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萨尔茨堡
每年年底,欧美的大量乐团、歌剧院、剧院和音乐厅都会发布上一年的年报,这一惯例已延续了几十年。无论是行业机构的年鉴,还是非营利机构的年报,其背后凸显的是诚意和服务意识。
每年一届的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是全球各地夏季音乐节的龙头老大,也是国内不少机构、组织争相效仿的对象。其实,音乐节的权威和高端,不仅体现在音乐节期间制作精良、大牌云集的音乐会,也体现在组织机构的严谨管理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公开。
作为萨尔茨堡的市属机构,萨尔茨堡音乐节组委会每年都会公布其上届音乐节的财务报表。比如,2010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出票率为94.6%,37天中在13个场所共演出186场,其中歌剧45场,戏剧71场,音乐会70场:音乐节总预算为4900万欧元,其中的27%也就是1360万欧元来自政府拨款或公共财政,票房收入占48%,其余为赞助或基金运作所得;音乐节固定员工191名,临时工及实习生共2897名。这份详实的报表在网上向大众公开,内容简明、数据清晰,极具说服力。比对历届数据,能直观地看到该音乐节的稳步发展、良性循环,感受到组委会管理层的努力。可以说,除了顶尖的艺术水准和灵活的市场运作手段,萨尔茨堡音乐节发布年报的做法无疑也是国内同行学习的楷模。公开这些数据,或者公布包含这些数据的年报,体现了一家非营利机构的职业操守和运作准则。
公布年报并不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的特例。欧美的大量乐团、歌剧院、剧院和音乐厅,大多会在年底发布上一年的年报,这一做法已经贯彻了几十年。2010年年底,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以及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和日本的绝大多数同类机构先后公布了年报。这些年报将机构的盈亏、收入结构、成本控制、预算方案、支出明细、融资成果、员工薪金一并列举,并附以上一个演出季的演出场次、演出内容及相关评论、教育推广项目受众情况。如果财政创收、艺术水准有所提高,则能吸引其他机构借鉴学习;如果赤字增长、融资减少,则能唤起大众的关怀。
在亚洲,公布年报的做法实施稍晚,比如香港中乐团是从2001年开始公布年报的。观中国内地大量从事演艺行业的非营利机构,就笔者所知,只有上海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两家从3年前开始对外公布纸质年报。
有了年报,也就自然有了年鉴。年鉴是行业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综合各家单位的年报所作的数据整合和统计。比如日本交响乐团协会每年会发布年鉴,涵盖旗下35支职业交响乐团的各类年报数据,也是日本文化厅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日本昭和大学歌剧研究中心每年出版一册歌剧年鉴。德国、芬兰、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挪威的同类机构均有详尽的年鉴问世。这些综合数据以及对各机构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能够完整显现整个行业的状态和发展成果,也便于根据各机构的综合水平排定座次。
更加宝贵的是,年鉴对学术研究和资料考证有着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近来,大众对中文演唱的西洋歌剧展开热烈讨论,有人提出日本与韩国均不演本国语言演唱的西洋歌剧的说法。为此,笔者参考《2009年日本歌剧年鉴》,其中列出2009年日本全年的所有大小歌剧演出,其中用日语演唱的西洋歌剧均有详细罗列和备注,不下数十场。另外,芬兰交响乐团协会的年鉴收入了旗下13支乐团每年全国首演和世界首演的曲目及相关细节,这样便能避免国内乐团常有的实际并非首演的“中国首演”的宣传误导。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曾在2006年和2010年两度试图撰写国内乐团的年鉴,但均因无法获取到完整数据而以失败告终。
无论是行业年鉴,还是非营利机构的年报,其背后凸显的是诚意和服务意识。一些大型乐团或演出机构,每每在公开场合提及经费紧张和条件艰难,倘若以年报形式用数据说话,既能引发舆论和大众声援,也能激起员工斗志。而一些将“国际接轨,职业操守”挂在嘴边的机构,若能以小见大,从诸如公布年报的管理细节入手,则更能让人信服。
可以说,透明公开的年报,对己是一份尊重,对人是一份诚意,对艺术是一份交代。
关键词:艺术机构 年鉴年报 艺术行业 艺术市场
相关新闻:
匈牙利国家画廊馆长离职抗议合并
“改写世界”莫斯科双年展 莫斯科的美丽与哀愁
蓬皮杜中心的可移动博物馆
“我的画廊”数字美术馆的全新艺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