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向郭庆祥发难,要求郭庆祥赔偿其名誉及精神损失费500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这块石头和它激起的浪放在一个比较长远的环境中看,有它非同小可的积极意义。
长久以来,我们的美术评论都只听得到好话,听不到坏话,但事实上,美术作品真的如它的评论那样,只有如何精妙、如何突破、如何传承,而没有半点瑕疵吗?瑕疵当然是有的,再大的大师也难免,只是我们没有谈论瑕疵的氛围。
有人说,假如画展上有架神奇机器,能把参加开幕式各位嘉宾心底的真实想法说出来,恐怕是要吓死办展画家的。当然,这想法没必要成为现实,因为艺术毕竟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评价艺术作品,不可能完全客观。
对于画的好坏,我们要放在历史和现实两个坐标上进行评价,即便这样,我们仍难免带着主观好恶和客观限制,所以艺术家大多要在身后才能评价到位,而美术史往往隔几十年便会刷新改写一次;对于美术评论的优劣,我们的判断标准更简单到只有一句话——这个评论者是否说真话。
因为有一个郭庆祥,美术界热闹了许多,他喜欢针砭艺术家、艺术作品,有时候用词比较直接,这样的人在美术界太稀罕,所以每一次都闹得动静很大。不过,这 一次的特别之处是发生了评论和被评论者的互动,以往的互动往往是对骂,骂到最后双方都得到了眼球效应,但这一次的互动是直接上法庭,涉及金额数百万元,所以这一次意义非凡。
意义之一,美术评论到底能批评到什么程度,之前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所以长期以来好话满天飞,而坏话付诸阙如,现在好了,发生了经典案例。
意义之二,艺术作品好坏以及艺术家的为人本来不是一个容易定性的话题,现在要法庭来判断,这件原本吵来吵去吵不出个所以然的事情,到底能让一潭池水清澈到什么程度。
意义之三,郭庆祥虽然是评论者,但他同时也是个消费者,对于文艺作品尤其艺术品,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保护,在文化产业开始被全社会高度重视的今天,我们更迫切地想得到一个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