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客厅 > 客厅 
今日专访马元:惹尘埃的观念艺术
                            
日期: 2007/8/23 11:20:01    编辑:骆阿雪     来源: 今日艺术网专稿    

6月1日,天津美术学院的马元老师在今日美术馆做了一个极简的观念艺术展。展览的主要材料是陶器的粉末,马老师把自己多年收集的史前彩陶、秦汉器物摔碎后,研成粉末,并且用不同形式展示这些粉末及其形成的过程。展览的名字竟叫做:《尘埃》,这不禁让人想到那句著名的禅语,其实这次展览的确含有很深刻的宗教内涵,按马老师的话讲,作品里面含有一种从尘土来到尘土去的概念。

马元老师在采访中

今日艺术网记者有幸在展览之前对马元老师进行采访,一探尘埃是怎么炼成的。

记者:看到您这次展览的请柬了,做得也是非常简单,仅是盖了一方“尘埃”章,不像以往的展览那样通过请柬可以管中窥豹,请问一下您这次展览的主要作品都有哪些?

马元:这次主要是一次观念艺术作品的展示。展览作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把这些粉末按照年代先后一层层装进试验用的试管或者烧瓶里。颜色不同的层次构成了有如地层般的标本;第二类是用这些粉末做“颜料”,在油画布上层层平涂,绘出类似抽象画一样的作品;第三类是经过电脑处理,把这些器物的照片置放在自然的大地空间中,使它们呈现出庄严肃穆的远古礼器的崇高感。第四类摔碎器物的过程被拍摄成录像,用电视机组合的图腾柱形式展示这些录像。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用陶器来做呢?

如彩虹一样的尘埃

马元:我收集陶器大概有十年的历史了,非常喜爱,而且也可以从陶器中看到很多一般人不太注意的东西,其中包括价值的转换与回归。在人类痕迹中,陶器是贯穿始终的,时间、空间概念很明显。另外一方面,陶器也是非常中国化的,所以我才能遴选出从新石器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陶器,以此勾勒出中国历史沿承的一个概貌。

记者:用中国化的陶器粉末表现中国的历史,是一种很大气的做法,效果如何呢?

马元:这是一种几近纯粹的做法,但并不单纯。比如“把粉末按照年代先后一层层装进试验用的试管或者烧瓶里”的这组作品,每个朝代的尘埃(粉末)显现出它特定的质感和神秘性,像道彩虹一样。由此可联想到历朝历代从发展到辉煌再到衰败的过程,所谓大象无形就是这样了。对我来说,器物本身不作为一种文化概念存在,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痕迹。人类留下的痕迹很多,但当一切都变成尘埃的时候,痕迹的时间、空间就混在了一起。一切回归到零点,再从零点爆发。

记者:听到您的描述,我联想到以前曾看到过的一次宗教意味非常浓厚的行为艺术,几位僧侣模样的人用不同颜色的细沙描绘出大千世界六道轮回,等做好后,又将细沙收回装入袋子撒入河流中,暗含着“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的佛意。不知道您的这个观念艺术是否也是受宗教的影响呢?

一件陶器配一幅坦培拉绘画,关于“本”的正道叙述

马元:这次的作品源于我在以往作品中对宗教题材的把握,从西藏风情到西藏宗教再到宗教符号……这次又简化到尘埃的观念,一种从尘土来到尘土去的概念,本身就有宗教中轮回的含义。但我不止将其变成尘埃,归到尘那么简单。我也从中进行了转化,将这些尘埃平涂在油画布上,做成十几套坦培拉绘画。特别之处在于,这次的绘画是去掉了媒介的概念。何为媒介,我们用颜料作画,颜料本身是一个媒介。我将尘埃当作一种材料而非媒介,尘埃本身就是本质,当中没有添加任何东西,从本质到本质,从目的到目的,消解了媒介的概念。可以说是用极简的方式对艺术做了一次升华。

后记:去看了马老师的个人网站,仅是一朵祥云铺在通红的底子上,连入口都没有。祥云便是入口。马老师说这也是他的创意,简约到底。不希望多说什么,也不希望有浮躁的东西在其中。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