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家信息 
试论何建国
                            
日期: 2006/9/25 10:02:52    编辑:     来源:     

提起当今那些没有鉴赏能力的评论家,我就想起钱钟书先生的那句话:“好比是看守着后宫,成天在女人堆里厮混的太监,虽有机会却无能力。”在西方,无论画商还是评论家都是学画不成转去经营或鉴赏,都是眼高手低之辈,所以其眼力极高,鉴赏力极强。而在我们这里呢,是按其高考成绩分进院校,专攻理论,都是纸上谈兵之辈,此之前对美术一无所知,其脑中一片空白。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业不感兴趣的话,你能指望他得到什么结果呢?

“画有别才,非关学历。”这就像“酒有别肠”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学是学不到的。何建国就是这样一位怪才、“鬼才”。(周思聪语)匪夷所思,一位初中没毕业的人,一位工人出身的人,居然画了这样一批惊世骇俗的画。这不能不说是对死水一般的中国画坛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就现在的这批所谓评论家的眼力,他们是没有能力对何建国进行研究的,在其有限的资料中兹先摘录一段十一年前澳大利亚评论家对其画作的分析:

“何建国是此次展览中唯一一个选择画水墨的画家。他自学绘画,现在是一位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

“何建国把自己看作是继续了文人传统的一位20世纪的艺术家。他的用笔笔触和书法是与众不同、打破成规的。而且他并不害怕自己转回到传统方式上。他画了大量传统题材主题的绘画,他也以自己为绘画中的角色,他还非常喜欢画典型的北京场景以及他的家庭生活。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自由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接受约束性的艺术学校的教育。

“何建国尝试结合艺术学者和外行人,结合中国的笔墨用笔和现代主义形式的基本构成,一个痴迷的艺术家就如同马蒂斯、毕加索、塞尚和康定斯基一样,何建国使用节奏的原则组成了他的绘画——格子就如同是指挥绘画表面的深层结构、骨架。

“水墨画家普遍多是保守的、墨守陈规的、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并不考虑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没有能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何建国不是一个先锋派画家,但他却是为数不多的,在缺乏方向、衰退的传统中进行有创造性绘画的画家之一。

“何建国与徐虹所从事的绘画工作分别来自于艺术范围内的两极,一个来自于对中国传统的实践,一个来自于西方,但他们非常相似的是他们尝试去实现与他们自己有关的中国和西方艺术语言的结合。”

再摘录一段黄苗子先生1986年为何建国画展写的几句话:

“建国最近用牛皮纸剪了很多扇面,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又一次证明,如果他条件好,他绝无此举,但那将是多么可惜呀!从他使用的材料看,很有些像西方的‘波普’艺术,但你只需看一眼,你就不得不承认,这是地道的中国货!不过纸的颜色实在令你怀疑是否此画已历经数百年。

“建国近年的作品极得力于他的书法,他的书法是一个画家的书法,他练字不是为了写好字,而是为了练好笔。他从《经石峪》、颜鲁公、八大山人这一路练圆笔,《爨宝子》、《龙门廿品》、金冬心这一路练方笔。圆,产生了凝炼的抽象;方,产生了韵律的变化。但方圆互见,寓方于圆,寓圆于方,则为历来中国画论所重视,而塞尚的现代绘画理论也不外是一个——方圆。建国是否已经参透了此中玄机?我想不一定,不但他,塞尚也没有完全参透。

“……画路多变,无论白描、写意、重彩,他有许多怪念头,一旦出现就总想把它抓住不放,形诸笔墨。……

“‘异想天开’这句话对于建国不是一个贬词。现在不少艺术家就是欠缺异想天开这股傻劲和硬劲!”

“九○年春季画展”的前言里李小山写到何建国:

“我听到某些同行把他和新建作比较,并认为他高于新建。我不能同意这个看法,建国的作品在外貌上确实和新建有类似之处,不过这种类似仅仅是表皮上的类似。他的作品最大的缺点是不耐看,无论是造型还是用笔等等,都显得有些笨拙,这可能与他对传统理解的深浅程度有关,中国画形式的最高标准是笔精墨妙,缺少这一点正如西画没有丰富的色彩一样,毫无特质可言了。建国的画之所以平淡,不在于他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怎么画出深度。所谓深度就是充分挖掘中国画形式的特殊魅力。”

有必要指出的是,李小山此文是在没有看到一张何建国作品的前提下写出的——为了炒作,可谓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姑且不论其评论是否得当,其行为本身已经违背了做人要实事求是的基本准则及职业道德,甚至触犯了法律对公民人身名誉的保护权。此君曾提出“中国画究途末路”论,其实一旦社会承认何建国的成功,是否也意味着那些无鉴赏能力的所谓评论家预言的失败呢?

我们还是摘录几句朱新建本人对何建国的评价吧:

“几百年出你这样一个,你要好好保重身体!”

“我一拿起笔,就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何建国!”

“所有的人我都过了,唯独你,我过不去!”

这些话是发自肺腑的,并不丢新建的面子,倒突显出一个画家本色的一面!(何建国早在1987年“江苏九人画展”时即自告奋勇、四处奔波为江苏九人叫好助威,其文章发表于当年的《美术报》,其称赞的第一人就是朱新建!)

其实真正理解何建国画的人是那些兼通中西绘画两极的人,比如袁运甫先生就对其评价极高(袁的学生说从未见先生当众这样夸奖一个人!)何建国的画绝不是用一个简单的“文人画”范围所能概括的,那样就曲解了何建国的良苦用心。

对何建国的赞赏更多的是来自外部世界,台湾某大学的教师在大陆得到一本何建国的画册,回台后在教师内传阅开来,有懂画者惊呼大陆还有此等人才(从来未见),赞为大陆第一人!此册经出版社寄送至世界博物馆协会,专家们对中国画家感兴趣者有三人,吴冠中之外,就有何建国!在其作品还有销路的年代里也是德国人购藏居多。

是偶然也是必然,艺术是世界语,文化层次越高的国度对艺术的鉴赏水准就越高,目前我们这个国家还不俱备这个水准(按:艺术上的见仁见智,遮掩不了鉴赏水平的低能,而这种低能,既见不了仁,也见不了智!)抑或是何建国的不幸,还是国家的不幸;余愿世人拭目以待之——“三个代表”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实实在在努力的!

 

200382

注:谨以此名纪念那些为中国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无名艺人!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