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王春辰:如何批评成为CCAA的话题
                            
日期: 2009/12/4 9:36:46    作者:     来源: 搜狐文化    

2009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CCAA)获奖者王春辰


  搜狐文化:中国当代艺术奖97年创办,今年是第二届评选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怎么看待收藏家希克创办并成为中国艺术界的这项机构大奖?

  王春辰:对于我,也没想到能获奖;而这次获得此奖,也非常高兴,也感谢评委们的信任。

  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很繁荣、很热闹,相对于创作,人们对于艺术批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艺术的实践需要批评,而如何批评成为这些年来人们热议和争论的一个话题。最主要是批评能否独立进行、批评是否确立自己的话语方式或批评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如何,等等,都是焦点。因为批评不同于创作,它相对的是个体的思考活动,需要长时间的调查、思考、查证、阅读和写作,所以在国际上,经常有机构、基金会、学术团体对批评进行支持、资助,目的就是支持学术研究、促进个体的艺术批评写作。而我们国内这些年也开始出现支持独立的艺术批评写作的机构和活动,其目的也是促进这种学术研究与批评结合的写作形式的发展和保证其严肃性。

  希克作为艺术收藏家,很了解西方的艺术赞助传统和制度,他在中国设立这样一个奖项,也是为艺术批评的写作者提供一种写作条件,促进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活动的发展。这样的奖项在国外很多,在我国相对较少,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希克设立这种奖项也是希望有其他的机构也都去支持艺术批评这样一种事业,因为这是一种社会群体的事业。希克开展的时间早,有示范作用,也因为他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这个奖项受到大家关注。

  搜狐文化:希克指出“活跃的中国艺术界显然缺乏足够的独立艺术评论”,并发起对独立艺术评论的讨论,您作为身处艺术批评之中,认为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什么?


  王春辰:这是近几年大家都讨论的话题。批评本来就是个体的行为,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指出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出相反的看法,都属于独立的批评。问题是大家都不提出应该被指出的问题,这个时候就缺少了独立的见解。有时候,不是人们没有见解,而涉及到各种环境、关系和利益,对问题的批评和对被批评的接纳都有些尴尬。

  而这几年,我们的批评还是很活跃的,很多人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对流行的说法、艺术创作、理论概念、艺术现象、包括艺术家等都给与相当多的评论、批评。也就是说,中国的艺术批评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新阶段了,正在逐渐形成一股很独立的批评声音。对此,国内的艺术界有目共睹。这与中国的社会发展有关,现在有大量的艺术媒体、艺术网络都发挥了很重要的批评作用。人们一下子有了很多发表意见、看法的可能和机会,甚至不乏攻击性的语言,但相对来说,人们更认同那种严肃的评论和认真的态度。至于如何拓宽批评的领域、丰富批评的理论框架、深化批评的问题视角,正是我们今天对待批评的一种态度。对批评展开批评也是一种批评,但这样的批评是立足于促进艺术、促进批评自身的发展。批评是一种立场,既可以肯定什么,也可以否定什么,关键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针对了当下的实际问题。批评与反批评是一种辩证,是艺术体制的重要环节和组成。还有是对批评的国际语境、理论话语的了解和研究都是需要的,也就是批评本身也是一种创作和创造、也是一种学习,是在学习多种知识、吸收多种理论后的一种结果。

  搜狐文化:获奖论文《艺术介入社会:一种新艺术关系》会从什么角度来研究新艺术关系?什么形式?在国际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批评状态?

  王春辰: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有国际的背景,也有国内的背景,中国的艺术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的新现象,如何去看这些现象、它们与我们过去的艺术实践、艺术认识有什么不同、与艺术的作用与意义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艺术家作为一种身份在今天是怎样地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特殊性是如何展开了这样的艺术行为与活动、它们背后的理由或可能揭示的理论框架是什么,等等,都是我所关心的,也是这个批评写作计划要做的。这可能也是评委们认为它有意义、有值得去做的原因吧。因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太快了,就像中国的社会太快了一样,出现了大量的新现象、新问题,这个时候的思考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论辩、批评。

  法国的Nicolas Bourriaud曾写过一本《关系美学》,发表于1998年,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欧美的艺术思考,也是针对当时的艺术变化而做出的一种批评姿态。今天我们做的有很多是已经发生过的、或者有着历史的类似性、相近性,就如以前我们批评中国的现代艺术是对西方的模仿一样,事实上,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问题,不是对历史的重复,也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包含了我们自己的历史现实性和我们自身的问题所在。艺术在今天不再是孤立的事情,也不单纯是个体的行为,都有这样那样的社会性。如何看待艺术、如何从事艺术实践,不仅中国,而是全世界都在思考,都在反思。今天这个世界已经是全球化的世界,德国艺术史家汉斯•贝尔廷提出了“作为全球艺术的当代艺术”概念,就是希望来正视今天的艺术状态。而我们中国的艺术实践与批评如何去回应这个时代、这个相互关联的局面,是艺术的课题,也是今天的社会课题,希望更多的人来做这项事业。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