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比德·比格尔为前卫(Avant-garde)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划分了一条清晰的界限,他研究前卫艺术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供我们借鉴。 |
| | |
| 无论是将85新潮的重点归结为“美术运动”还是“文化运动”,思潮本身的启蒙作用毋庸被置疑。新潮的启蒙总是被拿来与五四运动相比较,并被认为是五四运动的延续。 |
| | |
| 我们不能将传统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物质”形式,例如潜在的认为“传统=国画”。 |
|
|
| | |
| 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中国抽象艺术领域有了新的进展,其标志是艺术界提出了有关中国抽象艺术的方法论。 |
| | |
| 查尔斯·桑德尔·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运动性、意义的开放性等概念开启了视觉艺术研究的新视野。 |
| | |
| 作为后殖民主义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东方学》给我们呈现了一部西方如何认识东方的历史。文学、历史与政治纠缠不清的暧昧状 |
|
|
| | |
| 正如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起家一样,比格尔的前卫理论也以批判的文学科学为基础。什么是“批判”?批判并不是设立一个非真理的对立面,目的就是否定非真理。比格尔所认为的批判是建立子马克思辩证法基础上的一种认识... |
| | |
| 前些日子法院已经给出本案的宣判结果,本想此事就此罢了,孰料刘向东又出《再说明》一文,随引起笔者一些不得不说的想 |
| | |
| 今年798双年展的青年展取名为“塑造未来”,原以为又是一个“火锅展”,看罢展览前言,方知展览主题为艺术与教育。 |
|
|
| | |
| 2003年开展的“中国极多主义”是高名潞先生最完整地一次提出抽象艺术的理论,它是“意派”理论产生的基础。我个人认为“意派”理论的产生基于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是否可以自己把自己说清楚?我们对中国当... |
| | |
| 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成果,最早呈现在高名潞、周彦、王小箭、王明贤、舒群和童滇著的《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2007年再版时改名为《85美术运动》)。高名潞的前言《作为一般历史学的当代美术... |
| | |
| 书信越来越成为研究当代艺术史的重要材料。相比那些杂志、报刊等公共媒体夹杂的一丝不苟的文字和心怀叵测的话语,它能让 |
|
|
| | |
| 近日看到《对高名潞给法院的“反驳材料”的反驳》一文,发现刘向东依然在为自己的无理取闹做无力的辩解。刘向东在文章中所列22点问题,没有任何的证据(他7月6日提交的两份材料,我将随后写《质证书》给法院),... |
| | |
| 邹跃进对于80年代艺术史的书写显然建立在高名潞等人和吕澎、易丹的基础之上。在书写过程中,不无对两者的评价,特别是对高名潞观点评价与引述。在讨论80年代核心部分时,邹跃进将85年黄山会议和前进中的青年美... |
| | |
| 新世纪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态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代艺术机制的建设,这个机制一方面包括艺术空间、美术馆、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实体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括依存于这些空间之下的策展制度、艺术... |
|
|
| | |
| 在川美读书时,便得知批评家王林在1993年写过一篇《奥利瓦不是中国的救星》,至今,这篇文章依然是研究90年代后殖民主义批评现象的重要文献。此次,奥利瓦再次来中国,他的行为和他所面临的环境显然与上次大相... |