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全球收藏攻略
                            
日期: 2009/12/31 13:45:35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20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影响辐射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艺术市场更是在劫难逃。艺术市场分析专家赵力评论说: “21世纪的艺术品市场在经历2002年以来暴风骤雨般的行情上涨后,2008年下半年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危机余绪经历一年多时间仍旧在蔓延。

本期我们策划的主题——全球收藏攻略,将当代艺术的收藏视野放大至全球,全世界最重要的美术馆、艺术基金会负责人及重量级私人藏家,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艺术品收藏和运作经验。许多艺术市场参与者在经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不仅遭受着物质上的损失,同时也面临对以往价值观以及运作模式的反思。如何继续实现我们曾经共享的那些超验主义价值?全球各大美术馆和私人藏家面对危机的下一步举措是什么?什么力量将继续推动乃至最终决定艺术收藏的未来方向?本期艺术视点将悉数呈现。

公共收藏的现在与未来

王璜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国的美术馆收藏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的美术馆的收藏有一个特点,在管理体系上它跟所谓的博物馆分成两个线,博物馆针对更古代的文物,而美术馆是针对20世纪左右以来的,17世纪末到20世纪近现代作品的收藏,同时美术馆更重视文化交流与展示。

就目前的收藏状况来讲,以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为例。这三个馆最主要的收藏是比较经典的传统的近现代艺术品。这些收藏最主要的来源是捐赠。由于中国的美术馆在资金方面非常有限,因此很多收藏依靠艺术家及其家属的捐赠,这个捐数量比较庞大;第二个收藏来源是大型的展览或者群体展览,它构成了研究共和国美术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有一些综合性的展览,像年轻艺术家的展览等等,也有一些美术馆的收藏;第三方面的来源是个人作品的收藏,很多中国美术馆在运营经费上有很大局限,一些场地的使用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可以通过个人艺术品的收藏来补偿场地、出版、运营等费用;第四方面是从收藏家或一些拍卖会那里获得,但是这方面是比较少的。

我感受到特别深刻的有一下几个问题。第一,普遍的收藏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主动做收藏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缺乏收藏的长期规划性以及系统性收藏。第三,对藏品的把关及收藏规则不够严谨。由于资金及各种原因,藏品把关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包括收藏委员会的建立,它的规制化运作。第四,中国是一个人情的社会,有些时候藏品把关方面存在某种人情问题。

目前中国各美术馆的当代艺术收藏是比较少的,广东美术馆从1998年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目前的藏品在三千件左右,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当代艺术系统。

中国美术馆的经费来源最主要的是政府拨款,这方面的拨款除了年度拨款之外,还有一些专项拨款,向政府申请,申请得到批准,批准多少可能状况不太一样,中国美术馆是做得比较好的,他们每年收藏费的拨款比较多,另外专款的争取也比较多。来自民间的捐赠资金的支持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收藏方面还存在管理的问题。中国的藏品收藏、建档、修复等管理,其科学性还有待提高,建立完整的保护系统。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学术研究的开展还是有限的。

德里克·吉尔曼(美国巴恩斯艺术基金会总监):评估人权威性是艺术品价值确认的砝码

巴恩斯艺术基金会的起源是一个私人收藏机构,现在进入了公共领域。巴恩斯是一个创业企业家,是一个医生,化学家,他发明了一种治疗婴儿失明症的方法,挣到了十亿美元,他和斯达恩兄弟之一交上了朋友,最后巴恩斯拿到181件藏品,而且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赛尚作品以及一些欧洲的古物。当然,在巴恩斯基金会的收藏中来自中国的藏品是不多的。

巴恩斯基金会开始就雷诺阿、提香、塞尚、毕加索的作品进行收藏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认为这是接近当代艺术的收藏。巴恩斯基金会设在美国第六大城市——费城,距离纽约100英里。1925年,巴恩斯决定不再和其他的学院合作,自己开始做艺术基金会。激励巴恩斯的因素之一是20世纪早期美国一些年轻的艺术学生,他们并不能够了解到巴黎最新的艺术动态,大部分美国学生还是在美国国内学习。所以,巴恩斯希望通过基金会介绍法国特别是全世界当代艺术的最新发展,这是他当时收藏的初衷。

