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德新:一个展览的日期是结束

2009年3月14日,下午3点多笔者走出地铁天安门东站,沿人行道往南,此时她距离自己的目的地约一站多地。四周来来往往到处都是手持相机拍照的游人,天南海北的中国人,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这些彼此之间毫无关联的人会有这么一天站在同一个地方,只有一个原因:这里是中国的心脏位置。

  从地理位置来说,尤其就北京这么庞大的城市来说,和平里离天安门并不算特别远。很早就从北京和平里走向国际艺术舞台的顾德新多年来参展的国家可谓遍布全球,而在天安门(准确地说是前门23号)展出自己的新作,他也是头一遭。

  顾德新几乎从不接受采访——任何你能查到的关于他的资料都不忘记写上这句话,举办顾德新此次展览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其工作人员数日来也一直在跟我强调这一点。所以在展览开幕前半小时左右,当天安时间的小贺将我带到顾德新跟前,说完“这是艺术财经的记者……”这句话时,我几乎还没反应过来,就赶紧在“问好”之后抛出了问题。当时我两手插在大衣口袋里,事后一想:我这是潜意识里要让自己装作不是在采访,而是在闲聊,以此表示对顾德新的习惯的尊重吧。

  为配合本期大专题,我们采访艺术家时无非就是围绕“何时有了办这个展览的想法、展览的时间地点的选择是考虑过的还是契机促成、觉得今年办展览与以往有什么不同(联系经济环境)、创作上有没有什么新想法……”这些方面来进行了解。而顾德新的回答呢,当然是一如他的风格,平易近人地听,平易近人地一一作答,但实际上对展览、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他履行着不置评论和阐释的作风。

  顾德新说,最早是先来看场地,看完了回去琢磨,才有了具体的想法。由于做的是装置,所以肯定都是根据展览的空间来考虑的,换一个地方,作品肯定就不一样了。时间地点都由画廊决定,他自己则觉得今年做展览和以往相比没有什么不同。至于创作的上的想法,他又一次强调是看了场地之后才开始形成的。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正是一个受西方文艺思潮影响的年代,顾德新开始自学画画,在他居住的和平里一带,他因“乱画”而出名,曾经拜过不少老师——诸如某美院老师或某画院副院长,但顾德新总是觉得上那样的课没意思,很少有坚持上一节以上的,总是露一次面就再也不去。后来他曾上交作品,报考中央美院,被拒之门外后的那段时间,他创作了一批“长了很多乳房的异形人”的画作。

  1985年劳森伯格来中国时,顾德新曾经与其有过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可以说极大地影响了他,让他对劳森伯格身上宽容的气度,以及智慧的、充满力量的艺术语言产生了认同。这个时期差不多也是顾德新从平面绘画转向装置作品创作的阶段,他对日常材料的独特把握开始崭露头角。

  作为中国观念艺术的先驱,多年来顾德新的创作一向以“视角犀利、思考严肃而深刻、语言直接、对生命和社会最本质的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等显著特征被提及,并得到诸多艺术评论家相当高的评价。

  此次顾德新在天安时间的展览延续其一向的惯例,以展览开幕当天的日期命名,他说:“观众不需要被语言束缚住他们对作品或展览的看法,或被名称来引导思维。另一方面,一个日期就代表一个事情的结束或者开始,对我来说,一个展览的日期是结束,而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开始。”
  
  天安时间:“顾德新2009.3.14”又是一个开始
  
  与艺术家一样,对于2009年3月14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天安时间也并未赋予过多的解释。空间的处理亦是艺术中心开幕以来最为简洁和整体的。艺术家采用了四种方式处理展厅内的四根主体柱被冷冻的猪心和猪脑分别围合、大理石包裹、直接裸露水泥柱面;所有的门窗都被遮挡,只有特制的人造光从窗外射入,8组重复播放的flash动画(每组6个视频)穿插悬置在不同的墙面上,其内容简单直观。整个空间象是巨大阴冷的冰库,一切物体,甚至时间都被凝固和封存

  在过去的数年间,天安时间团队一直保持着对顾德新艺术创作的严肃跟踪,并多次与之合作。2009年新年伊始的首展,再次选择顾德新和他的作品,是天安时间对未来满怀的期望。秉持着“让当代中国艺术的优秀历史留在中国,让当代艺术融入城市发展进程,对社会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的理念和远景,这个栖驻在北京城中心的艺术中心以“顾德新:2009.3.14”作为一个新的开始。

视频
视频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