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碧水环绕的福州名胜——西湖之畔,宏伟的现代建筑与周围旖旎的景致相映成趣,让人在繁华的都市中寻找到一片难得的静谧与闲逸。福建博物院作为全省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中心,已走过七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其前身是1933年10月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49年8月18日后更名为福建人民科学馆,1953年1月改称福建省博物馆。大规模的新馆建设于1998年6月12日奠基,在二十一世纪掀开崭新一页的同时,各项建设渐渐趋于完备。2002年10月1日,福建博物院正式竣工并向社会开放。
福建博物院是集历史、文物、考古、自然研究为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与自然标本2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6030件。博物院内设考古、陈列、自然、保管、群工、业务交流、文物安全保卫、行政等部门及藏有已故陈英将军捐赠珍贵字画的积翠园艺术馆。明静整洁又不失典雅气息的展厅内,荟萃了福建省历年来考古发现的精品、诸多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文物、名家书画珍藏、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品、古生物化石等,可谓琳琅满目。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博物院主持发掘的古遗址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近千座,其中重大发现有:旧石器时代的三明万寿岩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平潭壳丘头遗址、闽侯昙石山遗址、青铜时代的武夷山悬棺葬、闽侯黄土伦遗址、汉代闽侯庄边山墓葬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屏山大型宫殿遗址、五代闽国刘华墓、宋代黄昇墓、泉州湾沉船以及福州怀安窑、建窑、德化窑、晋江磁灶窑、平和窑等古代外销瓷窑址,为解读福建古代文化及理清历史脉络,作了大量而艰辛的工作。
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福建博物院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院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千篇,并编辑出版了大量专著。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包括:《福建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资料汇编》、《福建古窑址资料汇编》、《福建编年史》、《福州南宋黄昇墓》、《德化窑》、《福建历史文化与博物馆学研究》、《闽越考古研究》、《漳州窑》、《玲珑木雕》、《唐物天目》、《交趾香合》、《福建陶瓷》、《闽越国文化》等。由福建博物院与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联合编辑出版的学术性刊物《福建文博》,已创办23年,成为全省文博考古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福建博物院先后举办了数以百计的陈列展览,参观者达1000多万人次。新院的基本陈列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近代风云》、《福建古外销瓷》、《福建戏曲大观》、《工艺藏珍》、《闽籍当代艺术家作品展》、《恐龙世界》、《动物万象》及积翠园艺术馆藏品陈列。此外,福建博物院还不定期地举办一系列灵活多样、内容新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临时陈列展览。
自1979年起,福建博物院先后派出多批专家赴瑞士、德国、阿曼、苏丹、日本、法国、英国、梵蒂冈、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一系列对外交流展览。在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新落成的福建博物院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包括: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影像厅、贵宾厅、会议室、茶艺室、“博园”文博培训中心及餐厅、“博古斋”经营部等。可以为各种社会团体及观众的莅临,提供参观、交流、会务、休闲、餐饮等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让我们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鸿沟,抹去岁月沧桑的旧貌枯容,寻找随风逝去的文明印记,去勾起对往昔物华的丝丝回忆。在苍茫山海孜孜哺育下的福建历史文化景观,一定会让您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