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 展览名称: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 艺 术 家:白双全、陈界仁、冯梦波、高世强、谷文达、刘小东、焦应奇、舒群、王广义、汪建伟、王音、郑国谷 学术顾问:费大为 总策展人:夏季风 策 展 人:董冰峰 助理策展人:许崇宝、黄寺、李佳、刘杰、苗倩倩
展览开幕:2011年1月6日星期四下午四点 展览时间:2011年1月6日—2011年3月6日 展览地点: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主题论坛: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出 品 人:高平、邱晨枫 馆 长:夏季风 艺术总监:左靖 主办: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社 协办: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简介: 由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和《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共同主办、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即将在2011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与展览开幕同时,举行《艺术与投资》杂志社成立5周年(2006-2011)的盛大庆典。
“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展览,邀请了2009和2010年度与《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纸上美术馆”栏目(封面艺术家)合作的12位华人艺术家参展,也是《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杂志-策展实践”的重要项目,计划自201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本次展览邀请了白双全、陈界仁、冯梦波、高世强、谷文达、刘小东、焦应奇、舒群、王广义、汪建伟、王音、郑国谷等12位华人艺术家参加。他们虽居住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海外不同的地理空间展开创作实践,活跃全球,在以共通的华人文化背景下构建全新的文化疆界。
“华人艺术”,作为一个定义和描述的概念,产生于1990年代初期华人当代艺术始与西方“遭遇”后的命名,尤其是面对以西方为主的展呈和论述中心而言,更多带有是对待“他者”的定见。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首次规模化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东方之路”(还包括亚洲其他国家),还停留在传统“东方学”式的分类惯性时,或带有“后89”冷战思维下的政治意识,那整合了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当代艺术为主体的“蜕变与突破:华人新艺术”展览(高名潞策划),是首次自我发声的正名;同时,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更多的在香港、台湾等地以“华人”为名的摄影展和艺术展,尽管在频繁的交流背后也涵盖了更多地区经济利益、政治和解的深层动机。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官方对当代艺术的解禁、政策积极扶持,内地各大城市纷纷举办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双/三年展以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设立,都使的国际语境中的“华人艺术”又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意涵和现实性,不仅针对主要的华族文化区域,而且甚至表现在国际舞台上之间的微妙的角力(90年代后期回归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和台湾作为“地区”频繁参与国际交流)。中国艺术及市场的急速发展令全球瞩目,也使其成为“华人艺术”的真正的主体性景观,超越简单“中国性”的文化定义和艺术观念,是全球化生存中最为明确和开放性的思考,“华人艺术”如何转化、置身和共享于世界视野之中,而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的样态,是非常关键的议题。
事实上,通过“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展览邀请的12位华人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和特别项目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前述议题的各个层面的思考,甚至可以表现为一种“矛盾中”碰撞的对话的激活。
作为展览项目的构成,本次展览的展示形态涉及雕塑、装置、油画、电影、互动游戏,包括一个艺术家主导的“工作坊”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展览期间每天发生的现场艺术“行为”。这些作品形态的构成,不仅使观众停留在视觉、听觉的感知和享受,也深入到一种全新的知识场域中。而随着展览的进行,与我们通常理解下的艺术的定义及其可能性的边界的分裂,也会产生出丰富的、往复循环的思考。
我们希望由作品引发的这些“讨论”和“思考”会是举办本次展览项目的核心命题,同样期冀在当下的艺术生态环境中,《当代艺术与投资》的工作不仅局限为一个静态的纸媒,而是完全的参与到了艺术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和机制化工作中,并不断产生积极意涵。
问询及导览预订: T + 86 10 5978 9530 / 5978 9531 F +86 10 5978 9537 info@iberiart.org www.iberiart.org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周一闭馆 媒体咨询请联系: +86 (0) 59789030 media@iberiart.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