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5月30日,由毕昕策划的“矛盾寓言——张宇飞个展”在应空间开幕,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
“张宇飞个展”到场嘉宾合影
艺术家张宇飞(右一)与嘉宾合影
快感——读“矛盾寓言:张宇飞个展”小画 文/阳阳
张宇飞绘画中释放的“影像”气质,与他对当代影像与装置艺术的热爱有关,他从非架上绘画中捕获的经验与在重庆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成为其创作的动因和结果。绘画中的图像被他有意抽离了叙事性,成为一个个闪烁的生活片段,用艺术家的话说是不希望文学主导绘画,让绘画从对造型的敏感出发。当被问及这种特殊的艺术实践是否来源于为绘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时,张宇飞的回答十分诚实“那是批评家的事,自己只是专注于喜欢画的东西而已。”他这样的思考问题,无疑是担当起了作为画家的本分,而他作品中耐人寻味的绘画性则来自于画家的天分。
展出作品:张宇飞 《感恩节快乐》 布面油画 2014
展出作品:张宇飞 《呼啦圈》 布面油画 2014
张宇飞眼中的世界是微观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毫无道理”。这是“问题”形成之前的自由状态。你观看他的图像和绘画语言,会有一种游离于熟悉与陌生之间的感受,这种感受会让人怀疑艺术家画它的初衷。我们懂得在习惯中去欣赏梅、兰、竹、菊,懂得欣赏圣母、人体、风景与景物,对于它们作为“视觉符号”进入画中早就熟视无睹,成为认知上的默契。可是,面对一把伞、几个帐篷、散落的桌球、支离破碎的四肢作为固定“符号”出现在画面中时,我们下意识的不知所措,我们从中找不出约定俗成的象征,但它们又的确通过视觉在观众的心智间留下痕迹,现代艺术家的基本原则是为自己建立体系,成为新“符号”的缔造者。
应空间工作人员与到场嘉宾交流
现场观众
从张宇飞的作品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几个因素:经“残酷”修饰后的“青春”,做一个艺术家的艰难,孤独与无聊。他的有些画作甚至可以直接变成图片或装置,之所以选择将它们画出来,无疑是出于笔触带来的快感,和对绘画手感的迷恋。我问艺术家有没有具体受到过某外国画家的影响,是因为我于其中读出了“国际”的味道,他听我这么说反而很吃惊!我想,如果有一天年轻画家都能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就可以自由创造出无国界的绘画语言,那么“油画民族化”这个“伪命题”在21世纪就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
展厅一隅
更多评论: 彭德:新潮美术论 王冠:从吕佩尔茨到表现主义到绘画 王冠:解放抽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