在很多国家有当代艺术作品被认为是稀奇古怪的,20世纪的美国也是这样,所以,巴恩斯希望通过他的工作向公众解释其实当代艺术不是不道德的,不是让人害怕的。所以,他当时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希望进一步改善艺术教育,帮助人们理解当时的当代艺术。巴恩斯对艺术非常真诚,他认为只要你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你就可以理解艺术。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收藏的发展模式。回想一下巴恩斯的想法,他用客观的态度看待艺术的奋斗过程。其实20多年当中我还没有找到一个让我觉得完全是从客观的态度出发的策展人,有时候主观性过强带来了问题。所以,在为公共收藏购买作品的时候,我们面对当代艺术的时候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个作品它的优秀性何在,为什么我会觉得这幅作品是有意义的。这幅作品是不是推进了整个作品所在的类别的发展。我们在讨论艺术作品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是这样的性质。

阿尔波特·巴恩斯的经验让我们必须记住,在讨论价值的时候,估值人的权威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他认为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一件当代艺术品进行评估的时候,我更有可能找大都会博物馆的策展人评估。评估人的经验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要靠别人,有时候要靠自己。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要有赖于其他人的评判,因为我们尊重这些人的权威性,就是这样的。无论在艺术还是生活中都是同样的道理。

黛博拉·史维罗(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总监):以开放视野培养艺术史领域全方位人才

考陶德其实是个很奇怪的产物,我们找不到和考陶德同类的机构,考陶德是伦敦艺术大学的独立学院,它有卓而不群的收藏和画廊。考陶德的收藏非常有个性,虽然不能和巴恩斯收藏的规模和辉煌相比,但是考陶德在英国是同一领域中的最重要的收藏机构。

考陶德校友现在已经有五千人,他们代表了艺术界方方面面的情况,在英国,这批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大英博物馆、泰特、国家画廊、苏格兰博物馆,还有很多英国主要的博物馆的掌门人都是考陶德的校友。而且在美国比如加拿大安达列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都有大量我们的校友,不仅仅是担任院长、主任,担任策展人,还有在新闻界也非常活跃。所以,考陶德艺术学会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网络,我们成立之初也就是这样的想法。

1932年考陶德艺术学会成立,当时是一批男士成立起来的,考陶德是一个纺织工业巨头,他在20年代做了一些收藏,主要是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创立考陶德艺术学会主要是研究英格兰和整个英国的艺术史,因为当时在英国没有这样的机构。我们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艺术史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做教育,培养艺术史的策展人、经纪人和教师,并且能够确保这个领域的人士有一个在一起工作交流的地方。考陶德艺术学会一个更加重要的理念就是几个创始人的收藏品会直接划归考陶德艺术学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近距离、直接的接触到这些藏品,并且围绕这些藏品开展讨论和学习。

成立之后不久,开设一些学科,特别是绘画保存部门,这个系的学生主要学习一些方法论和艺术创作的原料。在今天考陶德艺术学院保持了很长的连续性,而且,我们这个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和艺术世界展开直接的联系,不仅仅是理解单一的艺术家,而是更加详细的理解艺术的社会史,艺术哲学,以及广泛的各种理论性的研究艺术史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艺术学院仍然被人们认为是一个论坛,它包括不同的方式,同时也能够举行真正的研讨会。

在1932年当建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拥抱外界,在成立的前十年当中,我们就有中国考古学、印度以及早期印度艺术史的专家,我们还有研究中美艺术的专家,但是在二战之后,我们的学院就不这么做了,我们开始转移研究东非和亚洲。我们觉得应该更多研究这些地区的历史和传统。但是最近,我们又开始设立有关伊斯兰以及中东地区的学科,我自己是研究东南亚的。我们有关当代艺术的研究实际上已经覆盖了全国,而且在我们这个部门当中,我们和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交流。比如说在敦煌,我们正在试图保存敦煌洞窟的20号窟。

