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高斯洋:鼓励年轻艺术家尽早北漂
                            
日期: 2013/2/20 15:01:05    作者:高斯洋     来源: 今日艺术网    

  今日,在微博见艺术家徐唯辛一篇名为“年轻艺术家不宜过早北漂”的文章,文中徐教授结合人大艺术学院毕业学生实例及自己亲身经验,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理有据,甚为年轻艺术家着想。不过笔者从另一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思考,有话一二,想与业内各位师友及众艺术家共同探讨。

  我的观点是:鼓励年轻艺术家尽早北漂。

  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年轻人本身在学校里读过了十来年,就算不是艺术学院的普通毕业生大都有志去那机会多的北京闯一闯的想法,年轻嘛,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艺术家的行当要成功,更是要具备深厚和充满挫折与困难的生活经历,如果你不趁着年轻出去看一看,老了必然后悔,乌龟王八缩壳子里时间长了还要出来爬两步透透气儿,更别说年轻朝气充满梦想的你,面对北京现实的种种情况之后,是把南墙撞到还是掉头回家全看自己。

  还记得89艺术大展的LOGO么?对,禁止掉头!从时代的角度来说那不仅仅是个LOGO,我们可以管他叫精神。

  其次,北京机会是很多,你得到的机会也很渺茫,但并不是没有。你不来就一定没有,你来了可以博一博。的确,不要说年轻艺术家,就是很多现在已经成名的艺术家都在找机会到国外展览,最大范围的曝光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学术成就。小机会也是机会,古语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为之”,我在这借用一下,机会同样,不要因为小机会就放弃。

  再回溯一下,远的不说,上世纪80年代的星星美展,都熟吧——就是你美术馆不让我们展,我们就跟外边自己展!机会小吧,感觉小玩闹吧,现在呢,毫不犹豫的被各种史家写入中国当代艺术史。

  再次,要想做艺术家确实有很多条路,有的边上班,边搞创作,有的是毕业之前就已经开始搞创作,等机会,做好日后到北京做职业艺术家的准备。当然,不一定非在北京。在微博上,我跟四川的陈默教授在徐教授那条微博下对话讨论:

  我:话分两头吧,如果当年圆明园散了之后,方力钧回了邯郸,岳敏君回了油田,杨少斌回了唐山,等等,恐怕现在就又是一番光景了...

  陈:周春芽、何多苓就呆在成都,罗中立一直呆在重庆,影响他们“成功”了吗?

  我:我说的话分两头就是这个意思,每个艺术家的生活经历都是个案,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您说呢?

  陈:是的。关键是天赋、修养、准备等诸方面都水到渠成,北京并不能决定他们的命运。在北京“成功”的表象,带有偶然性,他可能遮蔽“成功”艺术家几十年的艰辛奋斗历程并形成错觉和误导。

  我和陈教授在这一点是有共识的,但是为什么我坚持鼓励年轻艺术家来北京,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能更快给带给他们积累生活经验的启示,就是因为压力大才能让他们身有感触,这种感触谁都给不了,必须是本人亲自到场。这样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前程有更早的规划与准备,毕竟开阔一下视野对年轻人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至于最后哪怕说回去了,也不丢人,只是选择不同。等老去回味的时候你毕竟走过一遭,这些“心灵鸡汤”似的道理大家都明白,恕不赘述。

  最后,我不仅鼓励各位有志成为艺术家的年轻艺术家们尽早“北漂”,还希望你们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家庭条件好也好,学霸有奖学金也罢)尽早的去国内外的你所知道与不知道的美术馆“漂一漂”,那里有几乎可以说学之不尽的知识,不仅对你们做艺术家有好处,就是对平凡人的我们也大有裨益。

  祖国的艺术界需要你们,你们当然可以学成不归来,做个牛逼的“纽漂儿(纽约漂)”、“巴漂儿(巴黎)”、“柏漂儿(柏林)”“威漂儿(威尼斯)”等等,但请记住你的祖国,你愿意的话,做艺术的时候顺道儿也发扬一下你认为祖国的不错的艺术精神。

关键词:徐唯辛 北漂 年轻艺术家

更多新闻:

  John Lydon在恶习天堂
  光的抚慰——读杨茂源近作
  写实还是画皮?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观后感
  安迪·沃霍尔回顾展:艺术还是商业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