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2008年的第二个生活拐点
                            
日期: 2008/12/2 9:24:51    作者:黄俊杰     来源: 《新周刊》    

是谁制定了生活的样板?是谁定下了生活的常识?是谁界定了生活的价值?全球性“冬天”到来,物欲下的中国灾民,再次站在生活的拐点之上。

“我今天想从自动提款机里取点钱,它提示‘资金不足’。我不知道这是指银行自己还是指我。”如果路透社早30年发表这个冷笑话,你大可嘲笑一下西方人;不幸的是,你在ATM前正如此喃喃自语。
世界果然是平的——在英女王炒股亏了37%的钱、冰岛传言国家破产、柏林一家出版社的《资本论》销量比1990年增加100倍、西班牙人离婚率下降30%、日本的修鞋铺突然火爆、香港人急甩高尔夫会籍、东莞工人因工厂倒闭纷纷失业之后,自问事不关己的你,突然发现上班的公司登上了网络流传的178家“大裁员企业”名单。
冬天就这样来了——穷忙族因裁员潮惶惶不可终日,师奶战斗在超市,小工厂老板失去了所有订单,大学生连“年薪高达5000元”的招聘广告都不放过,发够牢骚的购房者期待楼价狠狠下跌,股民如同野草般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全球金融危机的波浪按股民、外企小白领、代工厂老板、广告商、外来工、星级酒店服务生等玄妙轨迹荡漾开去,最终将每个人都牵扯了进去。
“冬天”来了,不分南北半球;紧日子来了,不分中西方。入冬之前,你的不相信名单上只写着房产中介、基金经理和国产奶粉;入冬之后,还得加上所谓的中产身份、长期合同和中国版美国梦。
有评论说金融危机是美国式生活方式的危机。当中国的你边刷卡边用 “美国老太太”故事说服自己时,已经顺手分享了这种危机——于是,上半年还登满房地产广告的中国媒体,只好改口向你提倡紧缩式生活。
你开始怀疑:楼要够高、城市要够大、成功要有车有楼、孩子要喝牛奶不喝豆浆、大学要外国不要民办……是谁制定的生活样板?是谁定立的生活“常识”?又是谁界定的生活价值?金融灾难在自然灾难后接踵而至,物欲生活下的中国灾民再次站在生活拐点之上。

全球化生活方式之变
研究机构尼尔森对52个国家进行了调查,超过一半人认为自己国家将在未来12个月内步入衰退。最悲观的是日本人、德国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最为乐观的是印度人、越南人、中国人和俄罗斯人。
一年多前,“恐怖红利”让华尔街一位代理法拉利跑车的“美国大妈”兴奋叫喊道:“我爱死这群孩子们了”,时尚杂志编辑构思的是如何教美国人在加勒比海买一个小岛。如今,华尔街因为金融风暴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不怀好意的游客只为到那儿缅怀道琼斯指数跌破一万点的那个崩溃时刻;《花花公子》策划了华尔街女性分析师专题,当然,失业的女分析师展示的不再是头脑,而是裸体。
美国总统和好莱坞仍在向全世界推销一生换8辆汽车的中产阶级梦。事实却证明,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是分期付款的,按揭来的生活甚至需要一个国家来还——一篇《最需要变革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评论呼吁美国人改变“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美国正站在一个历史拐点上,一场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不仅将推动当前诸多棘手问题的解决,还有望挽救日益沉沦的美国。”
NBC脱口秀主持人杰伊嘲笑通用汽车、通用电气、21世纪不动产公司都成了小企业。以汽车、房子、信用卡代表的生活方式被西方人怀疑——有学者回顾战后大国发展史,提出一种“失去的十年”现象:1945年到1955年,陷入战后忧郁时期的英国;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日本;上世纪90年代,国家解体的俄罗斯。“失去的十年”往往民生凋敝,却又往往带来生活方式变革。
这是全球化的魔力: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的样板生活方式。提款机扮演了全世界最好的环保主义者与道德课老师——统计表示英国厕纸销量正在下降,浪漫的希腊和意大利人已开始回家吃饭,美国人在街区开办了省钱培训班,新节俭主义在全球流行。深陷在全球化之中的中国人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走。

物欲生活的中国选择
三年前的全球化论坛上,印度工艺复兴信托组织创办者丽图·塞迪发问:“满大街都是美国流行音乐,年轻人做着去美国硅谷的梦想。学者们担心这些年轻人丢掉了印度的气质。你们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挑战,不是吗?”
狄更斯有一部小说《艰难时世》,里面的资本家葛雷梗将孩子们看成一些小罐子,由他灌输进功利主义的观念,直到溢出为止:“要锻炼有理性的动物的智力就得用事实:任何别的东西对他们都全无用处。”
当全球化的主导者更多在西方而非东方,我们就变成了“小罐子”——美国人是寓言里冬天还在拉小提琴的蟋蟀,中国人则是秋天就辛苦搬运粮食的蚂蚁。蚂蚁想过上蟋蟀的好日子,于是花明天钱的“美国老太太”故事对中国人就有了教育意义。
不过中国人在“美国老太太”俱乐部不算受欢迎,这让教育意义很快就变成了讽刺意义——德国的圣诞树涨价,外媒就说是中国人开始消费圣诞树的缘故;粮食紧张、价格上涨,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说皆因“三亿印度人一天吃两顿饭”和“十亿中国人开始喝牛奶”。
法国人若泽·弗雷什在《中国不笑,世界会哭》一书中,甚至希望中国人保持满足于匮乏物质生活的“美德”,通过“精神愉悦”来得到“健康的身体”:“如果中国人哪天丢掉了他们的价值观,忘记了他们如此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会不会变成4500年来它一直不曾充当的角色:一个好战的国家?所以我说,中国不笑的时候,世界会哭。”
占世界人口5%的美国人正消耗掉地球能源的四分之一(而且还是分期付款),自私的弗雷什却想让中国人保持穷美德,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美国人在金融风暴中的遭遇,让弗雷什的话成了准预言:“我所担心的是,中国人经济条件的改善是以大笔负债作为代价,中产阶级拉着的大车将会越来越沉重。这几亿劳动者能够想象自己很可能整个后半生都在偿还银行利息吗?”
美国人由“先洗未来钱”沦落到参加省钱培训班,正好让中国人进而明白自己在地球村中的处境——或许中国人应在谨慎处理个人账单的理性之外,去直面一个相关于道德、传统与生活方式的“感性的冬天”。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11月,在广州的一个小咖啡馆里,住在邓世昌广场附近旧房子里的居民们,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理想生活,希望通过抱团向政府提议,为社区摆放垃圾桶、兴建一个带人工湖泊的小公园,增加福利,改变生活。
全球化让冬天不期而至,但可以预见的是,全球化会再次消解这个冬天,迎来春天。此间,中国人亦有反省:啃老族开始寄钱给父母、工作狂开始关心身边的同事、小资女开始养成记账的习惯……
“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弗瑞什为这个冬天下了一个断语。以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宗旨的生活方式正在不起眼的地方发生改变,节俭、互助等传统美德或会在人们抱团取暖时重新延续。人们终究会明白一个简单道理:冬天里紧缩的是物欲,却不一定是生活的幸福指数。
2008年11月4日,比利时观念艺术家扬·法布雷将洋葱和土豆装在避孕套中,制作了一件名为“春天就要来了”的作品。他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洋葱和土豆,发芽戳穿了避孕套,更有不少落到地上,发出腐烂的臭味——这个无意之举,像是在揭发一个繁荣春天背后的真相,更像是一个对物欲时代的隐喻。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