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被视作冷门的雕塑收藏开始进入藏家的视野。成都首场雕塑专场拍卖会将于近日举行,刘开渠、朱成、何力平、谭云等雕塑名家的90件精品将集中推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过冬的时候,冷门拍卖会能否爆冷令人关注。
相比其他艺术品拍卖市场,国内的雕塑市场要冷清许多。中国嘉德今年秋拍推出“中国雕塑系列专场”,47件雕塑勉强成交一半,总成交额仅359万元。据资料统计,从1995年至2006年10年间,国内拍卖公司曾经拍卖过的雕塑成交仅500多件,总金额约1.36亿元。这些数字与动辄一个专场、一件拍品就千万或者上亿的书画、瓷器成交价差距甚远。
然而,近几年众多雕塑艺术品现身拍场,雕塑市场开始启动,一些藏家也在试探性介入。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振华表示,由于雕塑艺术历来都比其他艺术要“慢半拍”,导致起步慢、价格低。但是,近年来市场对雕塑需求稳步增长,雕塑作品拍卖成交量和成交率都在上升,一些机构和私人也开始对这一领域感兴趣。此外,由于中国雕塑起步较晚,也导致没有多少泡沫和水分,收藏家现在介入风险较小。
去年开始从收藏字画转向收藏雕塑的成都藏家徐先生告诉记者:“在当代雕塑拍卖中,大师作品几十万元就要算是高价位了,但是和那些当代艺术代表人物千万元级别的身价相比差距巨大,形成了增值空间。”
作为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仅从材料、创意与环境空间乃至其所耗时力、完成工序等,都比绘画的条件要求高得多,在欧美国家,雕塑作品已成为实力藏家追捧的对象,近年来拍卖价1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屡见不鲜。然而,国内的雕塑市场长期以来价格偏低,成交量不大,与高价位的中国当代艺术比起来,更是相差甚远。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恰恰说明了雕塑作品在未来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