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上10时,鸟巢上空的焰火还没有熄灭,本届奥运会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长舒一口气,离开了高处的指挥台。在简短的闭幕式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他和张艺谋、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开闭幕式运行部部长张和平等一行人赶往中国美术馆,为本届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蔡国强的“我想要相信”个人回顾展捧场。
张艺谋是第一个抵达美术馆的,他说他自己很多年没有去美术馆了。一进门就看到了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站在大厅里迎接他。半小时以后,看完艺术展的陈维亚和张和平、张艺谋等人集体从美术馆步行至沙滩北大老校址处蔡国强家。此时,一桌丰盛的酒席正在蔡国强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等待着他们。
在蔡国强家的露天院子里,有一张“U”字型的十米长的白色餐桌,蒋效愚、张和平、张艺谋被安排到正南朝北的中心位置,蔡国强、陈维亚、张继刚、陈丹青等人坐在他们的对面。蔡国强摆上了他从台湾带来的金门高粱酒,还拿出了珍藏50年的茅台酒。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从未这样轻松过。
没有彩排的闭幕式 陈维亚最担心的事情终于没有发生。从闭幕式开始前到闭幕式结束,他一直在为天气发愁。
24日中午,北京的天气突然由艳阳天转阴。12时,北京上空出现了一些零散云团。刚刚结束马拉松长跑比赛的鸟巢正式移交给陈维亚的闭幕式工作班子。
在开幕式举行的6个小时前,整个闭幕式还没有完整彩排演练过,只在北京、河北的4个分散场地进行了单个节目的彩排,没有音乐和灯光,演员们甚至连演出服都没有穿。因为不能进场彩排,两天两夜没有合过眼的陈维亚只好让自己的团队在闭幕式运营中心的会议厅里的办公长桌上,掐着表进行了一场模拟的彩排。
“闭幕式前一天整天都有比赛,到凌晨1点才能把场地让给我们走一下,24日上午鸟巢还有马拉松比赛,移交给我们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陈维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此时,马拉松的跑道才开始清理,看台和舞台开始布置,大量机械设备进场,高空中的“威亚”才开始拉起来,七百多演职员全部开始进场准备,站在鸟巢中央的陈维亚看着四周忙碌的工作人员,做过多次大型场地活动的他心情十分紧张,甚至还有些许慌乱。“我做过近百场大型的广场演出活动,但是都没有奥运会闭幕式给我的压力大。差不多两年来,我每天早上与闭幕式创作导演组一起讨论,下午和晚上用心于开幕式的策划上,完全要把自己思维分开,让两个完全不同的文艺表演避免雷同。”
今年春节后,陈维亚就开始失眠、胸闷、紧张,即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体疲惫已经到了极限,但是仍然毫无睡意。“奥运会闭幕式的成败,不像赛场上的竞技有固定的量化标准。看了开幕式的观众对闭幕式的期盼很高,而在技术层面上,闭幕式比开幕式的难度要大得多。”
和闭幕式相比,开幕式有一个小时的完整表演时间,主要规定动作只有运动员入场和圣火点燃仪式。而闭幕式仪式的规定动作不光有马拉松的颁奖,还增加了给志愿者的颁奖,还有罗格和刘淇的致辞,圣火熄灭、降会旗、北京市长和伦敦市长的会旗交接,还有英国人的8分钟表演。这些规定动作加起来就近一个小时,留给陈维亚的演出时间是54分钟。
在陈维亚进场后不久,来自河北、内蒙古地区的降雨云带开始向北京缓缓移动。从闭幕式运营中心那里得知的这个消息让一直在现场指挥调度的陈维亚很是不安。
陈维亚最怕的就是下雨。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进行当中,突然下起了大雨,没有带雨具的现场观众们慌乱离场,被雨淋湿的总导演陈维亚在现场目送着观众的离去,满心都是不甘和遗憾。这次的闭幕式已经做好了下雨的紧急表演预案,“我们会砍掉一半左右的文艺表演”。
为保障闭幕式不受影响,负责奥运天气的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组迅速展开行动,在动用3架飞机对云层进行勘探后,专家认为雷雨天气可能到来,从下午2时到晚上8时50分,在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8架飞机分别从张家口、房山、门头沟、延庆等区域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播撒14吨膨润土、硅藻土,从北京、天津、河北的地面发射火箭弹241枚,闭幕式得以顺利完成。
不能用开幕式的期待看闭幕式 “我要敬张导一杯酒,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和提醒。”在蔡国强家里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前,陈维亚站起身,向对面身穿红衫的张艺谋举杯并一饮而尽。
