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信息 
徐冰他又发明了一种“世界语”?
                            
日期: 2007/6/29 15:35:01    编辑:     来源: 南方周末    

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路多维格·柴门霍夫博士曾发明“世界语”,至今应用者寥寥。艺术家徐冰似有发明新“世界语”的野心———
  他又发明了一种“世界语”?
  
  □本报记者 王寅 发自纽约
  
  徐冰在纽约的工作室原来是一家意大利面包房,徐冰入住后保留了原来的格局。每天早晨,徐冰从楼上的卧室走进昔日的面包房,在那里完成一个又一个创意。
  6月27日至9月10日将于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展出的《地书kk画语》是徐冰的新作。《地书》参加的是5位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联展《自动更新》,这次展览的主题是——面对网络时代和“video艺术”时代的高科技、新材料,艺术家如何做出应对。
  
  从《天书》到《地书》
  徐冰的成名作叫《析世鉴——天书》,1987年动手,1991年创作完成。“天书”中的“汉字”都是徐冰自造的,他自己都不认识,别人就更别想了。
  20年之后,徐冰再次拿文字开刀,只不过与当年的《天书》正好相反,《地书》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这两本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书,又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这本《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地书》的灵感来自于机场和飞行器的机舱。徐冰经常前往世界各地参加展览,他注意到,机场的标识和航空公司安全说明书的设计都以非常简洁的图形为主,基本上不用语言就能把复杂的内容传达给操着不同语言的乘客,相当于一个“国际读本”。
  从1999年开始,徐冰收集了上百张航空公司安全说明书。2003年,徐冰看到口香糖包装纸上的三个小图kk第一幅图是一个嘴唇和一个小红点,表示口香糖嚼完了;第二幅图画了一张纸,小红点放在纸中间,表示把吐出的口香糖包在纸里;第三幅图是把包着口香糖的纸团扔到纸篓中。徐冰觉得,既然三幅小图能讲一个短故事,那么图画也应该能讲长故事。从那时开始,徐冰开始收集、整理世界各地的各种标识,很快就收集了上万个图形标识。
  徐冰发现,很多领域早就有了国际通用语汇,比如化学符号、数学符号、建筑符号、地图和天气标识等等。美国把核试验废料埋在阿拉巴马沙漠里并规定,一万年以后才能解除危险警报。然而一万年以后英语可能已经消失了,如何才能有效地向后来者传达警报呢?最后,科学家还是用简单的图形做了说明,告诉未来的人类,此地危险。
  《地书》尝试建立的是一个语言文字的乌托邦——不论你是否受过教育,不论你操哪种语言,只要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阅读。在徐冰的工作室,南方周末记者看到已经装订成册的《地书》样书,那是一本标准的图画书,连续排列的图形标识记录了一个爱情故事,故事是从太阳升起开始的:早晨7:00,一个男人被闹钟叫醒,起床,洗漱,吃早餐,打车赶去机场,坐上11:00飞往纽约的飞机……
  “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理想,但是它带有很强的未来性。”为配合《地书》,徐冰特地制作了“字库”软件,使用者将英文句子打入键盘,电脑即刻转译成图形标识语言。以后还将开发中文和其他主要语言的转译功能。“字库”软件会有实用价值,比如在某个国家问路,可以输入中文;别人可以输入他使用的语言,通过电脑转译而来的图形标识达成交流。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上,观众可以亲手在《地书》现场展示的电脑上过一把瘾。
  这套“新的象形文字”的介绍,仍是传统文字,而不是图形文字。对此徐冰解释,所有文字都要经过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自己的图形文字还处在“甲骨文阶段”。徐冰希望《地书》是一个开放的作品,他特地为《地书》建立了一个网站(http://www.asinglescript.com/),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加入自己发现的图形文字:“我做的只是收集整理,我不想自己编造一套文字。文字之所以叫文字,因为它是约定俗成的,已经被认可的。”
  
