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西尔万:艺术缘何无价?
                            
日期: 2010/7/7 9:35:53    作者:西尔万     来源: 《艺术与投资》    

DSL Collection 收集了大量的中国现代艺术,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和视频,并且在收集了25 年的全球艺术作品后,他们开始在2005 年收集中国艺术。身为DSL Collection 的创始人Sylvain 和Dominique Levy,现在已成为中国的常客并且对中国飞速增长的艺术界充满了热情,同时也在上海大学艺术系担任客座教授负责教授现代艺术和艺术管理。

持续6天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完满收槌,获得了极其惊人的成果,拍卖总成交额达22.9亿港币(2.94亿美元),比2009年春拍增长了114%,比2009年秋拍增长了39%,它是香港佳士得有史以来总成交额第二高的单季拍卖,仅次于处于艺术市场巅峰时期的2008年春拍成绩(总成交额为24亿港元/3.11亿美元)。本次香港佳士得春拍中,诞生了50余项世界拍卖记录,以及两场成交率皆为100%的“白手套”拍卖,这反映出亚洲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亚洲藏家对各类罕见艺术精品所怀有的购藏热情。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位历史性画家余友涵和丁乙的作品,成交价几乎是底价的十倍,为什么?

专家告诉我们,一旦市场上出现了稀有的艺术作品,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总是会找到买家,只因为这些作品实在罕见。这其中的逻辑在于,作品的数量会造就买家对其购买行为的信心,不再考虑艺术市场的状况,不再考虑更大范围的经济状况。艺术在价值评估体系中具有非常奇特的位置。在根本上,专家们都认为艺术没有固有价值。当某人愿意为艺术出价时,艺术就具有了价值,因此,艺术品的价格很容易受到人们一时冲动的影响。

人们为什么会在艺术品上耗费巨资?

首先,艺术是一种投资。
投注在一幅毕加索的绘画,或者一件贾柯梅蒂雕塑上的巨额资金,与这些作品自身的重要性相匹配,这并非因为它们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作品,而是因为它们属于具有良好投资价值的作品。艺术市场活跃且运行良好,我们应该因此而感到意外吗?坦率地说,市场上其它可收益资产并不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国债的收益率一直走低,目前股票市场的风险回报也低于预期,国际黄金价格高涨得令人目眩,钱从哪里来?就在各大艺术拍卖纷纷登场的时期,股票价格从一年前开始迅速飙升。很多精明的投资者经历了收益异常丰厚的一年,股票回报与艺术市场之间的连带关系让人印象深刻。投入资金的艺术品买家,在通货膨胀中,在整体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中,都以储存价值的姿态出现。他同时还能获得内心愉悦或者他人认同的回报,即便不是公众的认同,至少他们可以得到友人的认同。

艺术品价格会因为以下三个原因而持续增长:全球财富,特别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财富的持续增长,通货膨胀,以及既有艺术品可流通数量的逐步减少,这是博物馆收购艺术品,使之出离市场造成的。尽管很多人可能陷入经济上的困境,但是位于财富金字塔顶层的人们依旧一切良好,而恰恰就是这些顶层人物决定着艺术市场的终端。
然而,一件艺术品是可以没有客观价值的(所谓客观价值,即一个“正常”人愿意支付的价值),因为很难将一件作品与另一件进行比较定价。即使两件作品题材相同,在同一时间(或者前后相继),用同样的材料,由同一位画家创作,它们也是不同的。艺术,作为独一无二的商品,是无价的。

其次,艺术是一种品牌
顶尖艺术品的要价往往荒唐疯狂,甚至是不道德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对它们的占有是一种荣誉?或者因为它们即便不是天才之作,也是先锋性的创新?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艺术家的成就并无特殊关联,而是取决于这样的事实,人们购买的是艺术品所代表的品牌。

价格高昂且受人追捧的,是品牌这一独一无二的商品,而不是作品本身,作品与品牌只是某种偶然的关系。这与名流文化有关:艺术家被吸纳到名流文化之中,他们的创造力被挪用,让每个名人看起来似乎都是一位成长中的伟大艺术家,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成长中的名流,渴望创造辉煌的艺术。

艺术家群体中的名流崇拜取代了英雄崇拜。早在1961年,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就观察到:“英雄用成就赢得尊重,名流则用形象或商标赢得尊重。”对艺术史学家而言,毕加索和贾柯梅蒂是先锋艺术的英雄;对市场而言,他们则是被金钱和媒体放大的品牌。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作品获得了远远超过其美学价值的剩余价值。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品是时代的符号,它是社会的镜像。


总地来说,艺术是一种投资,但它远远不止这些。

它是一种超越物质的无形资产,它联系着历史,诉诸于我们的美感、情绪和对往昔的依恋之心。购买一幅绘画,并不是仅仅购买了画布和颜料。“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当这句老话被用于毕加索、德加、古代印加的雕刻家,或者梵高的潦草素描,它再确切不过地道出了其中的真理。

在有些人看来,调节价格的因素不过是情绪、自我和资金的多少。但我认为,拥有艺术品的愉悦之感,是任何人都能够享有的体验,并非富人的专利,只要花费一点精力,去找寻符合自己品味的艺术作品,感受它独一无二的吸引力。世界上确实有数以百万计的艺术家并非为财富和名望而创作作品,他们只是在创造一些东西,让其他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愉悦,从中学习,或者丰富人类自身的体验。

译_刘平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