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会长大,也不要有忧伤——约瑟夫·柯奈尔的玻璃盒装置艺术以及梦幻
文 陶子
最最亲爱的Joseph,
我的Sugar Daddy,我的Prince。
渐渐地,对这个世界,我似乎已经没有那么爱了。
但,还是爱的。
阳光这么亮,街上却只有肮脏的汽车。而并不是,如你曾描述的那样,
长满草莓,飘着肥皂泡泡。
不过,请不要担心。我的血液,会为了你一直保持着粉红色。
你说,我们是天堂来的孩子。
你可以抚着我的脸颊说:多么纯真与乖巧的粉红。
就像是,天边第一道光线,尖叫着劈开云朵,投射在灌木从上。
露水与薄雾里,开出了玫瑰。
花瓣里,有你的呼吸。
最最亲爱的Joseph,我的爸爸,我的王子。
我很早就已懂得,这世界上,总有张开的网想要捕捉我。
但他们是否也同样知道,谁若捕捉,谁便迷失。
那迷失的人,不是你,也不是我。
你的,
洛丽塔 以及爱
他一度是个孤僻的布料推销员,不会画画,未受过艺术教育,与家人同住,不曾有过任何一场俗世的爱恋;他一直是个活在艺术圈外的隐遁者,除了表达他对于艺术家们的仰慕,从未亲身参与任何一场艺术运动;但是,如今,超现实主义者、抽象表现主义者、波普艺术家们愿意为了他达成妥协,并肩站出来骄傲地表示:他是美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家,他的作品被全世界的各大著名博物馆展览收藏。
不知道关于这些喧嚣,他会不会介意。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再次失业的美国人约瑟夫?柯奈尔(Joseph Cornell)决定坐下来,长年累月,往玻璃箱子堆砌出一个个“内在”世界。制造这个世界的材料有梅地奇公主、鹦鹉、玻璃、芭蕾舞女、镜子、大理石、碎地图、杂志剪贴以及好莱坞明星……
当你将鼻尖贴近那块玻璃,看进盒中的世界,你会明白那所有赞誉与景仰的根源所在:因为约瑟夫?柯奈尔的玻璃盒装置,如此遥远又接近地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美妙魔幻的梦之世界——我们来的地方。
我们尊重他,是处于对自身的尊重,因为当太多人忘记的时候,只有他依旧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来自一个如何梦幻的地方,以及后来,我们是如何迷失了。
镜子碎了,梦没有醒
1903年的圣诞夜,约瑟夫·柯奈尔出生于纽约。13岁时,父亲去世,留下巨额债务和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一家人不得搬出南百老汇街上体面大房子,迁往长岛。约瑟夫的母亲海伦,一个令人敬畏的坚强女性,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14岁那年秋天,身为长子的约瑟夫被海伦送去马萨诸塞州的菲利浦学院,在那里他开始收集夹层玻璃——这是将陪伴他终生的收集癖好的开端,在那里他患上了神经紧张与胃病——这两样也会陪伴他终生。在那里,约瑟夫学到天文、科学以及法语,从中,他将被“无穷”这个概念震慑,并且迷恋上波德莱尔为首的法国象征主义诗人——这些影响同样也将陪伴他终生。
18岁那年约瑟夫辍学帮助母亲赚钱养家,经由海伦的帮助,从事了一连串与纺织布料有关的职业,这或许也是因为过世父亲的缘故,他曾是一位成功的布料商与布料设计师。
1929年,海伦用几年来从事各种千奇百怪的工作积累下的钱买下一处房产,约瑟夫他将在这里度过他往后的岁月。而房子的地址是:乌托邦花园道3708号。
母亲海伦纤细的羽翼下,约瑟夫·柯奈尔在他的乌托邦里,成长为一个敏感、纤细、静默的年轻人,尽管经济时常拮据,却依旧想方设法省下钱来看歌剧。
与母亲的关系无庸质疑地影响了约瑟夫一生对于女性的态度:极度的热望与疏离。他在剪贴中搜集她们的影象,或者与芭蕾舞者建立起友谊,但显然,他更喜欢以另一种方式与她们相处:梦想。女星劳伦?巴考尔以她冷漠的神情和性感低沉的嗓音在好莱坞独树一格,但是约瑟夫否认了她作为成熟女人,与著名女星的性吸引力,她是他的纯真女孩,带着波提切利式的脆弱优雅。劳伦?巴考尔证实了约瑟夫的眼光:她嫁给了年长自己25岁的银幕硬汉亨弗莱?嘉鲍。这个寻求庇护的女孩,当亨弗莱?嘉鲍离开人世的时候,在他的棺木中留下一只黄金哨子:她始终还是希望他会醒来。
在约瑟夫·柯奈尔的梦想里,女人永远是女孩,是高贵旧时公主、轻盈的舞者、清纯的邻家少女……于是每一次心动都最终定格在盒子里。
悄悄的一线光
约瑟夫出生在纽约的圣诞夜,那一夜原本是上帝之子耶稣的生日。这是不是他比其他人拥有更纯洁视线的原因?他的眼睛,看见了天堂里漏下的那一线光。他孩童似的眼睛,他决定用他来记录梦的痕迹。
梦很难被描述,更不能被捕捉。那如果是,将它们藏进盒子里呢?约瑟夫·柯奈尔的装置作品被称作Shadow box,正式解释是:一种用以“展览和保护图画的长方形浅玻璃箱”,但按字面的意思来看,即是:带暗影的盒子。
暗影的盒子。
这暗影究竟是来自何处?
