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是什么?
鲍昆:“当代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观念性”。在这个前提下原有的传统艺术判断标准是不成立的。也因为“观念性”,对他者生产的现成物的“挪用”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相当主要的方式。这方面,杜尚的小便盆开了先河。从那以后,艺术不但挪用现成物,而且各种现代以来的可以消费的公众技术都成了艺术家们广泛使用的方式和材料,比如原来长期以来不被传统艺术界所接受的摄影。在工业化的物质和技术消费时代以来,艺术的形态界限是越来越模糊的,反而思想在是否艺术的判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实际上,公众对“艺术”的理解还存在着强大的惯性,还未从传统的样式风格中走出来,还在依靠艺术的样式来认识艺术。其实在未来,“艺术”具体的样式根本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以艺术家身份与公众对话的人,是否能够说出什么有趣的思想。自古以来,艺术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职业,市场化以来更是一个产业,产业形成后就会形成保护性的“自律”,是一个利益场。作为行业的“艺术”还必须高扬“艺术”的标签与旗帜,要强调自己的身份标志,其实此“艺术”早非彼“艺术”了。由此说,“‘当代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是什么”的问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葛岩:物理的区别越来越小,有时完全消失,更多的时候是一类构念。艺术家做的,批评家相信的,艺术场合或疑似艺术场合展出的,美术馆认可的,拍卖行经营的,收藏家埋单的,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就是当代艺术。
韩妙第:这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当代艺术是艺术范畴内的一个时间轴线上的艺术特征概念。而“非艺术”概念相对应的是“艺术”的概念。
井士剑:仍然要回到艺术的独立判断价值与愿创作力上。因为你如果描绘了一幅当代社会图象。但是,不具有艺术语言自身的结构。那只能是一幅说明图。“当代艺术”不仅仅记录了这个时代的镜像。而且,决不是“政治和社会”的替身。
李小山:这涉及到一个在艺术理论上的争论性话题。应该这么提更准确: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是什么?从当下的艺术实践来看,可以称之为艺术的,一是看其制作者的身份,艺术家的制作,被自己或他人认定为艺术,就算是艺术了。二是看场合或环境,某件物品,某个行为,放在美术馆和博物馆或别的指定为艺术场合的地方供观众观看,也叫做艺术。简单地说,一是身份,二是场合,是区别艺术与非艺术的简便的办法。
鲁明军:问题是,当代艺术还是不是艺术?如果不是艺术,为什么还要称(当代)艺术?如果是艺术,即便是非艺术,也是艺术,即非艺术的艺术。在这里,艺术反而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抽象界定,它是一个不断被历史化的积淀与生成。所以,在没有前提预设的背景下,区分当代艺术与非艺术本身没有意义,也没法区分。
彭德:二者没有清晰的分界线。
沈语冰:区别同样在于它们是否与当下最迫切的艺术问题,或与刚刚过去的艺术史相关。凡是相关的,就是当代艺术;而凡是不相关的,就不是当代艺术。至于什么叫作与当下最迫切的艺术问题,或与刚刚过去的艺术史相关?这是一个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回答的问题。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标志是:他无时无刻不处于当下问题情境的压力下,无时无刻不处于与刚刚过去的艺术史的关联之中。
舒群:“当代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在于“当代艺术”所努力诉求的是某种价值判断,而“非艺术”却着眼于技术判断。“当代艺术”所以承担起价值判断的使命乃在于当代社会生活中价值判断的缺席。这种缺席就社会生活的日常管理而言是一个进步,但就人的存在而言却是一种危机,卢梭讲:人是按照上帝的模子刻写出来的,这意味着人与生俱来的动机就是出类拔萃。但是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又常常给群体性生活带来危害,因此,艺术活动是最好的满足“自我实现”幻觉的形而上活动。
杨卫: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基本回答了,再补充一点“非艺术”。什么是“非艺术”?在我看来,所有默守成规的艺术都不应该算为艺术,而只能称之为技术或技艺。在艺术作品中,只有技术和技艺,而没有思想。这,就是“非艺术”。
杨小彦:同样不太清楚。“当代艺术”已前述,后一个问题,“非艺术”,从概念上看,还要涉及对“艺术”的解释,然后才能明了“非”的意思。我曾经强调过,从分析哲学来说,“艺术”是一个不容易获得清晰概念的概念。
余世存:它们的区别是形式与材料的区别。我们常说,上个世纪的中国是材料的世纪,非形式的世纪;当代艺术就是自觉给予我们形式感。
四. 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是什么?
