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娜·萨尔加多(Gabriela Salgado)讲座中
4月7日,前泰特现代美术馆策展人萨尔加多在上海做了一场内容新颖而富有深度的讲座,本次讲座向观众介绍了美国家双年展的历史背景,并从1984年哈瓦那双年展的思想框架及后续发展讲起,全面展现拉美当前双年展文化版图。策展人加布里娜·萨尔加多(Gabriela Salgado)出生于阿根廷,现常驻伦敦。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RCA)获得当代艺术管理硕士学位后,她一直在英国和拉美地区开展独立策展工作。她策划并组织了许多展览、工作坊和驻地项目,并在英国、希腊、巴西、阿根廷、智利、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古巴、尼日利亚、奥地利、中国、秘鲁、哥伦比亚、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讲座活动。2009年她也参加了广州三年展的活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双年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萨尔多加着重介绍了古巴双年展的情况。古巴因为历史原因,是一个移民型的国家。而固有的天主教环境和后来被官方定位为正统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与当地的土著文化结合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艺术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艺术展便成为了可以展示古巴社会发展的一个平台,所以古巴政府把双年展当做一个非常有效的宣传工具。萨尔多认为古巴的双年展主要承担了一个社会艺术教育的工作,一般的老百姓并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他们对于艺术的感觉主要来源于日常工具、宗教活动。所以古巴的双年展里面有很多工业设计品和生活用品,内容相当全面和超前。古巴双年展不同于其他双年展的地方在于其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而是分散场地。
古巴的双年展在历史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小的起伏,由于与苏联的结盟关系,古巴的财政经费相当充足,一开始拉美国家艺术家对于古巴双年展非常热衷,参与热情高昂。而八十年代后期由于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古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国内动荡,所以双年展也到了瓶颈期,财政拮据到没有经费去印宣传海报。改革是摆在古巴面前的唯一一条可以走的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古巴选择了改革,把参展艺术家的范围扩展到欧美。欧美国家因为有很多的艺术基金会,可以在资金上帮助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举办活动,所以从1989年开始,古巴双年展开始面向西方开放。
古巴艺术家因为这个契机,越来越多的选择去西方进行艺术创作,于是产生了新的创作模式,在西方国家和古巴两地游走,称为了国际公民,这样的情况下,古巴艺术家们拥有了更宽广的国际视野,而西方的国家的资本也流入到了古巴国内,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世界各地,古巴双年展由此从一个乌托邦式的双年展变成了西方资本市场的一个游戏场所。之所以西方会着力于古巴的艺术家,并不仅仅是因为古巴艺术家的作品技巧而是背后的政治意图,古巴艺术家的成功并不是简单的由于他们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更多是的古巴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体制的改革。
发展中国家为何热衷于举办艺术双年展呢?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萨尔加多拿中国的广东的连州做了个例子。连州位于广东的北部,在整个广东省来说发展并不算很好,而连州双年展的产生,把连州这个地方一下子推到了全国。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该地的文化形象,也带来了摄影方面的话语权。所以一个地方想要成功只能通过这样一种文化策略来提高城市的形象,从而带来经济投资和旅游资源。她又以巴西北部的一个城市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该城市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在巴西属于相对滞后的地方,唯一能够发展的资源就是优化当地的文化底蕴,将土著文化强化凝聚并推广出去,跻身其他文化氛围当中并得到大众的认可。
萨尔加多曾经亲身参与过2009年广州三年展,她对雅昌艺术网表示,广州三年展或者说就中国的双年展来说,和国际上的主流双年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的完善,举办的流程和国际上也没有差异。如果说真正有什么区别的话,中国的艺术品审查是比较苛刻的,例如关于艺术作品中的“性”主题,就比较的谨慎,自由度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稍微要小一点。在这个方面,可能是中国双年展与国外双年展最大的不同,当然这个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是有关联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整场讲座进行了约两小时,给上海的文化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大餐,据悉本次讲座的下一站将在北京举行。
关键词:萨尔加多 讲座 双年展
相关新闻:
刘小东:不要期待艺术家会越做越好 杰夫·昆斯讲座《1978年来的艺术创作》央美举行 是过程不是梦——陈庆庆、陶咏白的下午茶 皮力:国际化是铺满鲜花的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