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毕昕策划的“壳‘ké’——阿斯巴甜个展”7月4日下午四点在应空间开幕,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月2日。
“壳‘ké’——阿斯巴甜个展”入口处“标识”
以旅英身份归国的艺术组合“阿斯巴甜”由夫妻二人组成,策展人毕昕则是其在英国切尔西求学的同窗。这是笔者追问后的结果,按毕昕的意思,他们更愿规避跨国经历,使观众直接参与作品,这不正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无界的基本精神吗?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7月4日下午四点在应空间开幕的“壳‘ké’:阿斯巴甜个展”轻松、有趣,同样隐含着意义的线索。说它轻松而有趣,是因由作品形式引出的感官体验,包括不断跳动的GIF文件、“壳”的简约造型、组合成的斑斓色彩、以及数字技术给一代人带来的便利感。关于隐含其中的意义,则由印在展厅墙壁上的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和一本叫做《阿斯巴甜GIF壳说明书》的小册子引出。
展厅现场
维特根斯坦说“不要去寻找意义,只看用途。”这句话无疑是被策展人有意的提炼了,配合工业感极强的“展览使用说明书”,以及创作者制造出的愉快的视觉体验,首先反击了“意义”。
展厅一角
GIF是我们在网络上或微信聊天中常能用到的图片格式,它给人的基本印象是,总是动啊动,不消停,简单、幽默且生动有趣。无疑是图像生产中的“情商动物”。“阿斯巴甜”之前的创作与互联网或新媒体密不可分,他们曾经使用图片与互动方式在网络世界中肆意的实验。这次,他们来到线下,来到真实展览空间与惯于体验现场的艺术观众直接见面,艺术家的作法灵巧且充满智慧,为每一个被选取的“GIF文件”制作漂亮驱壳,从而成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它的基本流程是:选择一个GIF——分析GIF——设计壳程序——完成壳制作——合成——呈现。
展出作品局部
于是,印在说明书上的马塞尔·布达埃尔“从杜尚以后,艺术家就是一项定义的作者”这句话,自然而然成为阿斯巴甜“选择”GIF(而非“创造”),并为其制作“壳”后重新放回信息和意义的网络生产链中去的理论基础。在阿斯巴甜这里,艺术不是上帝般的创造,而是对已有创造的个性化使用。引用策展人毕昕的阐释就是,“不再涉及用一种原始材料进行创作,而是要找到一种方式,扎进无止境的生产浪潮中。GIF壳解释了新的现代原创观念:当今的艺术家不必再局限于创造作为参考对象的作品,而是应该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的无序物品、词语、网络资讯进行收集与筛选,并在该基础上进行再编排,从而转化含义。”
展出作品局部
笔者作为一个观众对这个展览的感受即是:它开始于思想和意义之外的“实际用途”,对数字信息以巧妙造型方式进行包装和转化,反对主观创造而投向使用方式,从而产生出新的理解艺术的方法和意义......
观众在现场参观作品
意义的生产在一个多世纪的艺术中被反复提及、膜拜、背叛,但之所以阿斯巴甜的展览不在意义的矫饰中令人疲惫,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十分有趣,暗合了数字时代的一些感性趣味和娱乐精神,这是艺术家的本能和贡献。
展览现场
更多评论: 王冠:爱的前身和它的畸变——我看艾未未 王冠:素描本体和它的文化转向——浅谈孔千 王冠:冯唐的“金线”与当代艺术RGB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