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界人物 > 理论家 
创作和商业应该有距离
                            
日期: 2007/1/11 9:32:39作者:栗宪庭 来源: 深圳商报
 

     “中国前卫艺术的教父”、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推手、80年代的孤胆英雄……在栗宪庭的头上总有这样那样的光环。翻开80年代中国美术史,无论怎样都跳不开他的名字,几乎所有重要的当代艺术盛事都和他有关。作为著名的独立策展人和美术批评家,他一手推出了方力钧、刘炜、王广义、张晓刚等红得发紫的当代艺术名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圈内,“老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称呼。昨日下午,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批评家来到深圳,在何香凝美术馆做题为“80年代的当代艺术”的艺术讲座,同时也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种种怪象谈了自己的看法。

    见到栗宪庭,人们最关心的总是艺术市场的问题。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越来越火,苏富比等大型拍卖行频频传出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再创新高的消息。基于栗宪庭过去的辉煌,不少人在盯着他。此前,栗宪庭在宋庄做一个摄影和独立电影的展览,展览一结束,那些摄影作品就被抢购一空,连栗宪庭自己也始料未及。作为批评家,能够像老栗这样对艺术市场发挥巨大影响,在80年代之前是不可想像的。对此,栗宪庭无奈地说:“大家看到我推荐的方力钧、张晓刚成功了,但没有看到还有很多我也写过的人没有成功,一个批评家不可能总是那么准。艺术批评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批评不应该有这么直接的效果,但我认为这样总比没有批评好。”

    从1993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陆续在西方参加了一些重要展览,并在西方形成热潮。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艺术品市场一度很火爆,但也就火了3年。栗宪庭说:“当时大家认为中国艺术品也最多不过火5年,但现在10多年过去了,中国当代艺术还在火,而且有越来越火的趋势。”栗宪庭坦言,这里面当然有炒作的因素,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景他仍然很乐观。他认为,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已经融入到欧洲文化中去,和俄罗斯不同,中国艺术家一方面接受了西方当代艺术的线索,另一方面更强调自己的生存体验,这对西方人来说始终是很新奇的。另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还有一个俄罗斯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全球华人护盘,东南亚等地的海外华人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因此,栗宪庭断言:“中国当代艺术在2008年会有一个低谷,但不太可能出现崩盘的危机。”

    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星星画会开始,栗宪庭一直执着地关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和乡土风、85新潮时期的超现实主义和达达式反艺术思潮中,梳理出一条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的发展之路,这也是栗宪庭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在他看来,艺术大展正体现了整个80年代,中国人企图用西方文化来拯救中国文化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最终是失败的。80年代后期,很多人开始强调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徐冰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多西方评论家认为徐冰是反文化的,我认为恰恰相反。”栗宪庭说。他认为出身版画系的徐冰的作品总是把印刷作为基本美感。栗宪庭还特别把蔡国强的创作作为单独一章加以强调,因为“他在西方影响很大,很多西方博物馆把没有他的作品视为一种耻辱”。

    和这些前辈艺术家不同,现在的美术界显得很混乱。栗宪庭在参观很多艺术家工作室后发现,很多年轻的艺术家画室里根本没有画,因为刚画好就卖掉了,他感叹说:“这很糟糕,创作和商业应该有距离。”


相关文章
栗宪庭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