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陈曼倩回顾展
展览时间:10-12-31--11-01-30 展览地点:思班都市 策展人:李楠 联系电话: 参展艺术家:陈曼倩
策 展 人:李楠 时间: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下午三点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30日 展览地点:思班都市 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134弄2号
展览前言
几年前的一次画展上,我和几位衣着素雅、风彩雍华的女士在一起小憩攀谈,交谈中得知其中一位身材修长,白首明皓的女士是陈达青同班同学,叫陈曼倩。早年英逝的陈达青老师是我就读美院油画时的恩师,由此算来,陈曼倩应该是我的老师辈了。
以后经常在艺术集会、画展上碰到她,握握手、诺诺几言的问候,始终未有深谈。但她的画作出现在展览会上时也会留意,多看几眼,毕竟是达青老师的同班同学。留下的印象是画面朴实无华、真诚而有天趣。
纵观中国美术学院办学八十年来的莘莘学子,尽管在五十年代人数很少,尤其是油画专业,因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毕业后留在社会上再从事所学专业的人少之又少。在忠诚地服从分配、尊遁需要,而当了工人、农民、编辑、书记、政委……为社会奉献做完了他"该做的事"后,他(她)们老了,又拾起笔来画画,而且是如此的神圣、执着地"重操旧业";这样的群体中就有陈曼倩老师。
今天,她的油画作品照片,放置在我的书案上,我翻阅着,一种莫状的感受涌现,这是普通的几幅画作吗?似乎不是,因为这些画作之外,我所看到的是神圣、是重生,是重返艺术怀抱的新生。
陈曼倩毕业后,一直从事影视工作。电影电视是门综合艺术,对一个有着绘画专业的人士,这行当称不上是改行。不少优秀的大导演、演员都有着从绘画入手的经历,美术学院毕业生主动奔向这个平台触电而触类旁通、施展艺术才华的不在少数。因为电影艺术,有着对艺术家更多地挑战、更多地挖掘。在我看来曼倩先生这几十年在影视界的实践,是对自己艺术修养的堆积,它不是改行,只是艺术实践的平台不同而已。
现在,她带着比他人更为本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修养,厚积而薄发,又投身于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是一种回归。她的作品,笔触果断、色彩强烈、调子和谐、处理画面老练,画面少有女性的纤柔,更多的是她那对自然的理解,抒发纯真灵性和感悟,见素抱朴,颇为大器。
现时代,在艺术上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技法不求单种,传统更讲渊源,可走的路有多条,人们无须以一种标准来指点画作,更无需在一条道上跑车。但有一点大家都是绕不开躲不了的,那就是画面的情趣、意境以及画面的修养。我在欣赏、品味曼倩先生的画作时,更多的是这些。因为这些是艺术的灵性,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的魅力所在。影视艺术对她的影响会使曼倩先生的油画,有着她独有的个人特色,有着一种他人没有的捕捉美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讲曼倩先生所画的水墨画和油画都会给读者以艺术品位的提升。
上世纪有位老人叫郭沫若的写过长诗--凤凰涅磐,后虽有学者论证说这几个字是老先生自己杜撰的,但毕竟大家都认为这是再生、回归、美丽、崇高、永生的意思;曼倩老师的这本个人画集不会算太厚的,但这是凝集着多少年的艺术修养的冶炼,凝结着曼倩对油画艺术难以忘怀的情结,这是艺术的"涅磐"。
有哲人说艺术是棵常青树。是的,对有着艺术追求的画家来讲,她永完是常青的。
潘鸿海
艺术家简历:
艺术简介陈曼倩(1932-2008年)出生于杭州。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五年制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除油画外还潜心钻研中国画,并探索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中国山水、花鸟画,作品大气,笔墨酣畅,色彩绚丽不俗。善于用文学的视角去拓展画面的创意而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曾在全国、台湾、省、市展出,其中有获奖或被收藏。曾为市政协国画研究院、省政协诗书画友画师。省女花鸟画家协会付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友美术研究院常务院委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