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在青年批评家论坛第二场“艺术媒体与艺术批评”的发言
                            
日期: 2009/4/9 15:50:22    作者:朱小钧     来源: 今日艺术网独家专稿    

受贾老师的委托,我担任“青年批评家论坛”第二场的主持。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论坛主题的PPT文件演示。

事实上,代艺术史中大部分重要的批评文章都是通过媒体来发布的,许多老一代的批评家也是杂志的编辑,像邵大箴、夏硕琦等先生都做过相关的媒体工作。

从编辑向批评家的身份转换,已经成为批评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今天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掌握着编辑权和话语权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美院艺术史学习的背景,本场论坛的主题,“艺术媒体与艺术批评”由此而生。

本场的论坛有六个议题:
第一,在资本市场的主导下,我们怎么体现批评的力量和学术的引导?
第二,如何谋求动态范围的相对公正?
第三,如何平衡艺术媒体的市场经营和学术品质?
第四,作为记者、编辑个人怎么把握信息的有效性?
第五,在消费时代如何理解和使用我们的编辑话语权,如何建立良性的媒体生态环境?
第六,对于网络批评的语言暴力的倾向,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

我把媒体分成了这样的几个部分,就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和大家讨论。

第一类,是学术专业期刊。

我个人的定义,是以我们业内的专业人士对象进行信息和生产传播的期刊,包括今天的《美术观察》、《画刊》、《中国美术馆》等杂志。目前学术类期刊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92、93年的时候,学术期刊的编辑部开始由国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的转化,这直接造成了正规的公开的美术期刊的衰落。首先是在发行量开始减少,读者阅读的渠道也在慢慢地缩窄。之所以影响力下降,是因为国家对于言论控制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仍然在对这些杂志起作用,但国家已经不再给钱养着杂志,你要自负盈亏,这个结构性的调整是我们体制本身的硬伤,也造成了今天学术类的刊物影响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代的经济框架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和之相匹配的意识形态系统。

第二类,国家行业报纸,像我就职的《中国文化报》,包括文联的《中国艺术报》以及《人民日报》等。

我个人的经验,在行业报纸中的媒体管制还是相对严厉的。虽然最近两年比以前要好,但我们还是会受到各种限制。在传媒业界,报纸是信息传递最快速和有效的。但艺术类媒体现在看来除了网络之外,还没有一份专业的报纸,能在业内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也和从业者的专业性直接相关。

第三类,时尚类媒体。

时尚媒体是我单独要列出来的一类,因为现在所谓的一线艺术家,很人多特别看重时尚媒体的传播力。因为他们有一个比较相对优质的策划方案,让艺术家享受到了明星一般的待遇。可以把你的专题做得特别精致,所谓时尚打造的“精英影响力”。这种传播方式是我们目前市场类的媒体应该学习的榜样,就是你如何才能让艺术家得到最为赏心悦目的宣传效果.

第四,是市场类的媒体。毋庸置疑,资本力量改变了传统的传媒格局。我们当下很多艺术明星,都是通过市场类的媒体包装出来的。这也是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生产模式,Hi艺术的流行最充分地说明了一个问题,普通的公众,甚至是艺术届的专业人士也喜欢肤浅而且有诱惑力的口号式语言,而厌恶专业的术语体系。

尽管这些口号本身是非常空洞的,但是这种宣传的方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在媒体从业者,画廊主以及策划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新游戏。

第五,艺术类的网站。

以往的平面媒体受制于传播技术本身,而网络则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因为它完全突破了纸质媒体的单向度宣传模式。今天在数字媒体和纸质媒体读者置换中,,发生了一场的“媒体革命”。我们看到很多批评家开始上网,在交流的时候,他们会经常说:“我看到了你的文章,是在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艺术中国的网站上转载出来的。”网络传播的信息流通更快,最重要的,他是完全免费的。

另外,个人网站和博客的建立使得艺术家的从被编辑的角度转向了自我媒体化。作品和观点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发布,这种自我媒体化已经完全突破了以往传播的常态。
艺术类网站最大的优势,在于视频传播的立体化。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类的电视节目,或者是其它通过影像的方式对艺术家进行全面推广。所以艺术类网站的视频直播,其实对艺术家特别有吸引力,也是特别有效的一种传播方式。

第六类,是广播。

我曾经和艺术家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过节目,这给艺术家带来了一种新鲜的体验,而且广播的传播相对更国际化一些,因为它针对的公众是全球的。
第七类,电视。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专业性节目的空缺。 唯一的一个美术类的节目《美术星空》已经彻底的离开了我们。现在CCTV的数字电视的书画频道,目前落户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很少有能人能看到的节目。而且大部分和艺术相关的节目都是盈利性的策划,这也是没有办法让节目做得更学术的主要原因。但是电视其实是建立公众对艺术的亲切感、兴趣,甚至是信仰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第八类,公众媒体。

公众媒体受制于它需要的新闻宣传效果,更看重的是艺术品是不是有天价的价格出来,能对公众形成吸引力,是不是有争议性的报道,像兔首、鼠首争议,只有这样的事件才能在公众类的报纸上大版面的刊登。最公众媒体强调新闻的事件性,展览是否有知名的策划人参与,有没有有争议性的作品出现,是公众媒体最关注的话题。包括公众类的杂志,像《精品购物指南》这种在北京发行量很大的公众类媒体,他们在报道艺术展览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个豆腐块。

我的结论是,在当代的传播环境里,最重要的是艺术生态的平衡。学术媒体肯定是小众和专业化的,他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媒体本身就是隶属艺术内部生产机制的一部分,我们市场类的媒体,因为受制于投资人和主编的兴趣和关注点不同,可能产生相对向度话语权。大众类的媒体因为机构更为庞大,没有办法受一个编辑或者是一个记者的影响。另外,批评家的监督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力量使我们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共同探讨的机会。

我们在讨论关于艺术媒体和艺术批评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关注的重点在传播上的言论自由和媒体公司化制度。所谓媒体公司化制度,就是我希望能有一个象样的艺术事务所来为艺术家做专业的媒体推广,而这个事务所的工作需要和艺术家真正希望达到的媒体宣传效应直接吻合。

我们需要在一个相对自由、有竞争性的批评环境和媒体生态环境相互制衡的状态下,共同发展。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