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艺博会、广州与它的艺术
                            
日期: 2008/5/21 15:37:55    作者:陈煜堃     来源: 新快报    

“冬天快要过去了,广州艺术的春天不远了!”
  如果没估计错的话,在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拉开序幕后,以上这段必然是在各有关报道中呼声最高的口号之一。据本人不完全统计,这“老调子”几乎是在每届艺博会上都会不厌其烦地成为某种论调一致的声音。当然,这也正是令人费解之处,那所谓的“春天”至今都是行踪飘忽不定。
  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是国家文化部批准的、以“国际艺术博览会”为品牌的艺术会展活动,自1996年举办以来,已逾十一届。尽管它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博览会,尽管它是广州市政府努力打造的重要文化活动,但这个曾与北京、上海艺博会所形成的三足鼎立的艺术会展业品牌,在近几年来已是危机四伏。无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还是在自身的市场开拓,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都出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博览会(expocn),指大型的产品展览会。这个定义让艺术博览会有别于其它艺术展览,它本身除了要将传统艺术经典及当代艺术新潮尽可能以崭新和概括的形式继承与传播,同时必须促进与实现艺术和市场两者之间的接轨。过于对后者的侧重和依赖,使得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陷入参展方目光短浅、品位不足以及展品质素的控制和把握不力的“怪圈”当中而难以自拔。这导致了众目睽睽之下,低档次的行画和量产的“高仿”以及工艺品可以打着“艺术”的旗号,在展览中高喊着跟小贩似的吆喝声,甚至会在展览最后几天为了吸引购买者而削价倾销。试想一下,种种的不和谐都与初衷相去甚远,那其自身的品牌形象又何以树立?就像水天中所说的:艺术应该是森林而不是菜地。在“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市场经济里,盲目追求效益的所谓的市场规律,令艺术博览会在某个层面上都成了迎合市场满足大众的菜园子或是苗圃,更可怕的是,有时甚至成了杂乱无章的“街市”。
  如今,市场确实可以改变和改善艺术的生存状态,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但我们应当理智地去选择市场和制造市场,而不是为了眼前的效益而被动地迎合市场。广东,是中国艺术版图上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板块。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广东作为南中国的沿海开放区域,它表现出一个在全球一体化中的“交换器”——作为交易、交流平台的普遍元素。这一地域特征使得广东的艺术生态也处于宽容的、多元的、崭新的文化语境当中。一旦放弃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我们面对的就只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空壳,还有一个终被淘汰的命运。
  11月29日的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第十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如火如荼地拉开帷幕。从现场的情况看来,尽管还存在一定的缺憾,但与往届相比确是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场馆的布置和功能的划分上,“四区一馆”共容纳了450个标准展位;参展机构和人数为历届最多,国内外艺术画廊(机构)共计80多家,进场的艺术家、艺术策展人、艺术代理以及其他艺术工作者达1000多人;本届艺博会的参展国家从上届的10个增加到17个,其中20多家画廊(机构)、100多名艺术家带来了各类型艺术作品3000多件(套);广州本地有33家画廊(机构)、200多位艺术家踊跃参与,与上届仅有的几家画廊(机构)参与相比,今年广州成为本届艺博会最庞大的艺术军团的之一,若从数据统计上理解,这完全可以看做一种少有“广州现象”,而且是非常积极和鲜活的现象。
  在今年的“赶集”中,有两个亮点:首先是以往在展馆外“打游击”的零零散散的几个票贩子在今天已壮大了队伍,从散兵散游发展到颇具规模,可见其“生意”火红;再就是以往因身处传统中国画仍为主要的市场消费趋向的广东地区,而备受冷落的当代艺术和新生代艺术,在今天的受关注度显然大有提升。
  前者,尽管要以此体现今天广州的艺术市场与艺术氛围有多么繁荣和活跃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这种普遍现象的存在,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些时候某些学者所提出的“广州是一片文化沙漠”这一说法是片面的、失实的。近年来,广州的艺术生态所呈现的良性趋向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本届艺术博览会的空前盛况自然就是最有力的一次体现。而后者,来自广州本土的ART64画廊、如意画廊、扉艺廊、原子空间画廊纷纷给博览会注入新鲜的“血液”,从“卡通一代”倡导者黄一翰的实验水墨作品到一众“70后”、“80后”艺术家的新锐作品的出现,都让所有到场的观众耳目一新,从中看到了曾经被批评固守传统一成不变的广州,如今已经开始接纳和关注本土的新生代以及新新艺术样式。特别是ART64画廊,不仅与广州文化局共同策划了名为“广东艺术新视线”的聚焦新生代的专题展,还力邀比利时、印度尼西亚等数个国家的走红青年艺术家登陆广州,给公众带来了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
  艺术进入市场是必然的发展之路,“商业与学术该侧重哪边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所在。如何在建立于成熟制度上的“市场状态”的同时,配合艺术当代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学术探索,做到商业与学术的两大目标合理共存,推动广州本土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才是今后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树立自身品牌,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艺术博览会的正确方向。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