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艺术财商频道 > 详细内容

数字美术馆 借助多技术提升观众体验

2014年8月11日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4.8.7作者:孟欣

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验收会议现场

  目前,国内基于互联网的艺术作品展示平台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既包括只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建立的展示平台,也包括在各级美术馆、相关艺术品公司及艺术家画廊等实体机构下建立的网上展示平台;既有通过采集网络或展览中的作品为内容的平台,也有直接为某些艺术家订做的推介平台;既有针对于知名艺术家、知名作品所建立的拍卖平台,也有以发掘青年艺术家为宗旨的公益性质的平台……

  随着艺术作品的数字平台规模逐渐扩大、浏览量逐渐增加、技术日趋成熟、政府及社会力量开始参与建设、多渠道的传播平台逐渐建立,哪些方式和技术能够提高数字美术馆的参观效果,成为开发者及观众关注的核心问题。

  近日,“今日数字美术馆”顺利通过文化部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示范”的成果验收。该数字美术馆现已成立5年,拥有国内唯一的在线全景展览数据库(vrdam.com),试图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对当代艺术进行在线展示、传播、教育推广及文献记录。

全景展览为观众提供真实参观环境
  在“今日数字美术馆”副总经理赵龙平的介绍下,记者打开网站中“全景展示”栏目,该栏目既包括今日美术馆本馆的展览,也包括国内及国际上的知名展览。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幻真的宇宙》全景页面,通过缓慢的画面移动,观众能看到展厅入口的全景图像,并能通过点击导引标记在馆内自由“行走”。同时,可以通过屏幕下方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按钮随意调整视角;屏幕右下方还有可放大的参观地图,能够清晰显示当前所在位置及所有展品的方位。

  赵龙平告诉记者,360度全景展览是“今日数字美术馆”的特色之一,该技术考虑到了观众的使用效果和对展览进行大量信息嵌入的需求,“全景展览并非视频,而是各角度图片的衔接,这种方式可以使页面显示更为流畅,提高用户的观看感受,也能够适应各种电脑及移动终端系统;照片格式便于嵌入更多信息,如艺术家采访视频、作品文字介绍、相关网络链接等,为观众参观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料。”赵龙平说。

  “通过后台统计,‘今日数字美术馆’一般每个展览上线一周内浏览量在1.2万至1.5万人次,目前涵盖300多个全景展览,其中个展数量大概是70至80个。全景展览模式受到许多艺术家的欢迎,因为全景式能够更好表现布展思路,而不再是碎片状的作品展示。”赵龙平告诉记者。

  据赵龙平介绍,“今日数字美术馆”除了对实体美术馆传统体验模式进行改良扩展和功能补充,使人们能够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观看展览、欣赏作品外,还打算利用5至10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全景展览数据库。此外,他们还计划通过长期筛选,选择并存储约1000个优秀展览的全景影像,以此反映艺术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发展状况。

打通多种媒体的传播渠道
  据了解,“今日数字美术馆”除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外,也在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平台方向拓展,试图打通移动互联网与传统桌面互联网应用,结合微信、微博等社会化移动平台进行艺术内容的二次传播和推广。

  赵龙平告诉记者,“今日数字美术馆”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而开发了多种App应用产品,和具有兼容性的艺术家资料库手机网站平台,除包含图文资讯外,还有针对手机而开发制作的全景展览、电子书、视频等多种形式产品。

徐冰作品天书全景展示,摄于台北市立美术馆

  “基于传统桌面互联网的平台和基于移动终端的平台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由于使用便捷,移动互联网已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而计算机的硬件性能更高,因此能够达到更高级别的观看效果。例如,相比在手机平台观看,一件作品能够在计算机平台中放大到更清晰的状态。”赵龙平告诉记者。

  在赵龙平的介绍下,记者通过手机观看了2012年12月展出的女画家呼鸣个展——《呼鸣向大师致敬》,除能清晰流畅地观看全景展出外,页面还可以链接到画家的简历、资讯、代表作品、评论及相关电子书等资源,使观众能够在手机平台上获得丰富的欣赏体验。

数字美术馆应更注重观众体验
  参与“今日数字美术馆”验收、“微艺术”平台开发者张鋆告诉记者,国内目前正处于数字美术馆大量建设的阶段,而开发者对于建成的平台如何面向大众进行传播则缺乏关注,许多平台存在信息量少且单一、信息更新不及时、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他认为,艺术作品的互联网平台面向的对象是更广泛的、非专业的观众,在庞大的网站浏览量的背后,观众的感受更值得关注。“很多数字美术馆只是将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网上,缺乏观众与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互动。如何使数字美术馆从作品展示平台转型为艺术交流平台,是亟须克服的瓶颈。”张鋆告诉记者。

  “在互联网平台观看艺术作品时,往往缺乏在现场观看时的震撼与感动。参观实体美术馆时,作品的大小、质地、细微的笔触等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冲击力,而在互联网平台却很难表现出来。”北京科技大学在校生张浩洋告诉记者。

  为此,张鋆认为数字美术馆确实难以取代实体美术馆的参观效果,“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互联网上很难呈现出来,因此,数字美术馆更重要的作用是唤起观众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去实体美术馆参观的意愿。”张鋆如是说。

  张鋆告诉记者,政府力量的逐渐参与表明政府对数字美术馆的认可和重视。“政府的认可与扶持可以加快实现数字美术馆的平台建设,能够为平台起步提供助推力。然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平台的发展还是取决于经营者自身的能力和视野。”张鋆说。

更多资讯:    
  旅法艺术大腕儿们的惨绿青春  
  HIHEY肿么了?15位艺术家发表联合维权声明!
  著名当代艺术藏家余德耀向今日美术馆捐赠馆藏作品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