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王冠:霍克尼先生与迪奥小姐的历史遗留问题
                            
日期: 2015/6/1 10:19:31    作者:王冠     来源: 今日艺术网    

引言:大卫·霍克尼“春至”和“迪奥小姐”在佩斯北京与尤伦斯的分别开幕、陆续闭幕,成了当月798艺术区中备受瞩目的两个展览事件。本文从展览出发,结合波普艺术的历史,以艺术与时尚、精英与大众的命题对展览进行延伸思考。

早年的叛逆不见了,大卫·霍克尼俨然一个老派的欧洲人,
背对着艺术史独自朝向眼前的新风景。

艺术
1.艺术的“高度”(时代——语言)
  重要的文艺大家,都在同所处时代做“对手”。他或超前,引领滞后的同类。快人两步,必是亡命之徒,快一步只能怀才不遇,快半步则恰到好处,一发不可收拾;他或是叛逆、厌弃着他的时代,积极者努力恢复古典精神,消极者则在不合作中挣脱、逃遁着时代,再于不经意间留下来过的痕迹;他亦或彻底摆脱时空束缚,追寻到一种永久性的悲观。

  第一类是孤独的拓荒者,新时代的觉醒者。死于精神病的尼采,无人问津的塞尚,被命运嘲弄的梵高,精明强悍的毕加索;第二类是于踉跄间呼喊“人心不古”的孔丘,韩愈、柳宗元、赵孟頫的借古开今,拉斐尔的走狗安格尔,也是自弃如八大山人,隔绝如莫兰迪;第三种是晚年苏轼,“心如已灰之木”只好“江海寄余生”,遭遇时代处境引起对人生的彻底否决,一并如倪瓒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淡漠......闯进时代,再超越世俗人的敏感,觉出它的“不对”,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分别走出来。审视这一部分的艺术,需要配合创作者的时代语境作为补充,才得完整。

“迪奥小姐”展览中陈列着品牌的文献资料

2.艺术的“深度”(人性——语言)
  艺术体现着人性的深度,艺术家拥有世俗人不能够的经验方式和超常领悟,或是常人无才用艺术语言为其记痕的天资。

  这是建立在人性普遍性之上的艺术,它首先并不以开创时代为目标,却往往是在对人性的内向式的细微观测中创出一番新天地。这种观察与体味有别于政客、商人、凡夫俗子的那种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聪颖。鲁迅猫头鹰般的双眼洞彻到《阿Q正传》,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在恐惧中《呐喊》,刘铮镜头之下生冷的《国人》,也可以表现为夏加尔的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它也许碰巧反映出时代人心的某种精神,或许顺道开创了新颖的艺术形式,但这一部分的艺术,是以对深藏于普遍人性中不易察觉的“别致”之开启为前提的。

观众争相在大卫·霍克尼的视频作品前留影

3.艺术的“广度”(形式——语言)
  为艺术而艺术,不断扩展着人类感知能力的广度和极限,形式的实验与开发能够与时代、社会、生活不发生直接的关联,也可以与对人性的体味再拉开一点距离。

  塞尚的坎坷、艰辛、不被理解,塑造了他沉默坚韧的性格,这或许是他创造出坚实稳固的结构的其中一个动因,但更为根本的,是塞尚对“物体之美”的另类思考与实践。抽离掉具体的人生,他或许一样可以生出创造新形式的原始冲动。时代与社会也只是他创立一种新的审美方式的背景而已。达·芬奇、塞尚、康定斯基其实是艺术形式的科学家,擅以视觉语言进行创新实验的“理科生”。


  这里的“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高级产物,区别于政治宣传、商业美术、大众娱乐,而反映在以上概括出的三种人文维度里。现实中彼此糅合,难加分别。一件轻易之间就满足了世俗人欲念的娱乐商品,我们“势利眼”般的为其命名:装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衍生品、网络游戏......而以人类创造出的各种高度、深度、广度的文明为“艺术”,被记录在册(艺术史)。然而,当易懂的法则遇到了“波普艺术”(popular art)的挑战,而后被彻底搅乱,成了一桩艺术史的“公案”,一个需要被不断加以追问的历史遗留问题。

该件雕塑作品为迪奥先生本人的艺术收藏

波普艺术
  现代艺术史出现的两次重大转向是马塞尔·杜尚和安迪·沃霍尔分别挑起的闹剧。前者从“艺术”的“外部”开始胡搞,冲破了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使艺术同质于日常生活;后者进入“艺术”概念的“内部”进行捣乱,混淆了纯艺术和商业美术的区分。

