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拍卖艺术家曾梵志的画作
如果说亚洲市场在2000年初才被参与者们视为成长接力赛中的一棒,如今的亚洲市场已凭借不断涌现的艺术博览会、新设立的艺廊以及层出不穷的拍卖活动迅速成为不容忽视的交易市场。2012年的亚洲艺术市场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艺术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该市场的中心正逐步向东方转移,并正在世界其他地方书写着自己的规则。
从城市两极化向大洲两极化发展
自2011年起,亚洲市场在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收入中占了45%的比例。当然,其中大部分(76%)的拍卖交易在北京和香港达成,但新加坡、东京、首尔和台北等城市的交易总数已超过了巴黎、柏林、米兰和日内瓦等传统的拍卖市场。如今,光台北拍出的当代艺术品数量已超过美国50州中的49个州的总和(纽约州除外)!
亚洲的崛起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它还令经济多极化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10年以前,80%的艺术品市场集中在以伦敦和纽约为中心的两极化市场,邻近的卫星城市只能分到一小杯羹。然而,当代艺术品市场自2011年起持续迅速地扩展到全球。超过40个城市,在当代艺术品拍卖交易中,每年都能达到百万美元的业绩。其中除了纽约、伦敦、巴黎、北京和香港这些重量级城市之外,还包括首尔、柏林、新加坡、布鲁塞尔、雅加达、阿姆斯特丹、墨尔本、台北、东京、杭州等城市。在全球40个拍卖成绩最佳的交易市场中,其中有一半的城市位于亚洲。
如果说艺术市场正逐步走进新兴城市,这种变化趋势同样扩及到拍卖行,因为传统的双寡头垄断格局现已受到挑战。以数据为证:2002年,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收入中占据了72%的比例,但在最近两年中,它们的市场份额已下跌至50%。再者,这两家拍卖巨头的损失之所以相对有限,完全仰赖其设在亚洲的分公司。10年以前,佳士得和苏富比在香港完成的拍卖交易在其业务中只占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在佳士得的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收入中最多占2%,而在苏富比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0.1%。在近两年中,香港拍卖行对这个拍卖市场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佳士得和蘇富比分别有21%和29%的当代艺术品拍卖收入来自香港。除了纽约和伦敦这两个中心枢纽之外,这两家拍卖行在香港拍出的当代艺术品数量已超过它们在世界所有其他拍卖市场上完成的交易数量总和。
10年以前,全球仅有5家拍卖行的交易总额超过500万美元,而且这5家拍卖行都位于伦敦或纽约,佳士得、苏富比和菲利普斯拍卖行在这两个市场上独领风骚。如今,每年的当代艺术品交易总额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拍卖行数量已达到30间,其中三分之二(确切地说是19个)位于亚洲。
在其他大洲,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仍然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上占有73%(分别为31%和42%)的比例,另外只有三家拍卖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以上(菲利普斯拍卖行占19%,艾德拍卖行占1.1%,宝龙拍卖行占1%)。而在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亚洲,持有超过1%的市场比例的拍卖行数量则高达19家。
另外,跟在香港苏富比(17%)和香港佳士得(16%)身后相互竞逐的各大拍卖行所开展的竞争比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激烈。以保利拍卖公司为例:这家拍卖行的市场占有率不低于15%,交易总额与佳士得拍卖行几近相当!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也持有12%的市占率,荣宝拍卖有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4%,罗芙奥的市场占有率在3.5%以上,而北京瀚海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和泓盛拍卖有限公司分别都在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占据着2%以上的比例。
从销售网络的分散化走向艺术品供应的多元化
艺术品来源最新呈现的地域广泛性令市场上的当代艺术品更加多元化,从而能够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拍卖市场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多的当代艺术家(2011年以来有75,000位,而2002年至2005年期间的平均人数为20,000位),亚洲艺术家的作品也从未在拍卖市场上有过如此优异的表现,这些作品在2011/2012年度占据了35%的成交总量,并带来了45%的拍卖总收入。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如今已成为艺术市场上最多产的艺术家,而中国市场的活力已蔓延至整个亚洲,因为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的拍卖业绩已超越了法国,(该国在拍卖总收入中占据0.9%,而法国仅占据0.8%)。日本艺术家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已超过西班牙或意大利艺术家(分别占有3.2%和2%的成交量),而菲律宾、韩国、台湾和印度艺术家的作品如今也跻身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30个最畅销作品来源国的行列。
