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论频道 > 详细内容
中国当代艺术打肿脸充胖子
                            
日期: 2012/12/4 10:09:47    作者:杜曦云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近日,国内的某些艺术媒体在微博上爆料:中国艺术家曾梵志的第一场英伦个展新作已全部售罄,单件作品平均价位1000万元人民币。很快有人对此回应:“欧洲近年对中国当代艺术已经不怎么关心了,国内的媒体宣传还在打肿脸充胖子。”“张晓刚、曾梵志都投奔国外的商业画廊,本身就是衰败的标志,国外真正的大艺术家都是跟基金会合作的,活着的时候就投奔商业画廊,学术前途基本上就废掉了。”

  对这些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高到让欧美都难以接受,却是基本共识。

  艺术是技术和感悟的结合。很多艺术家干的是平常活计:装饰、美化。这种手艺活的标准是“好看”——好看是硬道理,好看才能讨好观众。但当代艺术主要是艺术家们对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体验、思考、表达。这些社会现实问题越重要,艺术家的体验越充分、思考越准确、表达越精彩,也就越打动人,作品的价值也就越高。而且,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当代艺术家的体验、思考可以充分自由、独到、多元,但基本底色是共通的:被全球认可的普世、当代价值。这才可能在本土和国际上获得“正能量”。否则,技术上再花枝招展、博人眼球,如果在基本观念上与“当代艺术”格格不入,是进入不了当代艺术语境的。或者,曾经是精彩的当代艺术,但现在只是不断在复制,那么在时代的变迁中只能不进则退,逐渐冷却、固化成化石。

  在国内,把“当代艺术”当作一个时髦标签贴在所有艺术上,是忽悠外行和思维混乱者的把戏。一些所谓的“当代艺术”靠其他方面的手段硬挤入西方当代艺术平台时,对方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欧美经济暂时低迷,钱是硬通货。但在文化层面上,这些作品只能被当成反面例子。

  至于当代艺术中不进则退的旧作品,在国际学术系统中渐被淡忘,但依然可以发挥余热,在其他领域碰撞出可能性。而且,由于国内对当代艺术的接受是迟缓的,它们在“出口转内销”时可能还是新兴的、热腾腾的。对当代艺术这个单兵突进的小众领域来说,这未必让人兴奋,但它们所包含的当代价值观,如果能在更广阔的领域扩散,利依然远大于弊,即使是以很商业的方式出现。至于有些人在价值观上改旗易帜,那就令人无语了。

  同时,一个怪诞现象出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的热闹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的低迷有关,大多数本土“藏家”只是炒家,不和正在进行中的当代艺术家共同成长,只想捡现成的“大馒头”并击鼓传花。而且,即使这些作品在国际学术系统中已经黯淡,他们也依然未必理解这些作品,或者只喜欢好看但当代价值观稀薄的作品。国际垄断性画廊熟悉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艺术市场状况,轻车熟路地用国际排场和噱头来包装这些作品,让国内藏家乐颠颠地高价接单。

  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当代艺术家们,难道只能走成功者们的老路——关注本土现实问题,却不被本土所关注和扶持;被国际学术系统认可后,再出口转内销?

关键词:曾梵志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市场

相关新闻:

  群体平庸,个体崛起
  谈艺术不能架空现实
  杂谈涂鸦
  网络语言暴力出自批评家和艺术圈本身

  
·CYAP项目负责人李国华专访
·Hi21新锐艺术市集运营总监李宜斐专访
·杨画廊创始人杨洋专访
·青年艺术100执行总监彭玮专访
·大艺网CEO刘颖专访
查看更多>>  

·阿布扎比卢浮宫揭开神秘面纱
·搜·藏·晒
·《艺术+拍卖》艺术权力榜单
·设计师丹-罗斯加德
·“气球”系列灯具
·班克斯支持占领伦敦运动(图)
·法贝热的复活节彩蛋
·梦露戏服将举行第2次拍卖
·专家声称又发现达芬奇作品
·摄影师拍摄艺术界名流办公桌
查看更多>>  

·哪10位年轻艺术家2015年最具市场价值
·忧伤呀,忧伤!那无处安放的青春忧伤
·国内外青年艺术家成长路径比较
·给年轻艺术家的信
·阿布扎比卢浮宫将在巴黎展出其永久藏品
查看更多>>  

 
今日艺术网旧版: 艺术新闻 | 艺术批评 | 展 览 | 艺术财经 | 人物 | 美术馆 | 艺术经典 | 艺术教育 | 图片中心 | 图书资讯
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