大卫·霍克尼在中国最新出版的“谈话录”,在“春至”展中供观众翻阅。

  如果艺术史就此终结,那就是文明的终点。让你感到“不安”的艺术,成了不再有别于权力、金钱、世俗虚荣下的庸俗玩意儿,沦落为不需要特别的感受能力就能领略到的安全的俗常审美。于是,不得不去思考以往人类发展中艺术的“高度”“深度”“广度”将在未来被安于何处的问题。

  它是被彻底自我觉醒后的人类文明所不需要再加以探求了吗?它是已进入到从大众生活、商品交易中就能被创造的全新时期了吗?

  艺术终结,消融进入大众,有点相似于“共产主义”的理想——没有了阶级,按需分配,终极幸福。“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终极完善的制度(法)与终极圆满的人性(心)。但只要矛盾与进化仍旧存在,它就只是乌托邦的理想。因而,当时代中的人类精神活动还在因无常的变化产生出新鲜的感受与问题,大众生活仍有堕落与平庸的危险,而商业原则下的“销售——满足”式的服务性创造不能填满人类追寻自由的全部野心,那么“艺术”活动就不会消亡于日常领域之中,就还会有特殊之“人”与“圈子”将其担负起来。

观众在阅读“迪奥小姐”的文献资料

  观众不会自觉的喜爱杜尚与沃霍尔。观众的不喜欢并非源于“看不懂”的不喜欢,是竟然带着一丝怀疑而“看懂”了。观看艺术的期待之心,天然包含着“技术上做不到的‘懂’”(古典及现代唯美油画)和“技术上能做到的‘不懂’”(看似轻易模仿的抽象绘画)。比观看那种糊涂乱摸的抽象表现主义作品更恼人的,是“小便器”“铁锨”等日常用具与“汤罐头”“玛丽莲·梦露”等随处可见的广告图片出现在大都会博物馆、苏富比拍卖会中,一种几乎没有技术性且随处可见的工业产品、商业美图竟然成了名利双收的伟大“艺术”?达达和波普,因其双重意义上的无聊,侮辱了观众在感知上的“求知欲”,艺术失去了它应有的内涵。这时,观众心中再次泛起的“不懂”,上升至艺术的基本道理,而非具体的作品本身。

艺术家为“迪奥小姐”展览创作的装置作品

  “我恨抽象表现主义!我恨它!”安迪·沃霍尔认为,“我是一位大众的沟通者,普通人才喜欢我的画。”作为一名最初的商业美术家,他试图解救观众于抽象表现主义的精英牢笼,却又将观众从对艺术的期待中带入到另一个更深的牢笼。由此,理解波普艺术,必须要将它完全还原至那个时代语境之中,观众得到的并非一个可以反复把玩的视觉结果,而是一个考量时代的“佐证”,再反过头来赞叹这个“佐证”的来之不易的智慧。汉密尔顿、沃霍尔、利希滕斯坦等人的波普智慧中包含着这些方面:①与一般时尚、广告、漫画无甚大异的形式;②不及真正流行文化如好莱坞大片、迪斯尼乐园、综艺娱乐节目的激情;③以图像重复、简单拼贴、照搬漫画等方式在精英艺术中抢先注册“视觉商标”从而高度概括所处时代的气质;④“每个人出名十五分钟”对现代人空虚、贪婪之人性的赤裸裸的揭发......波普艺术的失败同样表征着时代的失败,快速消费的苍白精神之下使艺术丧失了古典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的经典性,这使后来者在离开时代语境直观沃霍尔的广告图片般的作品时必然生出一股令人厌恶的无聊感,与观看拉斐尔、梵高、毕加索形成鲜明对比!