鲍昆:与世界艺术史进程比较,中国的当代艺术是非常晚近的现象和事物。从社会发展史角度看,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责任是推进作为文化的中国艺术的现代性转型。它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色彩,积极参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自己的维度有所建设。
葛岩:为一伙想在文化上完成“社会区分化”的人提供物理符号,为艺术家赢得声誉和财富,为拍卖行和投资者赚钱,为批评家提供饭碗,为关注的人提供刺激,为管理者制造麻烦。
韩妙第:积极参与全球化,为全人类提供我们这个时代提供普世价值,以及寻找自身中国的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引领人类进入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时代。
井士剑:以艺术的方式审视这个时代,提出问题,但不需要解决问题。
李小山:艺术永远有艺术自身的功能——即创造视觉形态,通过视觉形态开掘更开放的精神疆域。也永远兼有其它例如介入社会的功能——与批判的武器结合起来,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本身,越来越多地被当代艺术家接受并发挥。
鲁明军:我很少思考当代艺术的功能,我自觉的首先是我喜不喜欢这件当代艺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感受并思考它告诉了我什么,它是如何开启我认识世界的视野和方式。这本身或许就是它的功能吧?但我绝不认同将当代艺术放在功能论的层面上去讨论,因为一旦功能化,必然趋于意识形态化。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当代艺术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彭德:自身功能是扩展人的感觉,社会功能是提升文明的品质。
沈语冰:与其问“是什么”,还不如问“应当是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根本无法回答。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应当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却包含了回答者对未来的许诺,对理想的憧憬,对美好后果的期待等等。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应该是:从根本上反思中国现代艺术的种种扭曲与失误,重新思考从中国传统艺术导向现代艺术,并推进至当代艺术的尚存的可能,然后立足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语境,以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在与中国古典艺术传统与现代艺术传统,以及与西方当代艺术观念、媒介、方法所形成的网状结构的张力中,来为这个时代提供最强有力的表征。
舒 群:中国当代艺术有自身的独特使命,首先它是建立在揭示全球化文化新秩序的基础上的一种文化批判活动,与西方当代艺术的性质相同,它们都是全球化时代新兴的文化或社会批评事业中的一部分。只是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批判的针对性有所不同而已。就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取得了与西方当代艺术同步的战略地位。它作用于社会管理的根本功能在于“锐化差异”和“解辖域化”。
杨卫:促进思想解放,争取人性自由,净化社会空气,批判时政弊端。这些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功能。
杨小彦:我以为只能问,是什么促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比如F4,比如行为,比如徐冰和蔡国强,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个“什么”的问题理解成“功能”,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寻找这当中的内容。至少,某种看得见的颠覆性与对当下社会的介入,是我所看到的当代艺术的一种重要功能。当然,所谓颠覆和介入也不是长久的,一旦“成功”,颠覆和介入就会渐次消失。只是,这一成功的艺术,在约定俗成的角度看,还是“当代艺术”吗?
余世存:中国当代艺术的功能有很多,在传统艺术功能之外,它还有一个大功能,参与中国人的都市化进程,即它推动了人们生活的自我完善。
艺术家不仅是一个职业,也是一个有都市感觉的公民,是一个给予生活艺术审美的人。我们知道审美,一方面是审判,一方面是称美,一方面是审断,一方面是美感,一方面是审慎,一方面是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