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艺术管理工作正是为了适应文化创作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是艺术与产业的结合,是艺术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艺术迈向市场、契合市场的重要环节。研究艺术管理的特性,对于提升文艺创作水平、繁荣文艺事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深远。
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一般产品其比较确定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人们实行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然而,同一级别的演员、画家、艺术家,他们的表演和作品的水平高低往往是见仁见智,很难有确定的评价标准:究竟是齐白石的画作水平高,还是刘海粟的水平高?是李谷一的歌唱得更好,还是宋祖英更好?大概谁也拿不出确定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一部分人喜欢李谷一,而另一部分人喜欢宋祖英,并且把对这些因素的研究结果带到艺术管理中来,使我们的艺术管理能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上述影响艺术作品评价标准的不确定的诸因素中,其中一个因素至关重要,就是艺术审美选择的情感因素——人们接受某个明星或某个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内心的喜欢,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主要起作用的就是情感因素。这就给艺术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塑造艺术家的形象?如何拉近明星与观众的距离?如何让艺术家走进观众的心灵?这是一般产品管理中很少遇到的问题,但是却是艺术管理中需要特别重视的课题。
艺术作品有意识形态属性,带有民族性,这是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特点往往会介入到艺术作品中来。同时人们有不同的民族禁忌、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些都会对艺术作品产生无法回避的影响。此前有一个英国作家创作了一部小说,但由于这部小说带有贬损伊斯兰教的内容,引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抗议,一些伊斯兰教组织甚至对该作家发出追杀令。可见,如果创作了一部为某个国家或地区现有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所不容的作品,那么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但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甚至还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管理中,必须要重视这些因素,同时尽可能利用这些因素,增强作品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接受度。
同时,现代艺术管理必须重视艺术消费者的参与性和艺术创作过程的互动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在艺术欣赏和消费中,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作品,而是希望能够参与到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来。这就使得艺术作品的生产、创作和作品的呈现、销售出现了时空上的交叉和重叠。生产和销售过程不再是两个进度,而往往变成了同一的过程。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消费者同时也成了作品的创作者。诸如超女的诞生过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超女产生的过程,也是粉丝群产生的过程。观众欣赏了比赛同时也参与了明星的生产和创造。现在许多晚会,都采取观众参与的形式,也是缘于这个道理。这就需要艺术管理工作要营造出适合受众参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吸收观众的参与热情,以促使艺术管理效益的提高。
此外,现代艺术管理必须重视艺术与传媒之间的互渗性。现代社会传媒高度发达,传媒已经成为引导民众心理、影响民众情绪、左右整个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现代社会艺术与传媒已经互相渗透,不可分割。因此,能不能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用好媒体的正面效应,防止和克服媒体的负面效应,是做好艺术管理的关键。首先,传媒影响着观众的艺术需求。人们的需求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在传媒的影响下,一个生活水平已达小康标准的民众,他对于艺术的需求往往就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比如正是因为白先勇先生的竭力宣传,昆曲《牡丹亭》才激发了人们的欣赏兴趣。其次,现代传媒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现代人们获取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通过媒体间接获得,艺术管理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这一特点。通过传媒发布艺术展演的信息,通过传媒宣传自己的作品和明星,通过传媒扩大自己作品的影响,使传媒成为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信息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再次,现代传媒可以成为艺术核心产品的延伸。作为艺术作品,有它的核心部分,也有它的延伸部分。艺术作品的核心部分就是作品本身,而它的延伸部分就包括了该作品的展演形式。一个作品的核心部分加上延伸部分,才是该作品的全部。央视每年的春晚,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它借助了媒体的力量。因此,在进行艺术管理时,必须把媒体的因素考虑进去,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媒体,实现艺术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艺术管理 传媒 文化产业
相关新闻:
批评不是只留给叫“批评家”的人干的 王林:批评何以独立? 当代艺术资本、产业与体制 文艺批评乱相:无标准、圈子化及文风问题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