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界人物 > 理论家 
新时代,新主张——专访中国当代艺术独立策展人黄笃
                            
日期: 2007/10/12 11:02:52作者:王静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第五期
 

6月初,黄笃在酒厂艺术区阿拉里奥空间策划了王鲁炎的个展“被锯的锯”,而最近他还在安排即将于10月份启动,由他策划今日美术馆主办的一次大型群展,目前该展览已经有大致方向——即展示发生在中国当代的最新的艺术面貌,这次展览将发掘出一批新生代最有潜力的艺术家。从1995年10月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中德艺术家群展《张开眼,闭上嘴》到今天,黄笃策划或合作策划了大小十余个当代艺术展,而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贡献远大于此,中国当代艺术的土壤孕育了新一代独立策展人,在不同于西方的大环境下,有其自身特有的定位。那么作为独立策展人,应该如何协调艺术家、展览赞助方、展示空间等等因素间的关系,中国的独立策展人又面临了怎样的环境和挑战?本刊就这些问题对黄笃先生进行了专访。

策展人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导演

做展览计划是策划一个展览的第一步,进而选择和展览思路一致的艺术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则是通过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对话,解决如何在空间中合理安排作品,并最终实现局部和整体的平衡问题。往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策展人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比如安全、技术保障等等,这就需要策展人有丰富的经验和应变能力,全方位的理解和预知问题。一件艺术作品能否充分实现其价值,同样需要策展人与艺术家就展示空间、展览机制进行协商。许多突发问题都需要策展人预见事先做出预备方案,黄笃在这些问题上显然具有充分的经验和见地。在他看来,跟各方面协调并进行合理安排,掌控展览方法和跟艺术家协商是中国策展人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策展人的意义就在于对艺术家、艺术作品做出合理判断,把艺术作品的意义做最大程度的彰显,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再现甚至缩小其原有意义。”

做导演需要跟“演员”“说戏”,如何把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出来,如何把戏演好,反映了策展人的判断力和经验。除了对现实的观察和判断之外,艺术理论的造诣也同样重要,通过它策展的深度才会有所推进。从这个角度讲,黄笃更像艺术性相对较强的小成本电影导演。在当今形形色色艺术展览蓬勃出现的环境下,黄笃始终在守护艺术的净土,使其最大程度的免受商业负面影响的干扰,同时坚持自己对艺术品的独特判断。在他看来,定义一个“好”展览的标准有四点,第一,方法论是否特别、有新意,即是否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方法策划展览;第二,好的展览需要冒风险,四平八稳的展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缩小了观者对其认知和判断的多样性、可能性;第三,好展览要明确地突出艺术家作品中传达的信息;第四,营造出空间的整体气氛,这也是最能看出策展人方法和手段的策展步骤,这不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考验着策展人对艺术品之间,艺术品和空间,艺术品和观众之间的整体掌控的能力。比如合理运用展览的装置,以使其在和空间协调的同时更好的呈现视觉力量,这一过程要求策展人充分把握空间的物理性,空间很大,那么作品体量可以极大或极小,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呈现视觉冲击力。

做有“侵略性”的展览

黄笃目前为止策划的最满意的展览是两次“地下展”,二者都在一次性、非营利、非画廊性空间内举行,不对外宣传,所以尚未被公众媒体报道过。黄笃兴致盎然的回忆说:“一个是在2003年9月望京的一幢别墅内的展览,当时是该房产公司的总经理要求我策划的,题目就叫‘别墅美术馆’,副标题是‘条件中的艺术’”。在那个展览中,黄笃对主办方提出了三个条件:拒绝商业,不能干预艺术家创作,提供人员协助和部分资金。三个要求都得到满足后,黄笃开始着手策划。这个展览采用商业社会快速消费标志一—霓虹灯,打在别墅靠近公路的一侧,参展艺术家包括陈羚羊、隋建国在内的十几位艺术家。陈羚羊的作品是用几千米的红地毯,从楼下绕到楼上三层的一台冰箱面前,冰箱里放着她的作品;楼下的客厅被一位艺术家用金箔纸将墙面全都糊满,中间放置了用金框镶起来的照片,这张照片中弹棉花的人也被请来做现场表演。这个展览之所以成为黄笃的得意之作,正是因为它实现了黄笃设计的展览标准——策展人要和艺术家一同把握展览,共同面临如何根据特殊空间,面对同一个主题——跟别墅有关,跟生活有关,加以讨论、发挥。黄笃2004年在东单某意大利餐厅做的题为“饮食改变思想”的展览也令他颇为兴奋。

“我认为,这种类型的展览更具有侵略性。这种侵略性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拓宽了艺术的边界,把艺术放在鲜活的关系里面。”黄笃分析道,“比如法国的尼古拉斯•库里埃写的《关系美学》一书,就特别强调艺术和个人主体建立关系的问题。在展览策划时,除了艺术家和美术馆的关系,是否还存在第三个空间,是否存在其它关系?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体现着一种策展的思路和策略。”

策展人的尊严在于独立

一个事实越来越明确,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独立策展人都必须和制度进行协商、对话,但是并不等于屈服和献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独立策展人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似乎更大一些。中国的独立展览在90年代中后期萌芽的时候,没有空间保证,策展人只能在一种惊恐或者不安的情况下进行尝试策展,今天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商业的介入和干涉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策展人的自由性。西方独立策展人可以向基金会之类的机构申请资金,但是中国目前尚没有成熟的非营利性艺术支持机构,许多独立策展人都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这一因素促成了策展人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可以说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策展人很少独立策展人最重要的特点不是独立于体制之外,而是独立的意识和社会判断,这才是最重要的。”黄笃感叹说。‘独立策展人’的概念在于真正意义上由策展人独立申请非商业性质基金会的支持,做非商业性、没有商业目的的展览,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的土壤营养不良,黄笃作为独立策展人的一分子,本身也不可避免的要应对这些问题,面对赞助商的资金援助,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独立的意识、社会思想和判断,把商业对创作的干预减到最低,是最为积极的应对策略。

作为策展人,自身的立场决定着展览最终的结果,如何协调艺术家、策展人、展览空间和赞助方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要,艺术家是主体,策展人决定了理念和整体方向,赞助方要出人员和资金,而展览的每一步都需要钱,空间同样很重要,需要它去理解艺术品对空间的要求。“我现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这四者是缺一不可的。”黄笃的坚持和认识折射了中国独立策展人的整体共识。


相关文章
黄笃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