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某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采样选取72位活跃于艺术市场的青年艺术家(大多毕业于各大美术院校)进行统计,出台了“美院财富排行榜”,试图将市场的表现业绩列为美院毕业生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笔者认为,“美院财富排行榜”的出台不仅缺乏可信度,而且完全有悖于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目标,是极其荒谬的。
财富排行榜所依据的拍卖指数可信吗?
不难看出,“美院财富排行榜”的主要依据是艺术市场的拍卖成交记录。近年来,艺术拍卖行丑闻不断,有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合伙哄炒藏品的,有自拍自买虚构高额成交价的,有“真的假拍”、“假的真拍”的,有瞒天过海、天价做局的,有拿高价艺术品当洗钱工具的……从缺乏信誉的艺术拍卖市场获得的数据到底是否可信?以这种不可信的数据列出来的排行榜,又能够说明什么?
影响当代艺术拍卖指数的主因是艺术水平还是炒作水准?
众所周知,在这种不规范的艺术市场竞争机制里,能够在短期内迅速走红的,唯有擅长炒作的“当代艺术”。就拿上榜的四川美院毕业生来说,要比艺术视野的广度自然逊色于中央美院,要比传统研究的深度又远不及中国美院,却偏偏在成交额上以占总额35%的比重,远远盖过中央美院和中国美院,博得了头彩。其“根源”在哪?圈内人自然清楚,“川军”在商业炒作方面所下的功夫远远超过艺术本身。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出道于四川美院的当代艺术“名将”的身价在艺术界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在前辈艺术家商业成功的示范性引领下,四川美院的不少学生逐渐放弃了内在性的艺术追求目标,开始注重艺术的外在包装和社会效应,并为此费尽心机,有让女生互剪旗袍的、有在商业闹区裸体彩绘的、有在女人体上表演书法的、有在公共场合演示性行为的……这些极端的“艺术”行为尽管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艺术内涵,却以极具视觉刺激的诱惑力,“成功”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而且,这些“作品”一旦被友情的批评家贴上了“当代艺术”的标签,打上了“学术”的广告词,就身价百倍,并深受谙熟艺术拍场的投机商所青睐。
艺术的价值是否可以用财富的标杆来衡量?
艺术是一种有别于科学的观看世界和实现自我的方式,能够启迪和拓宽人们的审美视野和思维空间,具有自由而独立的个性化特征。艺术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家的个体思想和精神,而不在于普通商品所拥有的科技含量和劳动力强度。艺术品的商业价格,只能代表购买者对艺术品附加值的认可度和接受力,根本无法代表艺术的真正价值。自由的艺术精神和独立的美学思想,用量化的学术指标尚难以考量,难道可以用财富的标杆去衡量,去排座次吗? 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是向社会索取多少财富还是为社会担当多少责任?
毋庸置疑,艺术家应当以艺术的特有方式直面当代社会的种种弊端,审视当代文化的种种问题,抨击不良的价值观取向,建立健康而崇高的审美观,去弘扬人性积极的一面。然而,在火爆的市场面前,许多年轻艺术家,动摇了神圣的艺术信念,丢弃了自由的精神家园,去追逐利益的诱惑,不再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化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借“艺术”的名义向社会索取更多的财富,而不是思考如何为社会做点什么,担当些什么。这种以向社会索取财富的多少为指标的“财富排行榜”,难道不是唆使艺术家抛弃社会担当吗?
“美院财富排行榜”欲将高等美术教育引向何方?
“美院财富排行榜”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力。拥有巨大财富的“当代艺术”,以各种方式不断扩张艺术的话语势力,从画家村的艺术区到地方的当代艺术馆,从学术期刊到影视舞台,从现实艺术世界到网络艺术同盟,从艺术领域到教育领域……“美院财富排行榜”的出台标志着当代艺术的话语势力已经扩展到了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美院财富排行榜”完全抛开基本的学理判断,完全放弃传统艺术的价值观念,为掌握财富权力的年轻艺术家鸣锣开道,从而诱使更多的美院毕业生加盟“当代艺术”。如此一来,高等美术院校将不断涌现出“当代艺术”的“铁杆粉丝”和“学术”同盟。
注:原标题为《五问“美院财富排行榜”》
关键词:美院 财富排行榜 艺术教育
相关新闻:
《从现代出发》展览前言 自旋——新世纪的十年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 希克半捐半卖是中性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