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08年度十大评论 |
|
日期:
2009/1/9 15:50:51 编辑:南方周末编辑部
来源:
《南方周末》 |
|
■年度评论第五名 黄光裕的悲剧在权力面前不可避免 网易,11月27日,作者:秋风 当说必说★★★★ 言必有物★★★☆ 评审推荐★★★ 【上榜理由】本文揭开了中国民营实业家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或者说,他们发家的秘密——在没有公平的社会契约关系之下,商人的资本与 官员的权力合谋。商人呼风唤雨的特权,不是来源于市场、法律,而是来源于权力。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命运也往往从一开始就已注定,要么用资本操纵权力呼风唤 雨,要么在权钱交易中声名狼藉。没有法律,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它的每一个毛孔就难免充满血腥。 ■年度评论第四名 请像审查电影一样管理奶粉 《新闻晨报》,9月22日,作者:刘仪伟 当说必说★★★★ 言必有物★★★★ 评审推荐★★★ 【上榜理由】本文受到青睐得益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大,得益于立论的机巧。本文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码事放在同一个PK台上。电影是精神 食粮,奶粉则是不折不扣的粮食,为维持生命所需。常说,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的,但两厢PK却告诉我们现实似乎并非如此。本文文风平实,略显无奈的娓 娓述说,更像普通民众对政府发出的一个要约——既然你们有能力如此细致地审查电影,那么保证民众食品安全也是你们的分内工作,也当完成得尽善尽美。 ■年度评论第三名 敢于反思乃社会重建之基 《经济观察报》,6月1日,作者:孟雷 当说必说★★★★☆ 言必有物★★★☆ 评审推荐★★☆ 【上榜理由】本文是痛定之后的呐喊,即便这一声会让有些人感到痛彻心肺,让有些人坐立不安。面对汶川大地震的惨状,温家宝总理曾鼓励 国人多难兴邦。但“难”真要切切实实转化为国家昌兴的动力,仅有人心的凝聚,而没有刻骨铭心的反思,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几乎是不可能的。“痛彻而清醒的 反思与灾难中凝聚的人心一样,同是破碎社会的重建之基”,本文发表距离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星期,本文当说必说。 ■年度评论第二名 “举国体制”淡出正其时《财经》,9月号,作者:胡舒立 当说必说★★★★★ 言必有物★★★ 评审推荐★★★☆ 【上榜理由】“体育‘举国体制’有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已弊端重重,效率低下,弃计划、选市场势在必行”。“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 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这些个话,这些个理,虽然时常被评论家提到,但说在奥运金牌狂欢的当口,并且如此的“曲高和 寡”,还让人不得不说一声“赞”。但举国体制在北京奥运会上收获成果颇丰,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举国体制的走向,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表示,一要坚持,二要完 善。本文阐述的观点或许会成为促使“举国体制”不断完善的动力与压力。 ■年度评论第一名 散步是为了遇上可以说服的市长 《南方都市报》,1月14日,社论 当说必说★★★★☆ 言必有物★★★★ 评审推荐★★★★ 【上榜理由】这是一篇注定要跨越2008、承前启后的文章。在2008年即将结束之际重温此文,这样的感觉或许会更加强烈。2007 年底,厦门人的“散步”曾让我们震动,甚至还夹杂有几分新奇,但是这些震动、新奇,很快就被2008年发生在瓮安、重庆、广州……的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实所 湮没。总理温家宝说,没有一个肯听取意见的政府会垮台!让人略感安慰的是,2007年的厦门人遇到了可说服的市长,2008年的瓮安人遇到了能体察民情的 石宗源,重庆人遇到肯倾听的薄熙来……然而就在这一个一个“可说服”的个案被赞扬的时候,也终于知道在实现政治文明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一段制度建设的路 要走,这条路的尽头乃是 “公众不必说服政府而政府必自动服膺公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