观众与“迪奥小姐”展览中的作品进行互动

小女孩身处“迪奥小姐”的“镜子”作品中仰望天空

  沃霍尔的艺术借用商业美术的工具,简单转化(重复)后触及所处时代的核心问题,杜尚则借用平常的“心境”直指现代主义中的精英困境。仿佛饮鸩止渴,又是草木皆兵,一招制敌而不拘泥姿势的好看与否。后沃霍尔的艺术时代,被他打开了一扇通俗易懂的商业之窗,但并非如其所言可以无畏到“生意就是艺术”的程度;后杜尚的艺术时代,被他推开了一扇生活物品的装置之门,但艺术家们并非真的集体过起了“呼吸就是艺术”的平凡日子。艺术家的话都是对着精英艺术史说的——沃霍尔曾努力摆脱商业画家的身份——艺术史是对着时代与人心的变化说的,由此联动起人类文明。他们以精英的心灵伪装起大众的立场后再反对精英的身份,试图开辟新格局。类似于毛泽东发动红小兵打倒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将手中的牌重新洗了一遍——但洗过之后,只要人类历史没有完结,就还会有新的精英出现在新的平台与游戏之中——“艺术”在这里成了一个动词,一种手段,而非一个精致的名词和一个完美的结果。杜尚与沃霍尔都做到了,而他们后来的诸多门徒却在误解中,在粗陋的“买卖艺术”“冒充隐士”的宣扬中分别模仿、误读、背叛了他们的祖师爷。

“迪奥小姐”展览中的影像作品,女主角为国际影星娜塔丽·波特曼。

大卫·霍克尼
  佩斯北京,大卫·霍克尼“春至”展中迎面扑来一股新鲜的“波普”气质,我称它们为“风景波普”。早期波普艺术中显著的流行符号消失了,替换为更加普通的风景写生,它的“波普味儿”来自易使人联想到电脑桌面的风景美图,如果你用“春至”展中任意一张画做电脑桌面,使用者将不会觉得惊讶。“春至”的“波普性”还表现在由ipad技术产生的数码感上,这其实是波普艺术在信息时代的演进。看大卫·霍克尼的展览,有种小时候参观自然博物馆、科技宫的感觉,以及初次用光滑的手写板画画的那种兴奋,你或许会把他当做一名正在使用新技术的插画家。

大卫·霍克尼“春至”的展览入口

观众排队参观“迪奥小姐”展览

  尤伦斯的“迪奥小姐”,同样展示出一种轻松易懂的光鲜,没有任何不适与问题。展览邀请了全球十几位当代艺术家参与其中,以品牌设计中的元素进行延伸创作。同时展出的还有创始人迪奥先生与毕加索、达利等的视觉文献资料,以及对大师作品的收藏。与“春至”展览尽可能表露出的简单相比,“迪奥小姐”在时尚的简单背后,努力把自己搞得很繁复,以彰显出丰腴的奢华。霍克尼先生回避了现代艺术的复杂观念,迪奥小姐使自己更有来头和说服力。

大卫·霍克尼“春至”展出作品

大卫·霍克尼“春至”展出作品(局部)

  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史,是一部精英不断滑向平民,平凡努力充当精致的历史。精英艺术中的“波普”与大众文化中的“时尚”是一对儿最好的参照。“男同”大卫·霍克尼夺走了艺术家“装”的权力,“伪娘”迪奥小姐献给普罗大众一个“装”的机会。先后开幕、又陆续闭目的两个展览引来大量的年轻粉丝,霍克尼与迪奥,作为艺术与商业的双重阵营,向他们的波普与时尚前辈一样,彼此模糊着你我的界限,混淆着相互关系。大卫·霍克尼的敏锐与叛逆,仍就是“艺术”的敏锐与叛逆,他的容易“懂”可以被放进艺术史中反观时代,对它的“不懂”也可以在艺术史中找出相关答案,也许是一条形式语言的发展线索,也许还夹带着不易察觉的人性。“迪奥小姐”的“懂”与“不懂”都是很容易消散的,但它也不乏努力的在商业世界的藩篱中挖掘人性需求的更深层级。

品牌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迪奥小姐”香水的包装方法

  霍克尼先生与迪奥小姐联手表明了一个态度,即最大范围的“艺术”概念的宽广与包容,同时又向阿瑟·丹托表明,“艺术”在很长时间内都不能终结,因为人类的文明史尚未终结,而商业亦无法满足人类探索自由精神的全部需要。只是,当诗歌、小说、戏剧、绘画作为反映与警示时代人心的创造载体,已相继宣告无力,未来能与其对话的艺术作品是否将继续出现在美术馆与书斋之中则又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必将沦落成新的工艺美术品。大卫·霍克尼对ipad的使用再次提示出数字媒介与互联网参与艺术创作的新方向,这说明广博的艺术非但不能终结,且将继续以新方式展现出不可预知的时代能动性。

观众面对大卫·霍克尼的录像作品,作品由不同角度下拍摄的视频组合而成。

更多评论:
  彭德:新潮美术论
  王冠:从吕佩尔茨到表现主义到绘画
  王冠:解放抽象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