盒中所装又为何物?
在这暗影里,约瑟夫·柯奈尔将成为美国艺术史上第一个将全部心血与精力倾注于微小模型之上的人。他并不灵巧的手指,拼凑着梦境,那些蝴蝶翅膀一般蘸着晶亮粉尘、有多美就有多脆弱的碎片。
对于基督科学教的信仰让约瑟夫相信,整个宇宙是精神性的存在,他的这一宗教信仰甚至为他创作中理解超现实主义提供了理论框架。基督科学教尊重感知与灵感形成过程中的自发性,而超现实主义强调无意识对于意念生成的巨大作用。就如同14岁那年,文学课让他对宇宙的无限心怀敬畏,22岁那年,约瑟夫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与意识的力量。他将自己从杂志上发现的图画、跳蚤市场发现的娃娃、路边捡到的被丢弃的玩具……放在一起。看似随意甚至无法被理解的组合,在一只盒子里,产生叫人无法抵御的力量。那是梦的碎片,蘸着诱人迷醉的精灵粉末。
比起波普艺术家们尖叫般的锐利与愤怒,约瑟夫的作品如同一句诗意的低喃耳语:带着孩童的天真与善良。
谁偷走了你的小女孩?
20世纪50年代,约瑟夫·柯奈尔创作出了“梅第奇家族”系列。如果他在此前的作品,可以被看做是关于艺术、文学、音乐、舞蹈,关于童稚之美维多利亚式的怀想,从梅第奇家族系列开始,约瑟夫通过他文艺复兴时期梅第奇王子与公主的形象,表达了他经由超现实主义者的眼睛,对灵与肉表示的关注:照片中的王子与公主,仿佛是带呼吸的存在,他们高贵、稚嫩,被牢牢保护在了盒中。他们圣者一般带轻愁的神情,诉说的是约瑟夫的心深处的悲伤:那些快乐无忧的童年时光,不复存在。小小孩童不得不长大。
如果藏得够深,小小孩童,能否不用长大?
倾注很多个人情感,并且在表现形式上趋于完美的“梅第奇家族”系列为约瑟夫?柯奈尔以后的创作设立了标准。
创作于1962年的剪贴作品《丢失的女孩》,由两副作品组成。左页,文艺复兴时期穿绸缎袍子的女生,在现代都市倒影着霓虹灯光的街角转身。右页,丢失的美国女孩,在寻人启事里天真地笑着,微笑没有和那纸告示一同褪色,而身后是迷乱的语词世界与星空。
the missing girl……
走失的小女孩,迷失的小女孩。 走失在这偌大的都市里,迷失在这纷繁尘世中。就如同,我们。
看着那些盒子的公主、芭蕾舞女、王子以及玩偶,我们或许没有理由为他们悲伤或者担心:他们毕竟是被困在约瑟夫?柯奈尔创造的完美梦境里。
盒中信
毕加索说,我一生都在学着像个孩子般画画。而约瑟夫?柯奈尔的一生保持了一个孩童的天真:收集以及分类。他就是这样以他的质朴成就了他的超然。或许只有经历过他那样及至简单甚至可以说单调凝滞的生活,才能明白他的自尊与安静,敏感与忧愁究竟来自何处。原来当你有了一颗约瑟夫?柯奈尔的心,所有喜乐悲伤其实再强烈都是可以是这样静悄悄的,简简单单的,放到盒子里去——刚好。
1972年寒冬的一个傍晚,约瑟夫不久前刚从妹妹那里搬回乌托邦花园道3708号。他和往常一样从窗口看着邻居家的孩子们欢闹嬉戏,然后打开门,偷偷将自己制作的盒子留在了走廊上。他知道,时间快到了,他即将离开。那些盒子,是他留给孩子的最后一份礼物。
亲爱的约瑟夫,谢谢你。你留在盒中的讯息我们已经收到。我们会按曾你做过的那样去生活:纵使会长大, 也不要有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