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展览:时间·剧场·展览——汪建伟个展
棕榈指数:★★★★★★★
无论从展览方式还是观看方式而言,美术馆空间都成了十足的“剧场”,所有观众都坐在这个不同于常规展厅的空间里,他们观看影像、表演、装置、灯光,聆听音乐和生活中的其它声音。现场能看到录像中关于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场景;身着白领制服的演员在喊着房价上升的数字;踩在升降器上的女高音在歌唱,还有都市中的男男女女在各自地奔跑……观众看到的景象常常是交叉着的、重叠着的。总之,这个“复杂的现场”似乎难以描述,因为这个“现实”只发生在展览开幕的当天和我们的记忆中。
艺术家自述:凝视与游离,叙事与呈现,构成了我们观看作品(电影、戏剧、展览)不同的空间方式,他们同时被隐匿于时间的控制之中,时间既控制着我们的观看又将我们隔绝在不同的“正确性”中,我们被固定在各自艺术方式的形态之中。《时间、剧场、展览》将提供一种逆向的观看,我们尝试将产生于不同空间形式的艺术,在时间的基础上重新布置,共享同一空间,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事件在一种重叠时间的过程中是否可以被重新认识?我们也许可以用戏剧的凝视去观看展览?同时用看展览的方式去体验戏剧?它们相互交叠、并置、循环,形成了新的时间现场。
杜曦云:立足当下并回溯历史,对中国的主导文化进行价值观方面的终极追问,这种取向和所触及的深度,与作者的其它作品相比,属于正常水准;但在中国当代艺术界,至今依然难能可贵。
康学儒:他没有人海战术,也没有恢弘场面,但他是一个导演,他导演着一个叫做“时间”的剧本。他不仅将古老的、摆放的艺术转变为当代的、变动不居的表演,而且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置于同一时空之中。最重要的是他将不同的时间重叠交织于同一时空当中,正是在这一点上,汪建伟的艺术是做到了与时俱进。
李笑男:本年度最吸引眼球的作品。但这种吸引来自于影响、装置、表演、灯光、多媒体等多种语言形式跨界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多向思考可能性,而非哗众取宠的矫情。从观念上看,作品试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追问有关历史与时空的终极问题的倾向,企图用后现代的方式重新探讨过往与现实,其跨领域地整合“艺术”(一个称呼而已)的企图则体现出艺术家的实验性、开放性、探索性和当代性。
盛葳:汪建伟一直不断地在质疑包括装置、行为和影像艺术在内的“艺术形式”与“内含”的“正确性”。“时间·剧场·展览”即是一件复合的作品,鲜明地体现出他的艺术理念。正是因为这件作品在门类、形式和观念上的无法界定,使得它具有了强烈的创造力和前瞻性。
王栋栋:汪建伟在对历史和现实产生怀疑的个人判断下,将不同艺术对象的结构重组,提示出日常经验之外的“复杂现场”,显示了作品具有的深度实验性。对艺术样式边界的探讨固然是个有挑战的事情,然而这种“确定”的界限却融化在一种不确定的浪漫主义的想象中。因此我认为该作品不仅体现了汪建伟理性分析问题和把握艺术语言的老辣,还流露出都市景象中一种别样的低调!
杨扬:作为入选的“一件作品”而言,汪建伟的《时间·剧场·展览》是展览内容最多、形式最复杂的一个。而我选择这件作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完整性,艺术家对如此繁杂的手段的整合与运用,体现出相当高超的控制力,使作品得以以一个统一的面貌出现。
朱小钧:跨界代表着勇于探索的创作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这种创作不会让观众进入一种视觉经验的“模式”,所有的“模式”在作品面前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