我们这所学院的建立,更多的是考虑年轻学生应该在什么样的背景、学科中进行交流,包括策展、还有艺术品保存,以及更好的了解艺术市场管理的程序,同时也能够了解艺术市场如何运作。

蒋迎春(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中国收藏发展仍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保利艺术博物馆是国有大型企业中国保利集团兴办的一家艺术博物馆,1998年成立,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我们是中国第一家国有企业兴办的博览会。办馆的宗旨有三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艺术;抢救遗失海外的中国优秀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十年来,保利艺术博物馆从海外抢救文物,依托这些文物我们目前兴建起两个专题陈列馆,一个是表现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一个是包括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目前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还辟专门展厅,每年举办多项展览,包括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展览,还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我们还偶尔做一些海外的西方艺术。

中国的机构收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开展起来的,最早在浙江、广东,包括江苏一些企业实力逐渐壮大之后,对艺术品产生浓厚兴趣,然后陆陆续续开始收藏。保利集团也是在90年代中期之后逐渐开始投入到艺术品的收藏里。当时大家收藏的品类主要是中国古代。进入到21世纪之后,中国的机构收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无论从收藏的品类和收藏机构的数量上,都大大得扩展。甚至有一些机构和个人兴办的博物馆陆陆续续出现了。但是中国的机构收藏应该说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中国有许多实力雄厚,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并没有加入到艺术收藏的行列中来。成规模,成系列的收藏还没有体现出来。比如说像保利是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的一百家大型企业,这一百家大型企业里真正成规模收藏艺术的还很少,有计划建博物馆的更少。前一段刚刚公布的中国的五百强企业,有计划有目的的每年拿出相应资金来开展艺术收藏的非常少,只有十多家而已。这是中国机构收藏的现状。

中国的机构收藏,包括个人收藏需要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中国的一些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没有参与到艺术品的投资和收藏,我想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迟迟没有出台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这里面反映在机构的收藏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艺术收藏的入帐的问题,并不能摊入到运营的成本中去,这样财务负担就会很大。这里面涉及到多重纳税的问题。另外,机构收藏和私人收藏最好的出路就是办博物馆、美术馆,国家在办博物馆和美术馆方面的扶持政策非常少。我们统计过,仅博物馆运营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一条,就是博物馆门票免税,博物馆门票在当今的情况下,意义很小,像保利艺术博物馆几乎不考虑,因为现在很多展览都不收门票,所以,博物馆门票免税对博物馆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建博物馆和美术馆困难,但是博物馆的运营也不容易,维持一个博物馆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博物馆、美术馆的后续发展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第二个想法,金融机构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切实的为收藏机构和个人服务。大家都知道,艺术收藏从来没有资金用不完的时候,经常有批评说中国的收藏家是投资型的收藏家,艺术品还没有捂热就又投放到市场上,究其原因也是很多的,但是应该说这和收藏家本人,和经济环境,和中国收藏的历史有很密切的关系。中国人真正富裕起来并没有多长时间,中国的收藏家,中国的收藏机构的实力还相当有限。市场上偶有风吹草动,必定会对他有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的艺术收藏的资金没有进入正常的体内循环。以保利为例,我们收藏的艺术品资产在帐上叫其他资产,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没有办法做银行的抵押贷款。保利集团实力尚可,但是对于收藏家来讲,这笔资产往往是闲置的资产,收藏越多,闲置资产越大,有的对他的经营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去年全球经济危机袭来,我身边的一些朋友资金发生了短缺,这时候他的艺术品资产是没有办法帮他解决这些短暂的困难,他被迫匆忙转让,财务上损失比较大。这个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这些收藏家解决短暂的困难。

