之中!如何用创作一件艺术作品的思维和方式来做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如何突破原有的社会项目检验标准,尝试建立新的检验标准?如何组织文化艺术类公益机构做交流?这是根茎论坛贯穿始终的思考。 论坛核心目标是,用艺术创新的视角,直面中国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的现状和问题,强化社会行为本应具有的象征性,意识到这个象征意义对社会所能释放的巨大能量。因此,跳出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的思维惯性,使我们对社会项目根本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复杂、更全面,从而发现新问题,在固有认知标准被不断突破的过程中,出现无数意象不到的可能性——他人参与的可能性、另类资源资助的可能性、可持续可复制的可能性…… 具体包括: • 通过不断刷新认识标准,把此类项目已然形成的各种中国经验的交流方式、社会影响传递方式挖掘并呈现出来,使参与者突破惯常的思维局限,产生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获得创新和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 增进公众对于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的关注和了解,并推进相关社会议题的讨论。 • 为以艺术创作的思维来探索创造性的论坛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提供样本和经验。
第四部分 认识论和方法论
作为一个在当代艺术领域多年探索的机构,长征计划希望以自身的体验为切入点,自我批判式地重新认识人和文化和教育和社会的关系里,最急切需要有所行动和有所重新塑造的是什么。从“社会对艺术的理解”和“艺术对社会的干预能力”,特别是在其相互观察、互为思考和共同表达的有效性上,两个方向上同时提出狠狠的问号。这才能真正地使得文化艺术现状和当前中国社会的基础、历史经验相关联。
认识论 现在所直面的矛盾都是不能被解决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它们转化为新的矛盾,在矛盾转变的过程中产生未知的可能性——也就是生产力的核心,与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为目标相比,这才是视野更大的目标。
方法论 彻底放弃以解决某个项目中的问题为目标,通过质疑问题本身,在现有可调配的社会资源基础上,来找寻其背后被忽视的社会现实及其复杂关联,最终破除该问题存在的正当性,从而使旧有矛盾转变为新的矛盾。
第五部分 实施策略
面对存在于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段的中国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那些纷繁复杂、形态各异的工作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多方调研,发现、搜集和梳理出这些工作方法间已然形成的那种打破常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承方式和交流平台。在根茎论坛中,对那些另类的传承、交流工作的方式进行视觉展示,并在两天的讨论中集中搜集对我们这种归纳、描述方式的反馈意见,提出新的问题。
1. 调研阶段: 不做代言、发现问题、找到突破点、深入项目、综合分析 • 在调研的阶段不做任何机构的代言,深入到项目实地发现问题,与工作伙伴一起探索项目的困境和突破点,以及分析原因,一方面深入项目,另外一方面以社会发展视角审视问题,综合分析。 2. 论坛话题的设定 • 充分与参与机构以及相关群体展开讨论,利用研讨会,与实地沟通等方式,找到大家最关心以及最具影响力的论坛讨论话题。 • 关注讨论的方式与讨论的形式,关注论坛设置的每个细微环节的影响和意义。 3. 合作伙伴的策略 • 财经类媒体/深入报道事件:与主流或者财经类媒体合作,对论坛进行一次深入而全面的报道 • 公共人物:邀请社会公众人物参与讨论与对话,扩大社会对这一群体的了解 • 跨界思考与对话:与艺术家、企业、国际组织代表的对话,激发参与者自身的思考 • 主体与外围模式: 将论坛分为两个部分,讨论重点与话题有所侧重。关注受众。 • TED 方式 / 传统方式 :希望在传统论坛方式之上引入“TEDx” 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4. 后期跟进 • 出版:利用长征计划的优势,以文字和视觉形式为文化艺术类公益机构形成档案资料。 • 网络:建立网络。在论坛结束后开展网络的支持工作。 • 希望每隔1-2年都能继续这个项目,补充第一期的文本,跟踪中国文化艺术类社会公益项目的新进展,磨炼对待这些新进展的创新视角,并期待更多人的参与。
第六部分 时间安排
项目分为5个阶段,时间跨度13个月: 1. 前期准备 (会面、了解背景、前期调研、 研讨会) •与福特基金会所资助的主要机构建立联系,在北京会面初步交流。 •进行项目的背景讨论,研究。 •开展前期调研,初步设计项目方案。开展研讨会。
2. 调研与设计 (走访、 研讨会) •对主要合作机构、相关学者以及相关人士进行实地走访。 •与主要合作机构讨论实际问题与关心的话题。 •与合作机构、与执行团队内部展开展研讨会。 •形成论坛操作思路
