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指数:★★★★★★
《破冰——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三》,绘画、装置.2009年
该展于 2009年2月14到2009年5月14日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作品描述:《破冰: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之三》,聚焦于宏大的现代化计划和强大的国家意志对于个人生活而言内在的荒诞性。邱志杰将丰功伟业的营建者的狂想视为面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而将胜利归诸于“植物的等待”。在这个隐喻性的结构中,民族国家的强悍的现代性计划犹如在冰原上艰难行进的破冰船,裹挟和统制所有的个人。而个人的生命力从现代化的废墟中破土而出,犹如耐心的植物的卷土重来,这将是一场更加艰难的破冰。对于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的世界和后奥运时代的北京,这样的质疑意味深长。(来源于《搜狐文化频道》)
于洋:常以思考者的身份出现在前卫艺术界的邱志杰,再次以所谓的“总体艺术”进入人们视野,试图以装置的手段“全面反思革命、民族主义、现代化道路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览方更号称其“以其百科全书式的兴趣和文艺复兴巨人般的惊人精力,一再震撼着日益体制化的当代艺术界对于艺术家的常规想象”,遗憾的是观者的感受似乎恰恰相反,太多的似曾相识、杂乱无章、絮絮叨叨和不知所云。追求深刻并不可拍,但思维混乱却乐此不疲则容易走入万劫不复的“观念”深渊。整个作品里的物件像个嘈杂的杂货市场,难道是作者看了太多的“后现代”洋哲学,却忘记了“贪多嚼不烂”的本土俗谚?
盛葳:“高、大、全”是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的一种趋势,邱志杰在尤伦斯的这个展览较有一定代表性。尽管局部有可取之处,但整体所希冀的目标太大,容纳的东西太多,最终导致展览显得混乱。
李笑男:又是一组强烈需要解释的作品,但是大概需要逐个解释才能解释清楚。幸运的是艺术家的语言表达和思考能力都很强。听过讲解之后,人们就可以没有遗憾的离开这些艺术品而不必再次前来缅怀。在这组巨大的作品中,我看到的更多的不是艺术的尊严,而是知识的尊严。
杜曦云:文化雄心和广阔视野令人赞赏,所思考的问题在当下具有中心性和紧迫性。但作品在视觉呈现方面的说服力不强,在靠巨大和繁杂所形成的最初震撼之后,是看图识字式的图解观念,缺乏对观者的深层触动。而且,数量众多、媒材各异的作品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善,互相冲突、抵消。“耐心的植物会卷土重来”作为隐喻,充满热情,但没有显现出冷静、条理的反思,空想色彩浓厚。
柳淳风:这件作品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直接能呈现的东西却太少。如果艺术家能把自己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学术素养更紧密地贯穿于作品之中,也许这个作品会更有说服力。
杨扬:过于复杂的展览形式,把作品的初衷和意图都给消解了。很显然,人们在这样一个“鸿篇巨制”的作品面前,注意力分散在各个细节当中,而对于艺术家想说什么完全没有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