在开幕式结束后,张艺谋终于有机会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比赛。按照几年前的分工,作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双重开闭幕式总导演的张艺谋,其主要精力花在了开幕式上,作为副总导演的陈维亚负责开幕式现代文化下半场的表演和担任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陈维亚一场比赛也没看成,包括他最喜欢的足球赛。另一位导演张继刚负责古代文化上半场的表演和残奥会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
陈维亚进组后不久,就收到了一本国际奥委会的工作手册,上面特意提醒他们,不要因为开幕式的重要而忽视闭幕式。在忙开幕式的同时,张艺谋也没忘记给闭幕式出点子。他最关心的是闭幕式上最重要的熄火仪式。“我们希望通过闭幕式的表演告诉大家:奥林匹克的圣火没有熄灭,它将燃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张艺谋同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不能用对开幕式的期待来看待闭幕式。原因是:闭幕式场地和准备时间远远达不到开幕式的条件。鸟巢从施工建设开始就为保障开幕式创意和演出的要求进行了特殊的施工,建成后又提供给了开幕式两个多月的排练时间;而闭幕式的部分节目只能在其中见缝插针挤进去进行,闭幕式没有一次在“鸟巢”彩排过,闭幕式的大部分演出是在运动员入场后才开始进行,体育场内留下的空间面积有限。
陈维亚和张艺谋的合作始于2004年,当时意大利人找张艺谋排歌剧《图兰朵》。没有歌剧经验的张艺谋后来找到了时任东方歌舞团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的陈维亚,因为他做过多年的电视晚会,有着多部舞剧、广场演出活动的经验。由于合作愉快,当出任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的导演时,张艺谋又叫上了陈维亚一起合作。
两个合作伙伴,却在后来的北京奥组委开幕式方案征集中各自建立了的团队,成为对手。陈维亚的团队由东方歌舞团、中央电视台和北奥大型文化活动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经过一轮的淘汰后,陈维亚、张继刚、蔡国强和张艺谋等5个团队方案入选。最后,在奥组委“集中团队优势办奥运”的思路下,5家方案被合并,核心人员被奥组委邀请,进入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核心团队,围绕张艺谋组成了核心的领导班子。
“人家都说搞艺术的很难合作,你什么时候见过3个人画一幅画的?我们3个人从个性到爱好,再到创作风格也截然不同。艺谋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继刚追求细腻和精美,我是气势恢弘,喜欢大场面的。但是我们实际上很融洽,原因很简单,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我们都具备集体主义的基因,艺术上刚好互补。”陈维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闭幕式的创意团队多达232人,都是陈维亚自己请来的。无论是音乐总监卞留念、执行副总导演章东新还是服装总设计师梁明玉、舞美设计师苗培如,还是更多的编导进入,都必须符合陈维亚的标准:“在舞蹈方面非常专业外,第一个,人品好能够合作,到这里来不是自己的自我价值完全呈现,不能不管别人;每一位编导必须有过广场大荧幕的艺术工作经验。”
四个无与伦比 和张艺谋不同,陈维亚在闭幕式上一开始就使用了鼓、二胡、民歌等传统艺术,这些符号在开幕式中几乎全被张艺谋精心回避。“我们都觉得闭幕式在这些方面不需要避讳什么,因为它是一个欢庆、欢乐的东西。现在这个鼓也是经过反复设计,至少我看过十几个设计方案,这个鼓底色是银色,上面有云纹,用红色打起来以后,很有喜庆感。它很难说是偏南方还是偏北方,是木质还是皮质,古代还是现代。”
闭幕式的演出方案经过大调整。陈维亚原来的方案是“横向表现中国”,“让56个民族同在一个舞台上歌舞,这样可以与开幕式纵向表现五千年中国文明前后相呼应”。为此他特意从广西、云南邀请来各个民族的编导。后来这个想法因为没有被采纳,许多节目为和开幕式前后呼应作了大调整,到闭幕式正式演出的时候,一些来自广西和云贵的少数民族风情被保留了下来,20个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也出现在了闭幕式上,与运动员们手挽手跳舞狂欢。
2006年11月11日,闭幕式团队刚刚成立,最初的创意中“塔”的概念,就是从苗族的踩刀梯表演中获得的灵感。团队最早的设想是用搭梯子的方式进行,由于存在安全隐患而放弃。最后,陈维亚找到了现在的形式,就是由396人去攀登“记忆之塔”从而体现体育的拼搏精神。
“从奥运会的历史来看,和闭幕式相比开幕式更重要。就创作本身来看,对闭幕式的要求也不像开幕式那么高,那么苛刻,那么有很沉重的历史承载要去做。导演创作空间要相对大一点,自由一点,创作氛围相对轻松一点。在审查上,和开幕式一样,闭幕式演出节目经过了中央领导和奥组委领导的审查,他们非常重视,就是再忙也到郊区的排练场审看我们的彩排,非常地关心。”陈维亚说。“我们的奥运会无与伦比,体育成绩无与伦比,开、闭幕式无与伦比,取得了一个伟大胜利。”本届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新闻宣传部部长蒋效愚这样向陈维亚、张艺谋在内的开闭幕式主创人员转述了党中央最高层领导对本届奥运会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