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指数:★★★★★★
《东风·金龙》.装置.2006-2008年
该作于于2009年9月1日 至10月15日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
王春辰:说什么呢?这类东西玩的人太多,换个年轻人玩,大喝一声鼓励;而对于老干部级的艺术家,真有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觉。这是时代通病,都想从身体直觉上来点华丽转身,但一转就露底:果然是时代变了,拼的是智力,而不是资历。
于洋:这也许是我所见过的最不堪的现成品艺术之一。试图延续政治波普的内核与样式,却早已不见了八十年代的先锋姿态和批判精神,当视觉符号的生产与复制遭到众口一词的讨伐,先富起来的“艺术资本家”的创新着实令人担忧。据作者自己的阐释,“博物馆化的‘东风-金龙’用铸铁的形式放在那里,它包含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其所在展览的主题“国家遗产:一项视觉政治史的研究”也煞有介事地标榜着社会学研究的姿态,问题是这些作品是否有能力承载那些沉重的学术概念?但愿此后的美术馆里少一些披着学术外衣故弄玄虚、点石成金的“法式”,但愿当代艺术的大牌大佬们珍惜既有成就,多一点从头再来的勇气。
李笑男:政治波普的无限重复。如果说政治波普在某一历史阶段因其自身的前卫性和创造性,切实的书写了某段时间中国的艺术历史,那么,今天摆在观众眼前的“东风·金龙”复制车模看起来真的就无甚新意了。政治波普的力量来自其与社会语境之间存在的切实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作用下导致的现实变化(或是启发民智,或是松动不合理体制等等),其存在依赖于自身同现实同处于某种矛盾或张力之中。在今天的环境之下,一辆据说体现着曾经的“皇权”的汽车模型,不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形式上,同王早期的政治波普作品相比,都不在一个力度水平上。
康学儒:东风破,金龙出。从毛泽东打格子到大批判,政治波普全是政治,但是从中我们始终感受不到艺术家对于政治的任何明确姿态。隐喻和反讽生效的前提是具有明确的并且一贯的立场,并且在必要时候需要作者的澄清。从1989到广州双年展,到威尼斯,艺术家放任着各种涉及自己作品立场的、大是大非的误解。面对学术界可以由某些人解释成政治批判,同时又放任体制理解成“献礼”而沉默不语。《东风·金龙》延续了艺术家一贯的“通吃”策略,它可以完整存在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立场之上,与艺术家豪放的外表和满腔正义的言论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当代艺术中机会主义者的共同策略。
朱小钧:无论是谁坐过的第一辆车,机械复制只能陈述既定的“历史的现实”,而“历史的真实”才是真正的“国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