  天地之间的那些事
  声誉日隆,徐冰却对频繁参展心生厌倦,并对现有的艺术系统提出了质疑:“最终看一个人的一生,是看你到底给人类提示了多少有价值的思维和想法,而不是你在艺术界多热闹。我希望直接关注社会,认真地做一些有意义、有创造、有益处的事情。它是不是艺术?我不太考虑。”
  除了《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和《地书》,“电脑桌”和“肯尼亚森林计划”都倾注了徐冰的心血,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具有实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电脑的副作用是对使用者眼睛和肌体的损害,很多专利和发明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效果都不理想。徐冰发现,人体保护的所有资讯都建立在科学家给出的科学数据上,比如最佳姿势和距离,最佳光度等等,这些数据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徐冰和加拿大科学家共同设计了一个电脑工作台,这个工作台的键盘和屏幕能够前后左右缓慢地水平移动,对使用者全身肌肉都有按摩作用。徐冰的设计参照了中国太极拳的原理,太极拳讲究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一伸胳膊,牵动的不仅仅是一块肌肉,而是浑身所有肌肉。
  这件作品现在已经投产。“我是兴致勃勃地去做的,是把它当作艺术作品来呈现的。为什么没有实用性的东西才是艺术家应该做的?我觉得是不是艺术品无所谓,只要这个东西值得做。”
  徐冰另外一件煞费苦心的作品远在肯尼亚。2005年,美国4家美术馆共同发起了提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项目。4个美术馆分别选择了4个艺术家,由艺术家自己选择一个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徐冰选了从未去过的肯尼亚,做一个和野生动物保护题材有关的作品。
  实地考察之后,徐冰了解到,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的存亡休戚相关。徐冰为这个项目设计了一个自动循环的捐赠系统,利用股票运作系统和电子银行转账汇款系统,用最低的人力消耗,让金钱从富裕的地方自动流到肯尼亚,为恢复森林提供资金——这个计划叫做“木林森”。
  徐冰与肯尼亚的几所小学建立了联系,让孩子们绘画,这些绘画都会在网上展示、拍卖。每幅画两美元。两美元在纽约只是一张地铁票,但在肯尼亚可以种10棵树。为了提高孩子们作品的价值,徐冰把他们的画都编了号,然后组合到自己的大画上。这样,孩子们的作品价值就会随着徐冰的作品价值水涨船高。
  “木林森”计划将于明年最终完成,届时,徐冰将和另外三位艺术家一起在纽约做最后的展示。“木林森”最后呈现的作品将是一面机场、车站常见的巨大的电子显示牌,上面是肯尼亚森林的分布示意图,24小时都会变化。捐款数字慢慢聚合成一个不断生长的“木”字。
  在搬到布鲁克林之前,徐冰一直住在艺术家众多的东村。一天晚上,徐冰带记者去他当年在东村圣马可街的旧居——一个半地下室。在徐冰之前,这里是艾未未租住的房子,《北京人在纽约》的很多场景就是在那里拍摄的,1993年,艾未未回国以后,徐冰接手,一住就是6年。他的隔壁是一个同性恋俱乐部,半夜,群交的喘息和呻吟每每穿墙而来。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在地下室门口留下了一个红灯泡,这在无形中等同于一个标志,流莺经常带着嫖客在地下室潮湿幽暗的台阶上苟合。徐冰的很多代表作品《在美国养蚕》、《英文方块字书法入门》、《烟草计划》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十分喜欢东村宁静自由的气氛,诗人金斯伯格在世的时候,徐冰在东村的街道拐角经常可以看见他。
  戴着圆形眼镜的徐冰是艺术家中的谦谦君子,给人的通常印象是说话温文尔雅,办事和风细雨。一天,记者和徐冰一家走在纽约地铁拥挤的通道里,徐冰淘气的女儿突然撒欢向前奔跑。徐冰说,这孩子疯起来就是这样。其实我在艺术上也是这样特别狂放,和我的外表有着天壤之别,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压抑了。
  

  《地书》(左为局部图)讲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翻译过来就是:早晨7:00,一个男人被闹钟叫醒,起床,洗漱,吃早餐,打车赶去机场,坐上11:00飞往纽约的飞机……  图片由徐冰提供


  
  1955年出生于重庆的徐冰,是世界顶尖艺术家行列中屈指可数的几位华人艺术家之一。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被《美国艺术》杂志评为2004年16位国际艺术界年度最受注目人物之一。
  去年10月,贝聿铭邀请了三位华人艺术家在苏州博物馆的现代艺术展示空间作展览,他们是赵无极、蔡国强和徐冰。
  今年3月23日,全美版画家协会授予徐冰“版画艺术终生成就奖”,授奖的理由是:“徐冰对于版画艺术专业领域的发展所作的出色贡献。”该奖是美国版画界最高的荣誉,每年授予一位艺术家。  王寅/图

  “木林森”计划的目的是用艺术品募集资金拯救肯尼亚森林。两美元在纽约值一张地铁票,在肯尼亚可以种10棵树  图片由徐冰提供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