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既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也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未予收入,此次编选根据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择优选收,这也是“续修”具有开创意义之处。对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以前的图书,尽可能选收各学术门类和流派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是清代中期以纪晓岚、戴震、翁方纲、彭元瑞、任大椿、孙希旦、王念孙、阮元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派”著作,清后期以魏源、龚自珍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为代表的“新学”著作。此外,新从海外访回而合于本书选录条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编的竹简帛书也酌予选收。《续修四库全书》总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编纂、出版过程中,曾向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2家藏书单位商借底本,每种入选图书,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这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
《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赭四色装饰封面,16开本、精装1800册,分经部260册,史部670册,子部370册,集部500册。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即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可大致荟萃于此。
怎样评价《续修四库全书》出版的意义?有专家说是“功在当代,惠及未来”。是否如此,要由大家去评说,由实践来检验。这套书是对《四库全书》的补选、续选,关于它的意义也可以从对《四库全书》的评价说起。对《四库全书》历来是有不同评价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把当时散于民间的书籍收集起来,编成丛书,抄成七套,虽经战乱损毁,目前仍有四套保存下来。如果不汇编成丛书,可能会散失和损毁更多。《续修》把各图书馆的藏书,选其重要的汇集在一起,便于查找,便于保存,便于当代人使用,更有利于传承。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主要依靠文字和文献的记载。把分散的文献资料汇集出版,这种对文明成果的整理与积累,其重大的成果往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独特贡献。如果没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没有《资治通鉴》、《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等一大批图书,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就难有今天这样的独特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世界经济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强,甚至会有某种程度的融合,但决不可能使各种文化走向趋同。
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必将是: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全面进步,文化异彩纷呈。因此,以各种载体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仍有其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