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系清内府刊本《御注〈孝经〉》卷首书影。《孝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 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作者历来众说不一,大抵出自孔门弟子之后学笔下,托名于 孔子、曾子言论者。
《孝经》一书共十八章,全面宣扬为人孝顺尊长之道,详尽阐述封建宗法思 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早在东汉末年就被增列为“七经”。所谓“七经”, 即七部早期儒家经典的合称。它们是:《诗》、《书》、《易》、《礼》、《春 秋》(以上为西汉所立的“五经”,加上《乐》即为先秦所谓“六经”,但《乐》 的内容仅附着于《诗》、《礼》之中而未见独立成篇,或云原书亡佚于秦皇焚书) ,以及后来加入的《论语》和《孝经》两部书,号称“七经”。知名后世的“十三经”,就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展而在宋代成型的。是书开篇述孔子闲居,曾子侍坐在侧时,教以先代圣王的“至德要道”,所谓“以孝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八章)。《孝经》御 注云:“德者,人生所得于天之性,至德,谓尽性之美,造其极而无加也;道者,人所共由,事物当然之理,要道谓穷理之至……”是本《孝经》刻于清顺治十三 年(一六五六年);所谓“御注”在名义上出自于清世祖福临手笔。同年刻成的,尚有《御注〈道德经〉》一部。据考证,这两部书其实都出自原明朝经厂工匠之 手,故此清初内府本在风格上与明末经厂本大同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