今年5月份,保利文化与中国建设银行和国东信托推出了一个信托计划,我们希望解决一些资金的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觉得国内的金融机构应该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第三,体制内对体制外应该有扶持,目前为止中国的国有美术馆和博物馆自成体系,机构和个人各自为战。大量藏品的展示需要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给予支持,在西方,在日本,博物馆和美术馆展示机构收藏和展示个人收藏。而在中国类似的展览非常少。另外,机构和个人在收藏过程中使用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资料也相当困难。国有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采取一定的程序,适当开放一些,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只会繁荣学术,为促进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做贡献。

乔恩·卡斯特纳(维也纳列支敦士登博物馆馆长):经济危机不会影响成熟博物馆的收藏

列支敦士登博物馆的收藏,开始完全是私人收藏,后来做成一个公共博物馆,但是所有的藏品都属于列支敦士登大公个人拥有。列支敦士登大公的收藏已经进入了第23代。从17世纪,真正意义上严肃认真的收藏工作就开始了,到18世纪这个博物馆成为一个公共博物馆,并首次对公众开放。现在博物馆也和拍卖行,私人经纪人有很多的合作,和艺术市场有很多的互动。

我们买画的标准,比如说鲁本斯的作品,这样的价格不会因为受到经济萧条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除了拍卖行以外,还有一些手上有藏品的个人,他们总会有急需用钱的时候,希望手里的作品能够出手,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收藏的来源。现在我们收藏的数量比以前更多。比如说在中欧,很多国家博物馆已经停止收购的时候,我们还在不断扩充我们收藏阵容。我们博物馆的第二个馆址到2012年就要开馆了,将能展出我们更多的藏品,同时也能够从我们的藏品中选择定期做一些专门展览。比如说在莫斯科我们准备做一次19世纪绘画展览,我们也有在伦敦、布拉格、东京设展的计划,展示23代大公的历届收藏。

盖瑞·丁特罗(美国大都会美术馆现当代艺术收藏部主席):收藏目的决定收藏策略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很多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样,开始是一个私有机构,由企业家,艺术家共同创立的,于1867年在巴黎创建,然后1880年在纽约建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设在纽约的第五大街,今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厂址和展设都属于纽约市,但是里面的几百万件艺术品属于一家私人公司。多年来我们也受益于一些政府的资助,当然所占我们资助的比例是很小的,我们每年的预算高达两亿美元,其中政府的来源都不到十分之一。

1880年开馆之初,我们主要展示的是当时欧美当代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从开馆之初我们就开了一个古代馆,包括希腊、埃及,克里特,后来很快扩展到了亚洲艺术。美国有很多博物馆有着全球化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意味着他们要在世界各地设分馆,而且意味着他们希望能够更大规模的在本馆中收集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藏品。我们看到美国有很多城市的博物馆,他们都有很大的亚洲馆。比如波士顿、费城、纽约、华盛顿、旧金山和洛杉矶。在美国,包括在整个西方,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在注意收集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作品和文物,唯一的限制就是空间和资金。

二战结束之后,大都会博物馆有意识的扩展亚洲部,今天我们的收藏是亚洲艺术最重要的收藏之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1880年开馆之初就非常注意收藏和展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和当代艺术家的关系非常复杂,我们绝大多数的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作品有90%以上是捐献的,只有不到10%是我们购买的。

