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指数:★★★★★★★
2005年,美国圣地亚哥当代美术馆等三家机构共同发起、策划了一项提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意识的项目。该项目邀请了八位艺术家,由每位艺术家自己选择一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地,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以共同促成该项目的实施。徐冰作为被邀请的艺术家之一,他选择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并为肯尼亚集资恢复森林绿化设计了一套自动循环系统的计划。这个系统的程序模式是请肯尼亚的少年儿童,根据徐冰为此计划编写的教材中的方法,用人类祖先发明的文字符号,创作、组合成有关“树”的图画,然后经过网络以及在美术馆的展出,以每幅30美元的价格由世界各地热爱艺术、关心环保的人们在网上拍卖购藏,并把拍卖所得的资金用于肯尼亚植树造林。
艺术家自述:以公益为目的的创作大方向不会有问题,在这样的动机面前,任何深奥的艺术概念都要让他三分。《木·林·森》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艺术,但涉及到了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比如艺术怎样往前走,怎样摆脱困境,艺术到底是什么等等。
鲍栋:在“木林森计划”计划中,徐冰一如既往地打开着当代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宏观空间,使艺术活动与社会领域发生了具体、有效的微小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观。
杜曦云:严格意义上,是一个以艺术的名义发起的社会公益项目。关注社会并力求介入,于当代艺术而言是老生常谈,但作者并不止于纸上谈兵式的“提出问题”,或叶公好龙式的“介入”,而是谋求解决问题,并在经过缜密的运作后行之有效,为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
段君:尽管《木林森计划》不是为艺术的目的而开始的,但徐冰突破了在艺术线索上的单一思维模式,在创造意识层面与艺术殊途同归。
刘礼宾:徐冰的《木林森计划》是他的“为人民服务”一贯立场的延续和体现,作品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非作品性。但正由于多方面的参与以及创作时空的相对延宕,使这件作品具有更强的深入性。
王春辰:木林森计划——艺术不是艺术的时候才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也是对功能化的方式的一种应用。能把一件事情进行还原,不是艺术是什么?强调人与世界关系,不就是艺术的范畴吗?
王栋栋:徐冰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设计一套力所能及的方案为肯尼亚集资植树。我想徐冰面对这个项目时,他明白自己能做到的无非是:可以教学生画画和可以利用学生的画参与拍卖。这个从自身实际出发的项目或者说艺术计划,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艺术家对解决问题的诚意和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这个项目虽然能够循环和延续下去,但并不等于真正解决了问题,然而通过这个行为却引起了我们对“真、善、美”的反思!
朱小钧:艺术能够真正发挥社会效应,产生积极影响, 徐冰的木林森计划突破了艺术与社会、文化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