在高端艺术品市场上,2011至2012年度的500位最畅销当代艺术家中有49%的艺术家来自亚洲,其中中国艺术家理所当然地占据着绝对优势(前500名排行榜上有199位中国艺术家),人数远远超过英国(31位)、美国(86位)和德国(27位)艺术家。另外,亚洲艺术市场当然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印度(7位)、印度尼西亚(10位)、日本(14位)和韩国(7位)艺术家在拍卖会上的表现如今也与法国(9位)和西班牙(3位)艺术家不相伯仲,这无疑给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程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冲击。
亚洲艺术家所占据的市场比例正逐年增加:2005年,只有40多位亚洲艺术家成功进入了全球最畅销的500位当代艺术家排行榜。亚洲市场特别低的流拍率(26%)也表明市场需求从未放缓,中国大陆(22%)和台湾等地的流拍率甚至低于25%的门坎。艺术作品在亚洲的销售情况要优于流拍率维持在35%的西方国家(其中法国和英国的流拍率分别达到45%和37%)。
另外,活跃的市场需求为亚洲艺术家进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这种强大的推动力在世界其他地区很难找到,这也令亚洲年轻艺术家的身价快速增长。举例而言,在最畅销的40岁以下艺术家中,有一半的艺术家来自亚洲(其中的220位中国艺术家均跻身进入了前500位40岁以下艺术家排行榜)。当代艺术品不断刷新着拍价纪录,而在最近两年中,至少有1,350项创下新纪录的拍卖交易在亚洲达成。
最畅销艺术家
亚洲最畅销的当代艺术家当属中国艺术家曾梵志,市场上对其作品的需求热度始终不减(在过去24个月中,其作品的流拍率仅为13%),在2011/2012年度,他共有30件作品的成交价格突破百万大关!但他与西方传奇人物让·米切尔·巴斯奎特相比仍稍逊一筹,自2011年1月1日以来,该艺术家以百万美元以上的价格成交的作品数量居全球之冠。紧跟在曾梵志之后的艺术家则包括中国艺术家张晓刚(16件)、陈逸飞(13件)、王沂东(11件)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9件)。
村上隆是全球身价最高的在世日本艺术家(其作品《My Lonesome Cowboy》在2008年以1,3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其雄厚的市场实力主要以来自亚洲的需求为依托:自2011年以来,其47%的作品在香港、东京、北京、首尔、新加坡和亚洲其他地区售出,此种现状与数年之前的情况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的市场在过去主要集中在伦敦和纽约)。村上隆的作品不仅在他的祖国受到广泛认可(村上隆每年约有10%的作品在日本拍出),他在作品中反映出的亚洲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关连也令其在包括香港、纽约、伦敦和巴黎在内的“全球性”拍卖市场上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此外,从2011年1月起,他也是唯一一位在佳士得和蘇富比遍布全球的拍卖行成功售出100多件作品的在世亚洲艺术家(共达成133项拍卖交易,拥有同样表现的还有赵无极)。这位在佳士得和蘇富比拍出100多件拍品的艺术家也是唯一一位受到收藏家竞相追捧的50岁以下的艺术家,同样广受收藏家青睐的还有达明安·赫斯特。
除了18位中国艺术家和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以外,印度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同样跻入前20位最畅销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当代艺术家排行榜中。凭借2011年以来以百万美元成交的6件作品,使他在排行榜上占有第14名的宝座。安尼施·卡普尔是榜上有名的20位艺术家中唯一一位未曾在亚洲实现成交价格超过100,000美元拍卖交易的艺术家,且自2008年以来就未曾在亚洲拍出任何一件作品。由于印度几乎没有拍卖行(只有Asta Guru和Osian's活跃于印度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安尼施·卡普尔无法指望本地市场。该艺术家自19岁起便定居伦敦,并先后进入霍恩希艺术学院和切尔西艺术和设计学院学习。他的市场实际上深深紮根在英国的土地上(60%的作品在英国拍卖)。
在2011年至2012年期间,安尼施·卡普尔就一直是媒体的焦点,他首先在巴黎大皇宫(2011年秋天)展出了作品《Leviathan》,随后又为伦敦奥运会(2012年夏天)创作了“轨道塔”。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其作品价格在最近出现飙升便不足为奇。该艺术家身价的上涨尤其体现在《Turning The World Upside Down #4》中,其编号为2/3的版本于2009年11月在纽约蘇富比拍卖行以16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同件作品(编号为3/3)在2011年5月却以210万美元的高价在同一家拍卖行拍出......在16个月之内,这件作品便增值了31%,增加了500,000美元的毛利!