在艺术品的购买收藏方面,大都会博物馆没有专门的采购政策,但是在过去25年的策展经验当中,收藏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收藏之间是彼此抵触的,是并不能够通用共用的,所以,首先你要看一看博物馆的使命是什么,也就是你为什么要收藏,代表博物馆和公共机构收藏?为了支持在世艺术家的工作?如果有这样的目标是非常崇高的目标,如果你想支持在世艺术家的工作就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你的收藏内容也会发生变化。还是你希望通过艺术品的购买和收藏吸引更多的人群,让公众或者公众中特殊的人群来你们博物馆参观?这样又能够决定不同的策略。另外,你的目的是不是希望引起政府的注意,还是吸引社区中的大公司以及富裕个人,让他们出资支持你们?如果这样的目的,你们的收藏策略又会不一样。还是你希望自己的藏品对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艺术家有足够的代表性,有这样的目的又会设立和前面不一样的计划。还是你仅仅收藏杰作,比如巴恩斯以收藏杰作为主的,大都会博物馆有很多的杰作,但是我们非常注意我们收藏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谈到当代艺术,更加符合逻辑的一个做事顺序就是,由我们的经纪人去发现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让经纪人向收藏家推介这些作品,有时候是可以和策展人或者是艺术批评家或者艺术家群体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最后这些作品可以捐赠,或者卖给博物馆。我觉得像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的公共机构,如果积极主动的去收购当代艺术作品的话,是有点奇怪的,不合逻辑的。因为只有事后的见解才是最明智的。当你进入一个工作室的时候,你发现一幅很好的作品,你甚至不能确定这个作品到明年是不是还有意义。所以,我们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一直是遵循这样的策略,就是他们的工作从1929年以来已经得到了基金会的支持,很多收藏中的最重要的艺术家的藏品不是买来的,而是捐赠的。或者是多年以后我们才能够确定这个作品是值得收藏的,多年以后才做出购买的决定。在这方面私人收藏家没有委员会,没有官僚机构,他们更加灵活敏捷,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买卖,可以自己不断的精炼他们的收藏系列。而公共机构要想这样做就更难了,虽然在美国是可以出卖的,但是我们很少这样做,如果由我们把一个作品卖出去,这样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尴尬的,我们是不这样做的。如果有私人收藏家,我希望你们继续做好你们的工作,而且在这样做的同时,应该有一个认识,就是你的工作是最终对公众有益。

大卫·贝瑞(原英国艺术基金会主席):美术馆收藏要争取更为广泛的公众赞助

我在2009年之前所工作的机构是英国艺术基金会,主要是有关如何收集公众收藏,也许我们的这个模式能够对中国有所帮助。在英国博物馆以及艺术馆从政府那里所获得的购买艺术品的资金,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当中都相当紧缺。坦率的说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变得更加糟糕,但是在1903年的时候,有一群充满激情和热情的个人创建了英国艺术基金会,他们希望能够借此鼓舞公众和个人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使得艺术博物馆购买更多的艺术品。

艺术基金会可以说差不多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工作都是个人的支持,他们每年会支付一定的年费。我们把这些钱聚集在一起,从而能够购买艺术品。每年我们所筹集到的资金大概会达到五百万英镑,但是这部分资金已经是英国的艺术博物馆购买艺术品的最大外部来源。同时我们的艺术基金会还有更加广泛的功能,就是我们能够代表艺术博物馆的利益,这种利益是和政府的利益不一样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发动一些运动。比如劝服英国政府在所有大的博物馆和画廊提供免费门票。我很高兴看到现在的中国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但同时我们也发起了一些针对私人收藏的运动,有的时候甚至是超出我们会员的收藏品,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鼓舞英国各地的公民帮助我们买艺术品。我们也觉得对我们来说这有特殊的重要性,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我们的艺术品就会被国外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购买。

私有部门或者企业在西方的艺术博物馆中发挥的作用,在西方博物馆要想获得足够的收藏,肯定需要个人的慷慨援助。有的时候,比如说一个王子或者是一些有钱人的大量的资金援助,有的时候也许是一笔微不足道的钱,我觉得如果中国的博物馆想在以后取得巨大的成功,必须找到合理的方式来鼓励公众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进来,当然我们也知道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我们也希望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的新兴的富人阶级,以及中国很多的中产阶级,我想我以上的这些话最适合的对象就是这些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主题,那就是必须要说服政府提供大量资金,当然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就是要让政府能够建立一个财政、税收的机制和框架,由此能够鼓励个人慷慨捐资。不管是钱或是艺术品,同时也能够说服企业更多的参与进来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