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州美术馆开幕的“明清人物肖像画精品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文人”和“无款”。
“文人”是指画上的人。一轴轴竖挂或者横放的轴绢上,正襟危坐的、寄情山水的十之八九都是文人士大夫。即使是红袍黑帽的官员,也必是著书立说之辈,抑或情操高尚得人敬重者。我们在这些画上能很明显看出古人对肖像的态度,“成教化、助人伦”的观念无处不在。明清,人们都有给自己来张肖像的需要,是正儿八经得想把自己的人生给提升一下或者至少是重大留念。但真正的好的肖像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因为当时的画师价格极昂贵。所以至今流传下来的肖像画中的精品大多是官员、文人墨客等有地位,并被人尊重,认同其肖像价值的画。
“无款”则是指作画的人。在展出的几十幅作品中,署名无款者居多。画留下来了,后人观之、赞之,却不知道画画儿的人是谁。细看展出的这些画的作者,无款之外,很多也只署了一个名,孤单单的,不知道籍贯生平。即使是在中国肖像画的大发展时期元明清,文人画家仍大多数致力于山水和花鸟画,肖像画的创作主流是一些没有名气的画家和民间画工。肖像画的地位不能与山水、花鸟画相提并论。更多的肖像画家就这么被历史无情地湮没了。
明清肖像画还有一点有趣的地方就是西洋画法的输入。利玛窦明末来华,带来了第一次西洋画法的输入。后来著名的“波臣派”直接受西洋画法影响,大量运用烘染,善于把人物立体化。后来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等外国人来华,这一次则催生了宫廷肖像画的崛起。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著名的《乾隆像》,其中人物面孔、衣服、背景中烘染都被大量使用。立体感很强。
此次“明清人物肖像画精品展”的展品都来自南京博物馆的珍藏,广州的艺术爱好者不应放过观摩的良机。
《娄东十老图》
此幅人物群像作于康熙九年,作者不详。所谓娄东(今江苏太仓)十老是:陈瑚、陆世仪、王撰、宋龙、郁法、顾士琏、盛敬、陆羲宾、王育、汪士韶。他们均为明末清初太仓地区的隐逸之士,或以经学闻名,或以诗文著称,或以名节见重,且各有文集传世。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陆世仪。他字道威,号刚斋,又号桴亭,学者称为桴亭先生。陆世仪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早年他精研儒学典籍,志存经世致用。明亡后,他绝意仕进,力辞荐举,筑“桴亭”隐乡讲学,曾主讲于东林毗陵书院。
《吴伟业像》 清 顾见龙
吴伟业(1609-1671),江苏太仓人,清初著名诗人,著有《吴梅村集》。吴伟业是当时有名的“二臣”,降清之后,他的精神一直抑郁愁苦,多次在诗词中流露悔恨之情。这幅图刻画吴伟业晚年光景,目光善良平易之余透露着沧桑和不安,表现其“一事无成人渐老,一事无成何消说”的心境。
《顾梦游肖像》明 曾鲸
顾梦游(1599-1660),字与治,南京人,工诗书,著有《茂绿轩集》。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其画像如镜取影。每画一像,必烘染数十层。明清时期,肖像画领域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并且第一次出现了以个人命名的风格流派“波臣派”,这一绘画流派影响了明末以来直至清末中国肖像画的发展。这幅《顾梦游肖像》是他肖像画的代表作。此幅图人物面部经层层烘染,细致入微,而衣纹则寥寥勾勒,表其大意。面部漂浮着不可琢磨的笑,天地精神度往来的气质赫然表露。这种神形合一的创作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徐渭像》
无款。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丰富。
《洪英瓒夫妇像》
无款。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典型的祖宗像。人物正襟危坐,无表情,须发清晰,是恭敬而凝重的态度。
《王鏊像》
无款。王鏊(1450-1524),字济夫,号守溪,江苏吴县人,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姑苏志》、《震泽集》、《史余》等。此为清代墨本,作者待考。画法是传统的“朝服大像”形式,一丝不苟,面部有点卷曲的胡须,根根清晰不乱,官服文样复杂,色彩明暗对照清晰,需要反复浓淡不同的烘染才能表现出这种质感。
《李日华像》
无款。李日华(1565--1635)明文学家。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能书画,并善于鉴别。所作笔记,内容亦多评论书画,笔调清隽,富有小品意致。著有《味水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