无论作品是在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还是北京进行拍卖,最畅销的艺术家在高端当代艺术品市场上展现出了不受经济动荡影响的实力。自2011年起,500位最畅销的当代艺术家(在90,000位参与排名的当代艺术家中)总共带来20亿美元以上的拍卖收入,占全球当代艺术品成交总额的87%。在这20亿美元的收入中,45%的收入源自中国、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亚洲艺术家的作品。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全球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在未来将何去何从?面对有史以来最优越的创作环境以及依然旺盛的市场需求,全球经济危机是否已对亚洲艺术市场造成了冲击?不断呈现增长态势的市场又将何去何从?
亚洲艺术市场的流拍率与上一年相比完全保持在相同水平,2012年9月、10月和11月的流拍率分别为31%、26%和27%,与2011年9月、10月和11月的流拍率基本持平,令人颇为安心。在7、8月旺季,流拍率甚至低于20%,来到18%。今年的市场需求并未减弱,这点从各个拍卖季之间不断攀升的平均成交价格中也可窥见一斑。
在2012年第四季,亚洲市场的作品平均成交价格为70,000美元,比2011年秋拍会上的平均成交价格高出10,000美元。尽管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也出现下降,但旺盛的需求仍然加快了价格的攀升速度。如果我们相信Artprice的艺术市场信心指数能够准确衡量艺术市场的信心水平,就会发现该指数在亚洲投票者的推动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亚洲艺术市场的参与者面对普遍萧条的经济环境仍然保持信心,甚至充满热情。这种信心在拍卖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远超预期售价的价格成交的拍卖交易数量逐年增长:在2012年11月和12月,分别有41%和34%的拍品以超过最高估价的价格拍出,与2011年同期的数据(分别为42%和31%)保持一致。如果说当前经济环境下的这种极为旺盛的需求已令人感到吃惊,竞价的激烈程度更加令人咋舌:在过去三个月中,仅有27%的拍品以低于5,000美元的价格成交,上一年的数据则为40%,这表明亚洲市场上价格平易近人的作品已十分稀少。由于需求过剩,亚洲市场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市场更加高端化。值得信赖的中介机构在这个优质作品相对稀少的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优质作品供应的持久性问题对该市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2012年的市场数据再次证明,亚洲当代艺术品市场尚未达到饱和状态,而是继续以超越经济发展周期的态势蓬勃向前发展。尽管2012年的数据均肯定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仍有必要静心反思。该市场是否建立在健康的增长环境中?艺术品市场的价值并非与有形的经济因素直接相关,而是一个永久的泡沫,但这种泡沫是否真正存在投机性?即使在投资者信心十足的市场环境中,我们也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越来越多的亚洲艺术家跻身进入全球最畅销艺术家的行列,非同一般的旺盛需求以及在拍卖会上表现出色的年轻艺术家都显示出艺术品市场积极正面的未来发展迹象。
关键词:亚洲艺术家 艺术市场 拍卖
更多新闻:
日本在世艺术家2012十大拍卖纪录
艺术交易平台Artspace获850万美元融资
文物艺术品成交额四年首降
2012年国际艺术品市场总销售额突破640亿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