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的春天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798照样人来人往像个大集市,但繁荣的外表下却在暗潮涌动着画廊和艺术家的撤离流言。始发于华尔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各大秋拍的黯然落槌,结束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狂欢盛宴,最好的时光似乎已经一去不回头了。
艺术家置身于一个困难的时代,会发生什么样的剧情?对于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10年间的艺术家而言,这种困难或许要更加难以承担一些,原因并不单纯来自于艺术市场热钱的缺失,同时,它也意味着,成长于商品消费时代的艺术家当遭遇消费变动时,对他们的内心、艺术信仰乃至创作冲动都不可避免地将会发生迷失、摧毁与重生。
我们所面对的5位艺术家,是有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斑斓记忆的一代。他们生活在时尚、激情乃至对通俗文化的迷恋之中,电视、互联网、游戏、卡通、糖果、可乐,这些通俗文化的符号已经渗入了他们的生长背景。这种消解了时代重负之后的个人极度生活体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5位艺术家当中,梁硕潜入了事物的本源;关奉东迷失在符号的碰撞中;邱启敬沉醉于人与石的关系;周文中在残酷的游戏中表达自我;而夏航,却是奇异地呈现了玩具一样的魔术世界。他们的作品,清晰地显示出了与上世纪80乃至90年代作品的差异。在他们的作品中,更广阔的参与性似乎已经消失无踪,而这,恰好是那些早期艺术家作品的显著诉求。
艺术的自律或许在他们身上才得以完整地实现了,这种作品区别于学院派的古典传统,也区别于80到90时期极具现实映射倾向的潮流。他们纯粹而又清晰,既在表达同时又在嬉戏,个人经验以及对世界的敏感沉浸在他们的作品当中。
这是一种完全沉醉于自我感知的艺术,它敏锐、充实、固执、轻逸,充满了碎片,却又与现实的物质世界建立着奇妙而又温暖的联系。每个艺术家沉入自我的内心和经验深处,世纪初的生活场景在褪去过度阐释之后,以一种自然的状态被他们呈现出来。作品是表达的狂欢,也是这个世界后现代狂欢的镜像。
这个艺术家群体是一个剪影,消费一代已经欢欣鼓舞地进入了艺术表达的舞台,这是一个完全新鲜的群体,在他们的背后事实上存在着青草般旺盛的年轻一代,他们消费、娱乐、创造亚文化、消解整体返回自我,这个世界的碎片与脉搏同时为他们所感知。在后现代诡异的风景中,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和表达,恰好就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见消费一代的姿态和取向。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着消费时代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一种切实的生存经验的改变。这或许又是个契机,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样的经验是独一无二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来临之时,催生了纽约“艺术品进步管理局”,日后被艺术史铭记的波洛克和德库宁就生活在这里。而艺坛的今日之星村上隆,就蛰伏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危机之中。
这是一个关于时代与创造力的寓言,而我们静心期待,又能看到什么璀璨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