3. 筹备 (简报、 回访、实施计划 ) •组织编写简报,与合作机构交流前期工作进展与思考。 •电话或实地回访,跟进项目进展,深入项目讨论议题 •形成论坛文本,制定论坛实施计划,联系相关资源。洽谈相关合作。
4. 论坛呈现 (主论坛+外围论坛+展览展映) 主论坛日程表 7月8日 北京皮村 第一天
9:00-11:00 开幕活动 11:00-12:00 参观“工友之家”皮村社区 12:00-13:00 午餐 13:00-14:00 自由调研 14:00-16:00 主题讨论之一: 教育公平与“蒲公英”的项目实践 谢丽芳女士 16:00-17:00 主题讨论之二: 工人文化教育与工人社区工作 孙恒先生 17:00-18:00 晚餐 18:00-20:00 主题讨论之三: “土风计划”的民族文化“活化传承”之路 陈哲先生 20:00-21:00 新工人艺术团及社区群众与《根茎论坛》项目联欢
7月9日 周口店遗址公园 第二天 9:00-10:00 乘大巴去往周口店遗址公园 头脑风暴 10:00-12:00 安排住宿 参观周口店遗址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主题讨论之四: 《云之南》如何用影像展开展社会教育工作 易思成先生 侯文涛先生 15:00-16:00 主题讨论之五: 藏文化保护项目如何动员当地群众 李涯女士才旺瑙乳先生 16:00-17:00 头脑风暴 17:00-18:00 晚餐 18:00-20:00 头脑风暴之一: TED Talk 看片会:国外如何用艺术开展社会项目 20:00-21:00 头脑风暴之二: 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对调动整合体制外教师资源的探索 刘璟先生(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博士) 陶寒辰先生(中国美院跨媒体学院硕士)
7月10日 周口店遗址公园/798长征空间 第三天
9:00-12:00 主题讨论之六: 作为资本的文化与作为另类慈善的商业模式的融合之道 刘立军女士(苗荟创始人) 刘简航女士(笃挚创始人)、许智华先生(笃挚创意营销主管) 沈澈先生(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 何进先生(福特基金会) 12:00-13:00 午餐 13:00-15:00 乘大巴返回北京市区长征空间 头脑风暴 15:00-17:00 抵达北京市区,休整 17:00-18:00 晚餐 18:00-21:00 闭幕活动
外围活动为论坛深入的推进,同时为主论坛宣传,并引发相关议题的社会讨论。日程如下: 长征计划-根茎论坛外围活动:跳出创新里的陷阱-社会文化类公益项目当中的艺术激进思维 4月上旬 杭州中国美院 5月 北京皮村社区活动中心 讲座 长征计划-根茎论坛外围论坛1:穿越治疗的政治-社会文化项目当中的工作方法论 主讲人:宋轶 交流展演 土风计划学员和皮村社区工友及居民联欢 土风计划学员+工友之家+皮村社区工友及居民¬¬+根茎论坛执行团队 6月下旬 北京工人体育馆创意之窗 座谈 长征计划-根茎论坛外围论坛3:跳出创新里的陷阱-社会文化类公益项目当中的艺术激进思维 根茎论坛执行团队+关注文化与社会发展议题的各界人士 7月上旬 北京皮村社区 座谈 长征计划-根茎论坛外围论坛2:跳出创新里的陷阱-社会文化类公益项目当中的艺术激进思维 根茎论坛执行团队+皮村社区居民 9月上旬 北京某高校 讲座 内容:跳出创新里的陷阱-社会文化类公益项目当中的艺术激进思维 根茎论坛执行团队+高校学生 3月-7月 网络 根茎论坛简报 根茎论坛简报将呈现走访调研中出现的精彩言论及观点,通报各机构最新近况,为项目机构间的互相了解和深入沟通建立桥梁。 根茎论坛执行团队+论坛主要参与项目/机构 5月-7月 四川-云南-江西-北京 不断滚动进行的活动—根茎论坛随身厅 “根茎论坛随身厅”于今年5-6月将以滚雪球的方式率先在全国4个点进行资料巡回展出,最终回到北京巡回。在7月“根茎论坛”读书会上,这些项目工作者的思想成果和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观点将向大家全面呈现。 根茎论坛执行团队+论坛主要参与项目/机构
5. 后期 (出版物 +网络支持) •整理总结资料,制作出版物。
第七部分 团队经验
1. 项目执行机构介绍: 长征计划 发起于1999年,开始于2002年的长征计划是一个综合多元的国际艺术机构,其在策展、艺术教育、讲座、出版、收藏、展示、提供艺术咨询服务等方面均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曾于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入选英国权威杂志《Art Review》世界艺术百强权力榜(Power 100)。 中国革命史上的红军“长征”(1934至1936年)为长征计划一系列国内外艺术项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隐喻和讨论框架。长征计划探讨革命记忆在本土和当下语境里的关系,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合作,共同重新诠释“长征”,发展出一条感知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现实的全新方法。打破文化实践中存在的对于本土和国际、个人和集体的狭隘理解。 长征计划获得过多家基金会的支持:包括长征基金会、福特基金会、荷兰王子基金会、澳大利亚亚通基金会、美国Foundation for Art Initiatives等。
