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黯雄:艺术B2——从上海双年展想到的
2009年1月13日来源:作者:
B2是美国最牛的远程重型轰炸机,还能隐形,在有空中补给的情况下可以攻击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然后飞回美国本土,也就是说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它是不会落地的。这么牛的飞机,价值当然不菲,几十亿美金一架,应该是世界上最贵的轰炸机了。他的轰炸能力也是无可怀疑的,随便什么地方都给你炸的人仰马翻,片甲不留。以上是我对B2的肤浅认识,都是看军事杂志上得来的印象。不过接下来不会对B2轰炸机做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了,我只是对它的名字感兴趣,为什么呢,我最近有一种经过轰炸后的疲惫和虚脱,带来这种感受的就是盛大的双年展--Biennale, 2年一次,合起来正好是B2,双年展带给我的视觉冲击力绝对有轰炸的感觉,把它称为艺术B2非常合适。
双年展在全世界蔓延,越来越多的双年展让艺术圈的人忙的团团转,今年九月亚洲的双年展三年展就有:横滨三年展,广州三年展,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上海双年展,南京三年展,首尔媒体双年展,双年展成了城市的文化旅游项目,从上海双年展的空前盛况可以看出,参观的人顶着烈日排着长队,美术馆里人山人海。从普及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是成绩斐然,可喜可贺的,但就艺术本身的角度来看,这种大型展览在一个地区有一两个就够了,如果每个城市都去搞一个双年展就是灾难了。但是在亚洲地区各个国家都唯恐落后,纷纷推出自己的双年展三年展,上面的八个展览在相同的时间开幕,看展览的专业人士非常的惨,如果每个展览都看的话,他们的九月行程表真是死亡之旅,八个艺术B2的密集轰炸,而且在看完这么多的展览后会是什么感受,真的很难预料,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很累,特别的累,不仅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我就看了广州和上海的,南京的都不敢去了,国外就更不用说,这几天我特别想看搞笑综艺节目,不动脑子就傻笑的那种,我很怀疑是否展览看多了落下什么毛病。
双年展里,做展览的看展览的都累的半死,每个展览都象重型轰炸机一样,艺术家的作品就象被携带的大小炸弹,投向观众。在广州三年展开幕后,我已经精疲力尽,在展厅里被人流裹着往前飘,飘到哪里是哪里,看到什么是什么,看完两层楼后,脑子就开始混沌了,等走出展厅,除了那几个认识的人做的东西以外,其他的几乎都记不住了,还有很多作品也没看到,但对于当时晕乎乎的我意义也不大了,看只是一个视网膜的反射运动,而没有其他的含义。一个澳大利亚来的策展人跟我讲在上海双年展里看不到作品,只看到人,还有很多身材高挑的美女,都忙着在各作品前摆pose留影。最后他索性就看美女了。可能双年展应该分好几次去看,这样能看的仔细些,对作品的印象深一些,我逛了两次上海双年展,一次自己去的,一次带学生去,但是看下来还是人多,尹秀珍的飞机排那么长队,就在门那儿瞄了一会儿,那椅子也拦着不让人坐,想了一下还是算了,没有一定要进去的欲望。走到二楼的恐龙前面依然是那么多的人在岳敏君的笑脸前合影留念,大型项目对公众的影响是成功的,只是作品在这种氛围下更象是旅游景点。而其他的非景点项目就很容易被忽略,最后我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出了美术馆,但脑子里仍然是一团乱码。也许我应该带着一个旅游者的心态来看展览,这样我会轻松很多,会象周围那些兴高采烈的学生们一样找到很多乐子。
但是话说回来,双年展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机会,这是谁都明白的事,我自己就是双年展的受益者,如果得了便宜还卖乖,做人就不地道了。能参加双年展对艺术家来说都不是坏事,参展的艺术家可能关心的主要还是自己的作品做的怎么样,其他的都是其次的事。所以对艺术家来说,进入展览和做好作品就ok了,如果双年展是B2轰炸机,策展人就是控制飞机和投弹计划的飞行员,艺术家的作品就是那要投下去的炸弹,艺术家也就是那生产炸弹的工人,艺术家可能关心的就是我做的这颗炸弹的威力有多大,而整个计划的实施怎么样就不是他的事了,而是那个飞行员的任务。整个展览的质量是取决于策划人的视野和学术思想,及其工作团队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其工作机制的效率等等。中国的双年展在今天的功能和含义可能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畴,因其政府的背景,它承载了更多的城市的宣教功能,以及对所谓的国际大都市的一个证明。当这个B2肩负这么多的重任时,目标可能就有点不清楚了,投弹方式可能是地毯式的面面俱到,各方面都要兼顾,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不是太坏,但是也很难让人激动,如果说这是双年展的先天不足,那么双年展更大意义上就是一个艺术大party,艺术圈的人们在这个机会下怀揣着不同的目的来狂欢一把,并顺便把想见的人见了,想谈的事谈了,但同时得注意最好避开不想见到的人,因为在此时十年八年见不着的人都会冒出来,不小心就撞到你的头,如果是朋友自然相见甚欢,而如果是狭路相逢的冤家,就不免尴尬。这基本跟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只是艺术圈的江湖逸事,八卦消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大众娱乐是没有界限的,艺术家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