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首席拍卖师托比厄斯·迈尔(Tobias Meyer)
今春,世界各地的富豪们因春拍而聚集在纽约,一时间,将有数亿美金同时掷向艺术市场。此时,外部监督的缺乏和艺术交易的不透明便让人深深忧虑。
在一些重要的拍卖会上,第一件拍品的叫价往往是由拍卖师掺假的,以此制造一些欣欣向荣的假象好让接下来的竞价变得更加激烈。原本,若收藏家们同意提前为某件拍品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的话,他们将有权知道跟自己竞价的对手以及导致成交价攀升的所有因素。但时光飞逝,越来越多的机构将这条已实施42年的律法忽略,没有切实地做到公布拍品的叫价却未曾因此而受到惩罚。
在纽约各大画廊、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每年的总成交额粗略估计可以达到80亿美元。来自艺术圈的许多意见坚持没有必要加强对于艺术市场的监管力度。但一些经验丰富的商人却表示,艺术商品价值攀升的同时,市场监管力度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加强,这一点让人十分担忧。
纽约收藏家兼金融家詹姆斯·R·赫奇斯四世(James R. Hedges IV)谈道:“如今的艺术市场就像80年代的私人股本市场以及90年代的对冲基金一样。在这个市场中,已经没有实实在在的监管或律法可言。”二十年来,一些纽约的立法者一直试图抑制所谓的“吊灯竞价法”——某些拍卖会上,拍卖师在开场时会故意提高叫价,而此时台下往往没有人真的在竞价,拍卖师的手也仅仅只是指向远处的吊灯而已。对此,曾担任苏富比最高行政官达35年的画廊老板大卫·纳什(David Nash)说道:“是时候放弃为那些并不存在的竞价人制造虚假的在场证明了。”但可惜的是,去年在奥尔巴尼(美国纽约州首府)递交的九个关于禁止这一现象的提案都失败了,于是“吊灯竞价法”目前还保持着百分之百合法的现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一件拍品的叫价达到卖家同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前,拍卖师始终有权任意叫价。众拍卖行坦言,这样的竞价方式对于收藏家们来说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并得到了广泛的接纳。这种行为在拍卖行看来,不但有益无害,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卖家的利益。
“人们总是爱说:艺术市场毫无秩序可言”,苏富比高级副总裁兼职业经理人简·A·莱文(Jane A. Levine)谈道,“这与事实相差甚远。其实,在这个小小的市场中,预先定制的拍卖条例监管着一切拍卖活动。”据了解,曾被负责监督艺术市场的纽约消费者事务部报道过的,来自买家或卖家的投诉实际上非常少;并且,美国统一商法中还设有一些其他附加的措施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一些拍卖行官方表示,对于拍卖活动的负面意见大多来自他们的竞争对手——画廊经营者,同时,拍卖行还宣称这些画廊的经营同样也是缺乏监管的。正如菲利普斯拍卖行首席业务发展官帕特丽夏·G·汉伯乐希特(Patricia G. Hambrecht)所说:“这些经销商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管制。”
最近,包括三桩收藏家控告诺德勒画廊(Knoedler & Company该画廊现已不复存在)的诈骗案在内的一些针对画廊的法律诉讼,引发了将艺术市场当作一种圈内游戏来看待的观点。来自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乔纳森·布朗(Jonathan Brown)由此提出质问:“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艺术市场的管理,能比金融市场的管理更加具有实效性?在这场游戏中,参赛选手往往是大同小异。”而与之相反的意见却坚持认为,针对相关资金以及那些富裕的新买家们,实施更加严格的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画廊 拍卖 艺术市场
更多新闻:
酒厂艺术区的危机或转型?
法国博物馆闭馆日也忙碌
世界首个藏家专用APP:MYK ART
芝加哥科技馆美术馆入不敷出 无奈中门票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