项目(选) 2010年-2011年 长征教育——根茎论坛 (全国多个地点、北京) 2009年7月 长征教育第一期——胡志明小道 (北京) 2008年-2010年 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 (柬埔寨、越南、老挝多个地点) 2007年—至今 长征计划——Korea 2018 (韩国汉城) 2006年-2009年 长征计划——延川中小学剪纸艺术教育项目 (陕西延川县) 2006年—2007年 长征计划——为什么去那里:西藏题材绘画调查 (四川、西藏) 长征计划——煤矿项目第一期“纵深八百米” (内蒙古、河北、辽宁、陕西、山西) 2006年—2008年 长征计划——煤矿项目第二期“后视盲区” (内蒙古、河北、辽宁、陕西、山西) 2005年—至今 长征计划——唐人街项目 (日本横滨、新西兰奥克兰) 2004年 长征计划——延安 (陕西延安市) 2004年 长征计划——延川县剪纸大普查 (陕西延川县) 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 第1-12站 (从瑞金到泸定)
展览(选) 2008年 “艺术与中国的革命”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美国 2007年 “PERFORMA07”行为艺术双年展,纽约,美国 2006年 第五届亚太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澳大利亚 2005年 “艺术马戏团 - 跳出日常”,第二届横滨三年展,日本 2004年 “里里外外-中国当代艺术展” ,里昂当代美术馆,法国 2004年 “轻而易举 – 上海拼图2000 – 2004”,挪威国家当代美术馆,挪威
对话•会议(选) 2007年 “长征之夜”荷兰新媒体艺术节,V2中心,鹿特丹,荷兰 2006年 “建筑学的控制和反控制力:在全球现实环境中的空间和城市”Frieze博览会讲座单元,伦敦,英国 2006年 “长征资本——视觉经济”跨媒体论坛 柏林,德国 2003年 “现场批判会”,三联书店 北京,中国
出版 2009年 《杨少斌:后视盲区》,意大利Charta出版社和长征空间联合出版 2008年 《陕西地区民间剪纸代表风格参考(中学段)》长征计划出版 2008年 《延川小学剪纸教材(试行本)》长征计划出版 2006年 《杨少斌:纵深800米》 长征空间和美国长征基金会联合出版 2006年 《延安艺术教育座谈会》内部资料 2005年 《微型长征》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出版 2004年 《延川县剪纸大普查》二万五千里文化传播中心出版 2003年 《长征 — 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美国长征基金会出版
2. 项目团队核心成员介绍: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当代艺术机构、策展人、项目策划人、艺术家、公益机构负责人、公益项目策划人、学术研究等不同背景,具有丰富的项目策划执行经验和突出的思考力、执行力。
卢杰 1964年生于福建,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哥德斯密思学院(Goldsmith)艺术策展与管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长征计划”总策划、美国纽约长征艺术基金会主席、北京长征空间总监、英国达廷顿艺术学院策展系高级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国际著名的中国策展人、典藏杂志国际版英文季刊《YISHU》编委和亚洲艺术文献库顾问,经常参加国际研讨会和担任国际当代艺术评选和教学工作。
丁洁 1978年生于四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众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媒体艺术奖,策划“划痕-当代中国独立影像展映”、云南泸沽湖地区植物计划、村民手工艺技能培训等活动。曾受邀在新西兰、英国、台北等地驻地创作。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及交流项目。
宋轶 1983年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任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艺术与投资》杂志副主编,现任“长征计划”项目负责人、北京长征空间展览部负责人。曾参与策划并执行“长征计划-延川中小学剪纸教育”项目、“长征计划-胡志明小道”项目,以及国内外多个重要展览。 燕文君 南开大学艺术社会学硕士,“艺术社会价值”的探索者、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基于长期专业学术训练和公益项目运营经验,致力于实现社会发展语境和文化艺术语境间“马语者”的建设力。在文化艺术应用领域,尤其专注于其产品创意和内容研发。
李鹏 1983年生于新疆,公益人。曾任“花旦工作室”中国项目经理,期间负责四川灾后项目和北京农民工子弟教育项目。为NGO/企业和高校开展过多次戏剧工作坊培训。后担任美丽中国CEI《仲夏夜之梦》项目导演和外联负责人,策划实施《抓马宝贝教育剧场论坛》,IOU中英校级文化连线项目中方负责人。参与多个公益项目策划与实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