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觉·物——互联网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用艺术但是科技觉醒自我
                            
日期: 2018/1/26 15:11:18    作者:     来源: 今日艺术网    

展览开幕式现场合影

2018年1月19日下午,由腾讯研究院主办、观唐文化策展的“觉·物——互联网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751D·PARK第一车间开幕。这是一场大众日常生活与艺术和科技发生关系的跨界展览。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致辞

本次展览共展出14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分为“觉”和“物”两个部分,分别对应数码时代对硬件的过分依赖和以此为背景而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两个方向展开探讨。展览通过影像艺术、装置艺术、绘画艺术及新媒体艺术这些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艺术家对于“过载”这一主题的理解,并对“互联网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用艺术语言探讨信息技术深度介入生活的科技伦理。

展览学术顾问费俊教授致辞

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费俊教授在开幕式中发表了关于本次展览“觉·物”的三个觉悟。它们分别是:企业的觉悟,科技的觉悟,艺术的觉悟。在科技时代,人们不可避免的被科技所包围,但人们却在被科技,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它不仅仅是关于美的学问,就像乔布斯在早期采访中关于如何看待苹果的创新哲学理念时讲到:设计不是关于这些东西长的怎样,而是关于它如何运作,站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个角度,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和策划,而此次展览的这些作品就是艺术家在面对这样一个泛科技的时代,做出的回应与反思。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在开幕式发表了艺术与科技必然结合的理论。在他看来我们的社会在变,艺术在变,文化在变,身份也在随之改变,这不禁让我想起西方一位哲学家的观点,他说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种:宗教、哲学、艺术、科技。在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科学和艺术可能跑的更远,哲学和宗教则更多的是在沉淀。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艺术的发展也是为解放人,让人自由平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和科学必然站在一起。它们面对的都是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不仅是艺术与创作的源泉,也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重要方向,日常生活就是艺术,而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时代一定要来临。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觉”和“物”两个部分,分别对应数码时代对硬件的过分依赖和以此为背景而给人造成的心理感受两个方向展开探讨。

展览现场

“物”部分呈现艺术家念家雯、黄智铨、徐幸媛、袁越、刘舒頔、侯旋、李金徽7位艺术家的作品,不管是在符号上,还是意义上,他们从“硬件”出发,以具体的现实触发观众切身的感受。

郭锐文《衍生》

“觉”部分的7位艺术家郭锐文、姚瑶、卓颖岚、陶娜、徐寅良、杨鹏,张贯宇,更倾向于通过艺术形式的呈现来唤醒观众的通感。不管是电子投影的互动装置还是基于听觉的感官体验,抑或用传统的绘画传达寂寞或者挣扎的都市情感——这些感受最终还将落脚于科技发展所带给我们可感知的想象力。“以觉知物”,难道今天的这些感受都来自于屏幕的方寸之间,或者感受本身也是代码吗?

袁越《方寸之间》

出生于80年代以后的人对电子和网络的敏感是具有时代性的。并且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中,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也更加同步和流畅。此次参展的14位艺术家中,以影像互动装置为主要创作方式的郭锐文生活和工作于纽约,其作品《衍生》在技术和理念上都对接世界科技前沿。他擅长以电子软件的形式与观众互动,在观众尽情推开影像中团块的时候,陷入主动和被动的悖论。

徐幸媛《少女的冷漠》

卓颖岚、黄智铨两位艺术家来自中国香港,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种基于地域性的文化特征。卓颖岚的《贪婪·寂静》将灯光置于玻璃酒瓶中,在黑暗的空间里犹如萤火虫,带着亚热带地区的自然记忆。黄智铨的《相距·独》则用晃动的屏幕来唤醒人们被封存的灵魂。

卓颖岚 《贪婪·寂静》

黄智铨《相距·独》

中国本土艺术家观注的话题在兼具国际视野的同时,又与中国的现实密切关联。徐寅良的作品《天王星》中,渺小的人物与巨大星球的对比凸显出一种电子时代的孤独感。念家雯的《我爱你》系列作品用动画的形式探讨有形的科技和无形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徐幸媛则用《冷漠的少女》来命名以自己为原型的玩手机的少女形象,感应的电流击中电路板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回应着“冷漠”少女的真实遭遇。刘舒頔的《游戏盒子》在表现科技手段带来的制式化生活的同时,又带有中国八九十年代文化,特别是审美延续的特征。

徐寅良 《天王星》

新一代艺术家以更加直接的感官体验创作作品,不管是形式上的多样还是对艺术责任的理解,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刘舒頔 《游戏盒子》

信息技术在给电子一代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逐渐凸显社会问题,包括海量信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过载”问题,老年人在全数字情境中生活不便,追求便捷而造成环境污染,科技令人孤独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关切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觉·物》艺术呈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以审美为主旨的艺术展,而是以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思考人与科技的关系。基于“科技向善”的理念,此次展览并未进行大规模的印刷制作,而是将内容的承载转移至移动通信端。展览与AR技术团队合作,从印刷品到展览现场,互动体验成为新媒体展览的一大亮点。

杨鹏《一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通过科技世界“觉·物”的呈现,来唤起观众对真实世界的“觉悟”。炫目的色彩和新奇的互动在感官上制造愉悦体验的同时,我们是否深陷其中而丢失了自我。艺术在这里不仅提供多样的形式,它更是一个出发点,从文化经验的深处唤醒观众对自我处境的自觉。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