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现年31岁的丹-罗斯加德拥有艺术设计硕士和建筑学博士学位。2009年,不到30岁的他获得了荷兰设计大奖,他的设计作品也在泰特现代艺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香港和鹿特丹的公共场合展出,引起了巨大反响。
丹的交互景观作品在亚洲受到了格外的青睐,这位新锐艺术家和建筑师创办的罗斯加德工作室前不久在上海设立了分工作室。他在上海逗留期间,接受了《外滩画报》记者的书面采访。
从回信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位艺术家对自己工作的热情,他多半是一位视工作为生命的人,“要做出好东西需要投入时间。以及放弃你的社交生活,”他说道。
他的工作室网站上详尽介绍了他的每一件作品。名为《交互景观》的作品集前不久也已出版,他努力宣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某件作品,而是一种展览理念——通过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作品和参观者的互动,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完成展览过程。
丹的作品具有系列性,如有一个系列的作品以自然界的律动为主题;而且单件作品也具有序列性,如《沙丘4.0》、《水流5.0》等,每一代作品都会通过作品与参观者的交互情况不断进行修改,产生新的版本,所以他的作品时刻都在进化。
高科技与艺术的圆融
丹近几年来主要从事一系列互动装置的设计,它们被他称为“流动的建筑”,主要有《流动空间》(Liquid Space)、《四维精灵》(4D-Pixel)、《液体》(Liquid)、《风》(Wind)、《沙丘》(Dune),以及《流动》(Flow)等。
有着时尚的界面《四维精灵》(4d pixel),能对你的声音和音乐做出物理反应,并且能用浮雕字母书写。《液体》(Liquid),则是一个逼真的茧,能对你的动作和声音起反应。而所有作品中最能代表他设计理念的是他最近在世界各地展出的作品《沙丘》。
丹开发的《沙丘4.0》(Dune 4.0)是一个交互景观装置,周围人体的存在将使之产生物理变化。在阿姆斯特丹展出时,它被放置于Montevideo的主要走道上。它由数百个光纤组成,那些光纤会根据参观者的移动或者声响做出反应。这是自然和技术的混杂体,亦是一个平台,通过它增强了参观者和固有建筑之间的联系。依靠着看、行走和互动,让参观者与整个空间融为一体,颇有“爱丽丝梦游科幻岛”的意境。
在装置的内部,有一些麦克风和现时传感器能够捕捉到人类的活动。这一切由特地为此开发的软件掌管着,然后输出至电子元件。该输出有70%基于参观者的行动,而其余的30%则取决于参观者发出的声响。
这个软件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会根据周围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如果有一个空调机始终制造着“呲呲”的噪音,这个软件能够了解到空调机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忽视它的存在。就是这个缘故,使这个装置能不断地接收到来自参观者的新的信息。而所有的这些,都将传达给数百个光纤。根据人们不同的活动,它的灯光有128种变化。没有所谓的“开”和“关”,它完全是一个随你而动的景致。这个景观装置有这样几种状态:没有人的时候,它会进入睡眠状态,变得温柔而黯淡;当你一旦走进《沙丘》,灯光会立刻亮起来,犹如是你的动作的延伸。然而,它并非始终是温柔而淡然的,要是你制造出一大堆噪音的话,它会变幻出疯狂的灯光,猛烈地闪烁。
丹将这个装置放置了几周后,已经可以了解到人们对这个装置的切实反应,从而反馈到软件中去。他让它学会,在面对参观者的时候该如何去表现,并且变得更为敏锐。
“曾经有一位老妇人在《沙丘》现场模仿了狗叫声。而且不止一次,有那么好几次。非常之响。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而她回答说她家里有条小狗,她非常好奇当小狗叫的时候沙丘会做出怎样的反应。着眼于这些事情,我有时候会问自己,在这里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演员。人们开始把这个作品逐渐人格化,这正是我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